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寸间的精细
——日本根付艺术及其绳孔细节设计

2021-01-08南京师范大学

天工 2021年8期
关键词:材质日本艺术

陈 楠 南京师范大学

日本根付,是古代日本人绑在提包根部的一种雕刻装饰品,别于和服腰带之上以防所系之物滑落,外形上以小巧雅致为特点,是和服设计的特有之物。提包是指印笼、荷包、香烟盒、火袋、矢立、烟袋、小型皮包等古代日本人常携带于腰间的物品。在使用时,根付被配挂在腰带之上,所挂之物悬于腰带之下,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其材质多为象牙、黄杨木、鹿角和鲸齿,也不乏平户烧、乐烧等陶瓷类材质,部分以水牛角、玳瑁、黑檀木、贝母等作镶嵌之用。

在日本人普遍身着和服的时代,根付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在现代,日本根付则是一种颇有历史意味的美术工艺品。

一、日本根付艺术——容万象变化于方寸之间

在历史文献中,关于“根付”一词的记录最早出现于宽文十一年的《宝藏》一书之中。起初少有艺术家专门从事根付制作,至18世纪末,根付雕刻不再只被当作一种消遣或是副业,诸如面具制造者、佛教雕塑家这样的工匠们,转而专门从事根付雕刻工作,日本国内逐渐形成了众多具有区域性特点的传统流派。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前半叶是日本根付发展的中期,也是根付制作的黄金时代。根付艺术具有自由的表现性,造型十分丰富多样。根据卡尔·舒瓦尔茨的著作《根付的题材》一书的记载,其题材涵盖神仙、妖怪、风景、建筑、动物、植物等400多种,可谓容万象变化于方寸之间。

根付艺术浓缩了江户时代的审美趣味,极具日本民族自身的特色。一方面,它是一种雕刻艺术。与大型的雕像相比,更小的体量意味着更少的束缚和更大的想象空间。大型雕塑往往不是为私人而造,或多或少承担了部分与政治、宗教相关的政教功能,不可避免地在设计上更加严肃、端庄,而根付作为私人物品,则寄托了更多物主人的主观情感与生活情趣,因而更加灵活多变。这使得根付成了雕刻艺术中极为独特的一名成员。另一方面,它是日本江户时代艺术走向大众的一大缩影。根付艺术是民间与宫廷、一般与经典造物的一种平衡;它源于民间,但却以其昂贵的材质、精致的工艺闻名;它源于日常的需求,但又上升为身份、审美趣味的象征。江户时代,在传统贵族与武士阶级的持续影响之下,商人阶级也逐步涉及艺术市场,他们愿意花重金找最负盛名的匠师定制心仪的根付,雕刻材质极尽奢华,以示身份、财富以及艺术品位。这成了包括根付艺术在内的各类艺术空前繁盛的肇因。此时,根付的装饰性和地位象征性被极大凸显,制作工艺与用材选料变得极为考究,因而艺术表现上达到了巅峰。

二、根付绳孔设计——细节之处见真章

由于根付用于系挂物品的实用特性,为穿绳而预留的绳孔成为其必不可少的设计。古时根付师常言:“绳孔是讨论根付品质好坏的焦点。”绳孔不可仅仅被看作是个无聊乏味的孔洞,它作为根付中某种哲学性的存在而被观照。也正因其重要性,绳孔通常凝聚了匠师们别出心裁的设计妙思与匠心。

(一)绳孔设计的不同类型

历史上,不同时期、地域的日本根付匠人曾针对具体的使用场景发展出类型众多的绳孔设计,依据所制根付的形制可分为烟囱型、差根付型、馒头根付型、镜盖根付型、柳左根付型等不同设计;依据地域、时间等特性,又可分为京都派型、幕末明治型等类型。以下就其中三类做简要介绍。

1.烟囱型

烟囱型主要流行于17到18世纪的根付当中,属于早期根付的外形特征,其特点为底部开孔,孔口尺寸较大,穿孔通向根付造型背部,孔口直径变小。追溯日本历史可知,大概在18世纪烟草极为盛行,与烟草相应的烟管筒、香烟盒、火袋等随身物件随之增加,人们会同时将烟管筒与钱袋等随身物品系在一起悬挂于腰间。相较于印笼一类的物品,这些物件重量增加,需要以粗绳以固定,于是在设计时偏向更大尺寸的绳孔。

2.差根付型(长根付型)

这一类型绳孔设计常见于偏长形制的根付之中,开口为一大一小,并且二孔斜向放置。例如人物站立造型的根付,多在人物的背部斜向开口。如此设计包含了根付匠师们的大量经验和智慧:一是解决了物件提挂时的重心问题,二是遵循了材质的特性,以“材美”施“工巧”。偏长形制的根付,无论是以象牙、黄杨木或以其他材质制作,必然顺循材质内部纤维而纵向取材。若是在纵向的一条直线上配置两个孔,随着根付使用频率的增加,极易出现沿内部纤维方向而生的裂缝,造成强度上的缺陷。因而,偏长型根付绳孔通常将大小两个开孔以斜向设计。

3.馒头根付型

馒头根付外形通常为正圆、扁圆或偏方形。与其他根付中常见的一对开孔不同,此类根付常开孔于正中心,形似中国古人随身佩戴以示身份的玉佩。从圆中心开孔不仅符合视觉审美,而且还有一个隐形的功用。若是象牙材质的根付,通常在能发挥最大利用价值的横截面取材,而横断面正中心的象牙的神经通常会呈现一个影响美观的小黑点。于是圆心处开孔不仅满足了实用功能,更巧妙规避了材质上的自然缺陷,具有一石二鸟的效果。

(二)绳孔设计与根付研究

在根付的使用中,绳孔设计最大的价值来自它所提供的实用功能以及审美意义,但实际上其价值远比这些更为丰富,譬如在根付的研究或鉴赏中,可以通过观察绳孔而获取大量信息。

1.推断工艺流程

制作根付通常需要经过选材、粗刨、精雕、染色、打磨、抛光多个步骤,通过绳孔的着色情况可以推断出根付制作中染色工艺的先后顺序与其他工艺的先后顺序。假设绳孔中留有偏黑的染料,则可推断是在已开孔的情况下进行染色,反之,则孔内部应呈现出材料原貌,如雪白的象牙。

2.判断制作年份

在根付研究中,通常以文献资料作为确定根付制作年份的主要依据,这就导致一部分因文献缺失或不明确而无法推测年代的根付作品存在。于是,通过观察绳孔的形态而得的结论成了重要的参考。

3.辨别真伪

绳孔的设计多凝聚了根付匠师的冥思苦想,正因如此,孔洞位置安排随意、打磨粗糙或是孔洞表面过于崭新的根付很大概率上并非真物。另外,合格的根付绳孔内部应该同外表一般光滑,采用曲线结构,呈圆润的弧形,以防绳子在使用过程中在孔洞的深处被磨断。因此,如果根付出现孔洞内部角度尖锐、表面粗糙的情况,也多半是造价低廉的仿品。

三、结语

根付作为一种富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在造型、题材上包罗万象,于细节处臻于至善。它在审美上强调秩序感与和谐共生,追求整体协调性,此中不见那类以体量取胜且带有侵略性的美,相反,随之而来的是从细微处延伸到外界甚至宇宙的奇妙感受。不论是选材、塑形、打磨还是细节处的绳孔设计,根付匠师们皆于其中注入毕生心血。正如英国陶艺家艾德蒙·德瓦尔在《琥珀眼睛的兔子》里所描述的:“在细腻地表达源于情绪上的感受时,日本艺术是无与伦比且精妙绝伦的。”日本工艺美术最触人心弦之处便在于对细节的细腻把握。

根付仅是尺寸不过半掌的微型艺术品,其细节处的绳孔更是小之又小,但正是这微小之处包含了丰富而珍贵的信息,诉说着根付艺术的魅力。方寸间的精细之所以迷人,正是因为在方寸之间,艺术创作的天马行空与技艺的巧夺天工在设计中达成了完美的默契。

猜你喜欢

材质日本艺术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刚柔并济
《黄金时代》日本版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