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作用及应用价值
2021-01-08周辉冯晓琴张忠民王学强严杰
周辉,冯晓琴,张忠民,王学强,严杰
(新疆独山子人民医院,新疆 独山子)
0 引言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其病灶部位常位于肝脏,同其他癌症疾病一样,有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之分,给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质量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1]。肝癌在我国多种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中位列第二,在当前医学领域中对肝癌治疗的攻克十分困难,所以肝癌患者的存活期一般比较短[2]。肝癌病灶切除或者肝移植术皆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然而大约只有15% 的患者符合手术适应证,此外化疗与放疗等方法的治疗效果不理想[3]。在当前阶段,肝动脉选择性化疗栓塞术是肝癌最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而影像学在肝癌患者介入法治疗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了依据。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30 例肺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旨在为临床研究利用此方案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质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收治的30 例肺癌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此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30 例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签字同意。30 例患者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30~78 岁,平均(54.28±3.45)岁;肿瘤直径3.1~9.4 cm,平均(6.31±3.05)cm;肿瘤直径>5 cm 患者有18 例,肿瘤直径<5 cm 患者有12 例。所有患者均为肝癌Ⅲ期,排除有严重腹腔积水患者,排除合并肝硬化或者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介入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癌介入法治疗,给予患者40 mg 的表阿霉素与10 mL 的超液化碘油混悬液制成栓塞剂[4]。
1.2.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
所有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此次研究所使用的1.5T 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来源于GE 公司,检查流程为:设置层间距为2 mm,层厚为8 mm,矩阵设置为320×256,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体位,采用扫描仪对患者的肝脏进行常规轴位扫描;采用八通道相控阵柔软体部线圈和呼吸门控装置,在患者进行深呼吸时进行不同扩散敏感系数扫描;根据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信号,利用成像软件形成ADC 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测定病灶ADC 值[5]。
1.3 观察指标
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扫描结果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大小,统计不同扩散敏感梯度值下治疗前后ADC 值,观察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对比
经治疗后患者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具体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对比(±s, cm3)
表1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对比(±s, cm3)
时间 例数 肿瘤体积治疗后 30 142.37±113.09治疗前 30 204.36±120.58 t 2.054 P 0.045
2.2 不同b 值下ADC 值对比
当b 值为50 s/mm2、100 s/mm2时,治疗前后ADC 值无明显差异(P>0.05);当b 值为300 s/mm2、500 s/mm2、700 s/mm2时,治疗后ADC 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肝癌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质性疾病,具有病情严重、病情进展速度较快、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等特点,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以及消瘦等症状[6]。肝癌通常发生在肝内胆管或肝细胞中,其中前者可占病例的80%以上,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最多[7]。肝癌的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生通常是多种因素长期累积变化的结果,其中环境因素与遗传多态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8]。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定期检查肝脏,以便早期发现肝脏病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以及降低肝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研究主要探讨了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作用及应用价值。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其不仅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供血来源,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同时还能够延缓肝癌疾病的恶化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已经得到了广大医师的认可[9]。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癌的检测、鉴定、定位和分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诊断价值远远超过血清学,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弥散能够清楚反映机体中物质的运转方式,还可展示出物理过程,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中可清楚检测出组织内部的结构,展示出细胞坏死、增殖以及死亡的过程。在该技术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弥散梯度值的不同将直接影响表观扩散系数(ADC),从而影响肝脏病灶诊断情况。所以,寻找正确的B 值可更加清楚地观察到ADC 值,而ADC 值越稳定,对微循环的影响越小,越有利于更好地观察肿瘤病灶部位的变化情况。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经治疗后,患者肿瘤体积小于治疗前,说明介入法治疗肝癌的效果显著。ADC 值随着B 值增加而升高,说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效果良好。
表2 不同b 值下ADC 值对比(±s, s/mm2)
表2 不同b 值下ADC 值对比(±s, s/mm2)
时间 例数 50 100 300 500 700治疗后 30 3.05±0.47 1.73±0.42 1.93±0.58 2.59±0.73 2.86±0.29治疗前 30 3.01±0.62 1.64±0.41 1.43±0.21 2.01±0.14 2.31±0.24 t 0.282 0.840 4.440 4.274 8.003 P 0.779 0.404 0.000 0.000 0.000
综上所述,在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提高患者对肝癌治疗的认识,为评估肝癌患者的化疗效果与预后情况提供了依据,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