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刺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疼痛中的疗效

2021-01-08蒋志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1期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实验组

蒋志伟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常州)

0 引言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近年来我国肩周炎发病人数逐渐增多,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威胁[1]。肩周炎临床表现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为主,疾病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生活质量下降[2]。我国传统中医对肩周炎有着深入研究,将其归类于“漏肩风”等范畴,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是体质虚弱、气血亏虚所致,常用治疗方式包括针灸、推拿等手段,疗效各异[3]。本文将对在肩周炎疼痛患者中应用围刺法配合温针灸的疗效展开讨论,详情参考下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6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肩周炎,且符合肩部无创伤史或手术史、无针灸禁忌证、病史资料齐全、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协议书等标准,同时排除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风湿炎者、精神异常者等情况。根据病床号分为两组,对照组(40 例)男24 例,女16 例,年龄最小42 岁,最大61 岁,平均(51.06±2.31)岁,疾病持续时间3 个月至2年,平均(1.25±0.61)年。实验组(40 例)男25 例,女15 例,年龄最小44 岁,最大63 岁,平均(52.11±2.04)岁,疾病持续时间2 个月至3 年,平均(1.18±0.53)年。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了此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围刺法治疗,首先在患者身体选择肩前、肩髎、肩贞、阿是穴作为主穴,通过循经取双侧阳陵泉穴。常规消毒上述穴位实施围刺,首先在肩关节附近主穴正中刺入一针,角度为15°~45°,随后在主穴四周距离主穴0.5 cm 的地方刺入毫针,分别刺入上下左右四个部位。围刺主穴的毫针针头偏30°朝向主穴。每天治疗1 次,1 个疗程为5 d,连续治疗5 个疗程。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完成围刺治疗后,在主穴毫针针柄上缠绕艾团,从下端点燃艾团实施艾灸,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 次,1 个疗程为5 d,连续治疗5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日常活动能力: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总分10 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日常活动越好。②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为无效、有效、治愈三个等级,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仍存在强烈疼痛;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减轻,肩部活动基本正常;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肩部恢复正常活动。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疼痛和日常活动对比

由调查结果得知,两组患者治疗前VAS 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差异较小(P>0.05);实验组治疗后VAS 评分和日常活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具体见表1。

2.2 治疗效果对比

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详情如表2 所示。

3 讨论

肩周炎常见于机体长期处于紧张、劳累状态的人群,目前针对肩周炎西医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常见的通过消炎解痉药实施理疗[4]。虽然能一定程度缓解临床症状,但对于症状严重的肩周炎患者,其软组织弹性下降,关节囊挛缩,加上持续性疼痛,治疗效果不理想[5]。

围刺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的常规治疗手段,最早来源于《内经》中扬刺法,其实质就是在病变部位对主穴实施包围针刺的方法,中医认为围刺法对肢体肌肉痹痛具有明显疗效[6]。围刺法通过增大局部穴位的刺激量,强化病变部位的局部气血运行状态,从而扩大穴位治疗面积,将治疗效果最大化。温针灸是传统中医的重要治疗方式,将针灸与艾灸有效结合,通过点燃艾团释放热量经针刺传递至穴位,对穴位进行温性刺激,从而实现活血、温经、祛湿、行气的效果[7]。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对比(±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对比(±s, 分)

VAS 评分 日常活动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5.21±1.32 1.94±0.61 17.48±3.42 13.42±1.81实验组 40 5.19±1.36 1.22±0.54 16.97±3.84 9.61±2.03 t 0.067 5.590 0.627 8.860 P 0.947 0.000 0.532 0.000组别 例数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用围刺法配合温针灸治疗后,VAS 评分和日常活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减轻肩周炎患者疼痛,促进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原因主要是机体经针刺后能够分泌出大量脑啡肽、阿片肽等镇痛物质,此类物质充分发挥镇痛效应,从而减轻病变部位生理疼痛[8]。同时针刺还能促进垂体内内啡肤流入血液,是全身镇痛功能得到激活。研究发现,围刺法能够促进淋巴回流,为各种能量物质传输至肩关节提供良好途径,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温针灸燃烧艾团后产生抗氧化物质,经过针刺途径将灸热渗透体内,内部脏腑、筋膜受到灸热后加快细胞代谢活动,起到活血、通经络的作用,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将围刺法与温针灸联合应用于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加快肩关节粘连组织的分离,减轻肌肉痉挛症状,促进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从本次研究看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也证实了在肩周炎疼痛患者中应用围刺法配合温针灸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对比单独围刺法治疗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围刺法配合温针灸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中,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日常活动能力得到增强,临床症状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肩周炎针灸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针灸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