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共创、专思融合”的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模式探索#

2021-01-08汤军赵宏贤阳静代荣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育人思政

汤军赵宏贤阳静代荣阳

(1西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务科,四川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四川泸州 646000;3西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有效的课程思政应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1]。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生系统了解医学、全面认识疾病、逐步树立职业道德的起点,是医学教育的开端,在医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立足医学教育的学科特点,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思政能力,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者相结合。为探索有效的思政途径,提高育人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我院于2017年启动了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了“师生共创、专思融合”的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模式。

1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医学生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

医学是医术和医德的统一体,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如何与病人沟通,帮助病人恢复,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也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本科阶段是医学人才塑造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期,增强学生的人文、思政以及伦理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提升人文修养等。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单靠思政课无法有效完成思政教育,需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让课程思政成为推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动力。

2 课程思政教育是提升育人质量的有力保障

长期以来,医学院校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油水难溶,教书与育人脱节,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度不够。该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教师与学生重专业、轻人文,意识不到位;二是即使有些老师有开展课程思政的意愿,但缺乏育德能力,对医学专业课程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功能开发利用不足。因此,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每一位医学专业教师都应该自觉意识到自己是一位“育德老师”,既要教授医学专业知识,又要提升自己的育德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3],提高育人质量。

基础医学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免疫学等10多门医学主干课程,课程知识点繁多、内容分散。教学过程中若没有精心的打磨与设计,一味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很容易出现“照本宣科”,最终导致课堂枯燥,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状态不佳[4]。学生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学习有种无用论的认识,不能深刻领会基础课程学习对临床课程学习及临床工作重要性。通过发掘基础医学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并将其合理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实现思政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温度与趣味,激发学生思辨,体现教学的高阶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5]。

3 师生共创、专思融合的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模式

3.1 加强教师思政能力培养,夯实师资基础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6],教师要将育人意识、育人能力、育人实效的提升作为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学院应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学校-院系-科室三级联动思政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学院以及教师自我教育的作用。首先校领导的重视能起到引导作用,营造全校开展课程思政氛围,学校健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专业课教学要突显“立德树人”标准,加强对教师育德能力的评价;其次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和效果作为职称评定、评奖评优重要的考指标核,以此激励教师提升思政素养、思政能力。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沟通合作,邀请思政课教师参与基础医学课程的集体备课,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优势,帮助基础医学教师挖掘基础医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同时,思政课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教学沙龙和教研活动,分享经验,对“课程思政”教改中有困惑的教师进行专题辅导,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作用[7]。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应主动提高自身能力,从思想上扭转思政教育不重要、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关系不大等错误观念,时刻不忘记政治理论学习,时常关注国计民生和国内外大事,建立起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研究,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自己,努力提升思政素养和能力。

3.2 挖掘思政元素,重构基础医学课程内容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没有相应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8]。在符合教育部和学校“课程思政”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对基础医学课程教材及其内容进行逐个章节内容梳理和研讨,挖掘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的“映射点”,建立基础医学 “课程思政”素材教学资源库,将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专业伦理和道德法治、科学精神和职业发展、哲学原理和思维方式、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等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中,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形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者相融合的基础医学教学体系。

3.3 创新教学手段、途径,提升育人质量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当中,教师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教学,给学生们营造活跃、生动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大胆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9]。

3.3.1 课前-课中-课后全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课前播放与知识点相关的思政音频、视频等;课中教师从自身的言传身教、学科内容、课件形式、应景教育等方面实施思政教育,在此过程中,老师灵活运用画龙点睛式、案例穿插式、专题嵌入式、隐性渗透式、讨论辨析式等融入方式,同时增加学生参与互动环节,在寓教于乐中完成学生的价值塑造;课后撰写“专业思政”论文,要求学生在深刻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写出一篇蕴含正能量的思政小短文、或者撰写程思政教育心得体会。

3.3.2 创新第二课堂育人途径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区服务社会,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开展生命健康教育公益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效果

针对课程思政实效,主要围绕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和学生德育影响 3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认为课堂上的思政案例是一味有效的调节剂,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的思政教育能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激发了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引导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导向。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育人思政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基础医学背景下的“教”与“学”现状分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网络考试系统在基础医学综合考试中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