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

2021-01-08黄媛媛

环境与发展 2021年2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黄媛媛

(济宁市邹城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山东济宁273500)

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在获得区域内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及方案,实现对日常工作的全面指导。在传统工作模式下,环境监测对于人工操作的依赖性较强,容易造成数据的误差,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进入到新时期以来,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必须对环境监测工作体系予以优化和完善,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代表性,以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1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1.1 促进可持续发展

进入到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只有以环境监测为基础,才能有效缓解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现代监测技术为依托,能够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对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可以针对相关区域的产业布局和生产结构等进行分析,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加快产业模式转型升级,从而达到防控污染的目的。因此,应该加强对环境监测的重视,协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

1.2 提供基础资料

只有提供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更加准确地反映本地区环境污染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治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保障。针对其中的污染物进行全面跟踪,能够了解污染问题产生的源头,从而提高环境问题治理的效率,降低对社会的危害。在环境监测工作当中,相关人员通过取样分析和实验,对水质、土壤和大气等污染程度进行评估并编制相应的环境监测报告。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应该以环境监测报告为依据,在全面了解环境现状和未来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确保各类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计划奠定基础。

1.3 防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由于污染物随意排放或者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不仅会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有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威胁,这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可以针对生态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当生态环境污染物参数超过阈值后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信息,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污染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1],避免给社会和公众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2 完善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对策

2.1 完善管理机制

环境监测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应该以完善的管理机制作为依托,实现对各个环节的全面监管,以提高环境监测的综合水平。应该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流程的优化,在取样、运送和实验分析等工作中做出严格规定,确保各项操作都符合技术规程,防止操作不当引发的数据失实或者误差增大等问题。增进环境监测站和总站之间的交流沟通,针对当前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制定合理的调控及管理对策[2]。各级环境监测站应该严格按照上级指示完成数据采集和汇报工作,确保各部门工作的协调性,防止管理不善引发的混乱问题。进入到新时期以来,环境监测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建设也应该与时俱进,实现制度细则的不断优化,从而提高制度的可行性。加强对生态环境实验室的管理,确保实验室操作的标准化,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可靠的信息。

2.2 引进先进技术

在新时期环境监测中,应该逐步降低对人工操作的依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工作流程的优化。加大在技术和设备方面的投入利用,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构建数字化监测体系,满足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调用等需求,提高资源整合力度。卫星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与在线监测技术的融合应用,可以为空气污染监测、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监督等提供技术支持。环境监测技术应该更具针对性,以适应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同时制定新的技术标准体系,为技术应用提供保障。引进国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并结合我国环境保护工程建设要求予以全面改进。

2.3 做好生态预警

以生态预警为核心,强化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效果,完善当前环境监测体系,实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有效融合。在工作中应该确保监测方法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保障数据获取、处理和传输的实效性,真正反映该地区环境的整体状况。根据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预警指标,并明确风险系数及权重,确保阈值设定的合理性。尤其是要对污染源进行实时化跟踪,从而帮助工作人员了解环境污染的发展变化情况,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实施预警。明确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和土壤监测中的预警标准及监测流程,促进环境监测精度的提升,降低生态灾害发生的几率。

2.4 拓展监测范围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应该逐步拓展环境监测的范围,从而实现对各个领域的全面覆盖,增强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及执行效果。增进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交流沟通,强化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规范化管理各类环境要素。注重环境监测平台的构建,不仅能够实现部门之间的密切联动,而且为数据信息的共享提供了保障,以环境监测为核心提高数据资源利用率。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人员也应该主动增进与环境监测人员的交流,针对复杂的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随着新污染源和污染物的增多,必须加快环境监测标准的逐步完善,促进监测装置的改进,以适应当前工作要求。

2.5 提升人员素养

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产生影响。因此在工作中应该做好人才培养,构建一支高水平的环境监测队伍。应针对当前工作特点及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机制,从环境监测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对人才综合素养予以全面提升,使其适应新时期的工作特点。注重对日常操作行为的有效约束和规范,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不按规定操作的人员进行适当惩罚,从而提高其重视程度,防止数据出现严重的误差。加强先进人才的引进,包括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等,为当前环境监测工作队伍注入新的活力,改变当前环境监测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增进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交流沟通,针对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研讨,通过经验交流提升自身水平。

3 结语

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环境监测工作不仅能够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而且有效预防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环境保护及经济建设更加协调。在实践工作当中,应该逐渐转变传统思维理念和方法,促进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通过完善管理机制、引进先进技术、做好生态预警、拓展监测范围和提升人员素养等途径,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工作体系,从而加快我国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步伐。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农村水环境污染及协同治理研究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