APP下载

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治理研究
——以安徽铜陵市为例

2021-01-08周四九

环境与发展 2021年2期
关键词:铜陵市厨余垃圾

周四九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安徽铜陵244000)

引言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2]“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3]。近年来,铜陵市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垃圾强制分类,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牵涉面广、难度大,提升垃圾分类治理水平,依然任重道远。

1 铜陵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1.1 基本情况

铜陵根据该市实际情况,强制推进生活垃圾“四分类”(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及“三化”(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综合利用,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市、“无废城市”试点等一系列相关称号。该市在市级层面设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各市辖区设立生活圾分类工作专班,以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建设为抓手,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截至2020年11月,全市278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全面实施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市建成区18.89万户居民269个居民小区配备了四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100%。全市可回收物日清运量186.77t(其中生活源废旧家电29.1t、大件垃圾9.2t、其他可回收物148.47t);有害垃圾日清运量0.11t;厨余垃圾日清运量91.68t;其他垃圾日清运量498.87t。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回收利用率合计达35.81%。[4]

1.2 主要做法

1.2.1 建章立制,依法治理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机制:市级层面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和区、区直管社区、乡镇(办事处)等亦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党政领导“双牵头”生活垃圾分类领导机构。制定实施《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铜陵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铜陵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考核评价体系》《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标准》《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铜陵市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中小学幼儿园德育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案》《铜陵市教体系统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等。

1.2.2 开展志愿服务,推进协同治理

全面开展“46城万人志愿者”活动。党政机关、事企单位积极配合社区开展“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活动,组织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菜市场、居民家里等开展宣传,安排志愿者在早晚投放高峰时段到生活垃圾投放点开展督导,协助社区做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的宣传、引导、教育和督导工作。截至2020年11月底,64640名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登记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全市志愿者上门入户宣传累计597919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百场次。[4]

1.2.3 强化执法考核,推进源头治理

加强日常督查。针对《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问题较为集中的薄弱环节、重点单位、居民小区,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专项执法共出动执法力量3200余人次,下发整改通知书393份,下发个人当场处罚决定书14份[4]。通过考核,督促酒店、宾馆、农贸市场等管理人履行义务,加强宣传,落实分类,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牙刷、牙膏、香皂、浴液、拖鞋、梳子等“六小件”;将党政机关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文明单位考核,定期考核并通报;调整物业服务企业考核标准,将垃圾分类的考核分值由5分提至20分;每月按“示范、合格、提醒、不合格”四个等次对社区进行打分考核,该提醒的提醒,该约谈的约谈,督促社区抓整改提升;对新建开发小区,推动入住一户、分类一户;将待建小区垃圾分类配套设施纳入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

1.2.4 建设示范片区,带动治理

在官塘、幸福、天井湖等49个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建设,在龙潭等居民小区开展示范小区建设。示范区里,垃圾分类宣传标识醒目、垃圾分类桶摆放整齐;督导员、老党员志愿者和党政机关志愿服务人员开展入户调查走访、了解居民垃圾分类需求;定期开展积分兑换、奖惩公示等活动。示范片区建设对本片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发挥了督促和引领作用,对非本片区居民起到了教育和示范作用。

1.2.5 完善基础设施,保障治理

2020年全市投入4000多万元,完成新建1303个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投资3000万元建设日处理生活源可回收物能力达1000t的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和回收中心。规划建设涵盖203个交投点的厨余垃圾收运路线6条,推进28个农贸市场厨余垃圾收运处置。为方便网上预约上门回收,开发垃圾收运“回收郎”APP。建立可回收行业监管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摸排全市回收站点127个,将符合标准的回收站点加挂统一标识、纳入回收联盟,不符合标准的,先规范、后提升、逐步纳入回收联盟。在31个社区建设了有害垃圾暂存点,由日处理能力达45t的企业负责收集、运输和处置。其他垃圾则由市、区二级环卫部门中转、运输至日处理生活垃圾600t的垃圾焚烧厂进行处置。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项目主体建设已基本完工,投产后新增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300t。[4]

1.2.6 强化宣传培训,引领社会

通过宣传培训,引领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赶“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潮流。围绕“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建共享新时尚”活动主题,招募生活垃圾分类形象大使,拍摄生活垃圾分类纪实宣传片和微视频。印发2万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指导手册、4万册《铜陵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单行本,张贴6万张宣传海报。积极组织电视及媒体宣传、基层宣传、文艺宣传和社会宣传,如市电视台开展“垃圾分类来敲门”活动,每月两次走进社区与小区居民零距离交流,居民现场随机抽取答题卡,回答相应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答题,回答正确的给予奖品鼓励。市广播台“987晚高峰”节目每周开展一次上线活动,每次邀请一个社区的两位相关负责人交流、讲解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2020年开展了5期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网上答题活动,共有2.6万人次参加。对生活垃圾分类执法人员、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物业服务企业和党政机关单位负责人、志愿者等进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专项培训,培训4000多人次[4]。

1.2.7教育孩子,引导未来

在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垃圾分类教育领导小组,校(园)安排垃圾分类指导员,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校(园)教育教学体系,融入课堂教学。组织编写全省第一套地级市垃圾分类地方教材《资源与环境垃圾分类篇》(分幼儿园版、小学低年级版、小学高年级版、初中版),目前全市各类学校累计发了17万册。鼓励学生创作垃圾分类文艺宣传作品。《绿色铜都你我他》(歌曲)和《垃圾分类大闯关》(游戏),在第五届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荣获一等奖。丰富校园活动载体。在全市开展“垃圾分类,校园在行动”三项评比、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美丽铜陵”垃圾分类主题征文和课件比赛等,各校还结合自身特色开展辩论赛、自制教具、参观垃圾处理末端企业、社团活动、主题团课、环保小课题研究等众多活动。目前全市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知识知晓基本实现全覆盖[4]。

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2.1 主要问题

生活垃圾分类的组织、宣传、引导、督导、考核还有不够到位、缺位现象,这个在无物业管理的开放式老旧小区表现的最为明显。有的志愿者到居民家里开展上门宣传,发个宣传页告知“垃圾要分类了”,一声了事;有的“不教不讲”,发个宣传页即转身走人,宣传效果不好。垃圾分类考核评比中存在被考核对象轮流坐庄现象。重视示范小区、示范社区授牌,轻管理建设,示范小区、示范社区的示范作用还不很明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建设对生活垃圾分类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但基地建设数量不足,目前该市起这种类似作用的仅有1个垃圾分类宣教馆。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桶边值守力量不强,有的小区垃圾桶边经常无人值守,混投混装混运现象依然存在,“桶长制”形同虚设。包保单位到城市主干道和包保社区进行巡逻,开展文明劝导、捡拾垃圾等,本意是促进生活垃圾分类,但形式主义痕迹倾向明显、作用发挥不足。投放环节中容器设置不规范,若居民破袋投放厨余垃圾、将包装厨余垃圾的塑料袋另行投放,则洗手不便。一些社区居民怕麻烦,参与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热情不高,厨余垃圾中经常混有塑料袋等非厨余物质,其他垃圾中则经常混有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垃圾分类质量不高。

2.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几点建议

2.2.1 抓好重点,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

在继续抓好快递、餐饮服务企业、宾馆、学校、医院等单位垃圾分类的同时,重点抓好居民、外卖服务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尤其是厨余垃圾分类工作。对各层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双牵头”、社区党建引领、社会各方协同、基层一线落实以及日常组织、宣传、引导、督导、考核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根据评估意见强弱项、补短板,进一步完善“桶长制”等相关制度。

2.2.2 攻克难点,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布局智能监管平台,为垃圾分类提供技术支持。强化桶边值守,尤其要加强开放式老旧小区桶边值守力量,可采用安排该类小区居民轮流值守、社区检查、城管抽查方式。认真落实“一个小区有一个工作专班、一个点位有一个工作小组”,社区网格员和城管网格员深入居民小区开展巡查等规定。把包保单位到居民小区的分片包干、定期督导、上门宣传等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效果。运用“经济上奖惩、信用上降级或升级”等手段,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

2.2.3 破解堵点,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理

抓紧解决投放环节中容器设置不规范、居民洗手不方便以及一些人不会分类等问题。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整治行动,针对混投、丢包、清运不及时、混装混运等突出问题,对居民小区、重点单位加大巡检执法力度。进一步健全法制,积极建立按垃圾数量和分类质量收费等制度,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2.2.4 解决痛点,进一步抓好全民参与

全民参与质量不高,是垃圾分类的最大痛点。建议各市辖区都要建立2—3家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发挥基地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教育和示范作用,解决一些人不会分类的问题。进一步发挥“小手牵大手”的作用,让中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孩子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做垃圾分类“形象大使”,感动“感染”那些“随手扔”成人族、迫使他们改变不良习惯。发挥党政机关的表率和监督作用,提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到吹哨社区开展督导服务质量。深化宣传发动工作,提升宣传效果,营造人人践行绿色生活理念、个个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

3 结语

对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减量化及无害化综合利用处置,是城市治理生活垃圾的有效途径,也是理想境界。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则是通往这一理想境界的可靠路径。目前,铜陵市依靠政府强力来推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要巩固相关成果,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水平,尚需进一步完善制度、推动制度落实,精心管理、大力推进全民参与。

猜你喜欢

铜陵市厨余垃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铜陵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高铁对铜陵市经济发展影响与对策分析
铜陵市商业地产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