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2021-01-08吴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1期
关键词:感染性有效率小儿

吴玲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通化)

0 引言

小儿腹泻是指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除了腹泻之外还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1]。小儿腹泻的临床分类较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轻型腹泻和重型腹泻。根据患病原因可以将其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2]。还可以根据病程将其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 周)、迁延性腹泻(2 周至2 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3]。本院为加深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和提高治疗效果,选择100 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分析其致病原因和治疗效果,以此来探讨分析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及临床治疗意义,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 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纳入时间为2018 年10 月到2019 年6 月,对这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分析小儿腹泻的致病原因。再根据患者的腹泻原因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各50 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儿26 例,女性患儿24 例,年龄在0.5~2 岁,平均(1.10±0.23)岁,患儿每天的腹泻次数在4~8次,平均(5.36±1.25)次;观察组男性患儿27 例,女性患儿23 例,年龄在0.5~2 岁,平均(1.09±0.22)岁,患儿每天的腹泻次数在4~8 次,平均(5.41±1.24)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腹泻次数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实验。

1.2 方法

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出来,分别从感染性腹泻中随机挑选50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非感染性腹泻中挑选50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儿的致病因素进行整理,并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其差异。

治疗方法:在对患儿进行详细的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合适的治疗,其中感染组患儿主要的治疗内容为:(1)细菌感染的患儿使用头孢噻肟钠注射剂(生产单位:北京太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396;规格:按C16H17N5O7S2计4.0 g),使用方法为静脉滴注,每日2 次,每次0.5 g。(2)病毒感染的患儿使用热毒宁注射剂(生产单位: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217;规格:每支装10 mL),使用方法为静脉滴注,每日1 次,每次10 mg。(3)其他的腹泻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适当补液、调节胃肠道菌落失衡等。连续治疗4 d,再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治疗内容进行调整。

1.3 评价方法

致病因素:对患儿的致病因素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其进行不同种类的统计整理。

治疗效果:对两组患儿在4 d 后的治疗有效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其治疗效果可以将其分为:显效-患儿的大便次数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也基本消失;有效-患儿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减轻;无效- 患儿的临床表现没有明显变化或症状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从临床资料中收集到的数据纳入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本次实验中的致病因素情况和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儿腹泻的致病原因分析

通过对本次实验中的100 例小儿腹泻患者临床资料的整理分析,在感染腹泻中,主要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混合感染和真菌感染较少;在非感染腹泻中,主要为食饵性腹泻和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较少,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 小儿腹泻的致病原因分析[n(%)]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调查分析,其结果为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都较高,且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下表2。

3 讨论

造成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感染所致,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病毒(人类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细菌(大肠杆菌、耶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真菌等[4]。其他的非过敏性因素也可能导致小儿腹泻,如饮食因素、气候因素、过敏等[5]。小儿腹泻会给患儿带来极大的伤害,不仅会给患儿带来痛苦,还会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当发现小儿有腹泻的症状要及时前往就医[6]。

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是调整饮食、维持营养均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于发生了感染的患儿要控制感染,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7]。药物要合理使用,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在本次实验中,小儿腹泻基本可以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在感染性腹泻中最主要的为病毒感染,占据了50.00%,其次为细菌感染,占据了42.00%,而真菌感染和混合感染较少。在非感染性腹泻中,主要为食饵性腹泻和症状性腹泻,其占比分别为52.00%和42.00%,过敏性腹泻较少。这些腹泻的治疗内容都不相同,所以在对小儿进行治疗时,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诊断,根据其实际病情进行治疗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头孢噻肟钠主要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的药物,为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热毒宁是一种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具有避免发热和解热的作用,能够抑制病毒对人体的感染,对病毒性腹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8]。本次实验的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经过详细的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都较高,感染组和非感染者分别达到了100.00%和98.00%,两组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别(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只要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并根据其实际病情安排合适的治疗方法,能够对小儿腹泻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对于患儿的伤害。

综上所述,小儿腹泻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情况的患者在经过有效的治疗后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感染性有效率小儿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思考心电图之177》
小儿涵之三事
很有效率
小儿难养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