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原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1-01-08小巴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1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呼吸机呼吸衰竭

小巴桑

(拉萨市人民医院,西藏 拉萨)

0 引言

呼吸衰竭作为医院呼吸科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类型,其主要由多种因素影响下所导致的肺部换气与通气功能障碍,使得气体交换受到影响,进而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或者缺氧情况出现,最终引发代谢系统紊乱[1]。在该疾病临床治疗中以机械通气为主,而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通气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无创呼吸机开始得到广泛应用[2]。本次研究对我院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旨在探讨不同治疗方法之间应用效果的差异性,具体内容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集2018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30 例,通过随机法分为65 例对照组与65例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男性34 例,女性31 例,年龄50~80 岁,平均(63.25±4.89)岁;研究组男性36 例,女性29 例,年龄51~79 岁,平均(64.02±5.3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过相关检查后,均符合慢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②以自愿为原则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情况;②合并存在气道阻塞情况;③无法积极配合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具体方法包括:平喘、水电解质纠正、抗感染、酸碱平衡调控、营养支持等。

研究组:本组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具体方法为:调整工作模式至S/T,以6~8 cmH2O 作为吸气压开始量,以4 cmH2O 作为呼气压开始量。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于0.5~2 h 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节,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延长通气时间,并进一步将吸气压上调至10~25 cmH2O,以2~5 cmH2O 作为呼气压开始量。在治疗过程中使呼吸机使用频率维持2~5 h/次,2~3 次/d,每日呼吸治疗时间不可低于8 h。

1.3 观察指标

(1)通过相应仪器对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呼吸频率(RR)进行检测,并加以对比分析。

(2)统计两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并加以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HR、PaCO2、RR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PaO2、HR 及RR 更优,PaCO2水平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情况(±s)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情况(±s)

HR(次/min) PaO2(mmHg) PaCO2(mmHg) RR(次/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65) 95.2±14.4 77.6±12.8 51.1±9.8 95.3±12.0 71.2±14.9 47.6±12.2 23.2±3.8 20.1±2.5对照组(n=65) 97.9±14.8 89.6±13.0 51.9±9.5 82.1±11.6 71.6±15.2 60.1±10.0 23.5±4.0 22.0±2.6 t 1.054 5.303 0.472 6.376 0.151 6.899 0.438 4.246 P 0.291 0.001 0.637 0.001 0.879 0.001 0.661 0.001组别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情况(±s)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情况(±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研究组 65 9.9±3.7 9574.5±1331.6对照组 65 11.8±4.5 10576.2±1489.6 t 2.629 4.042 P 0.009 0.001

3 讨论

在临床上呼吸衰竭可根据病程的不同分为急性呼吸衰竭与慢性呼吸衰竭,还可根据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分为Ⅰ型呼吸衰竭与Ⅱ型呼吸衰竭[3]。其中急性呼吸衰竭对于患者造成的危害较大,病情严重时还可威胁其生命安全[4]。而慢性呼吸衰竭多由慢性呼吸系统类疾病所引发,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病最为常见,相较于急性呼吸衰竭而言,可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使得外在症状表现不会影响日常活动,但仍然应当接受治疗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5]。

常规治疗方法虽然具备一定临床效果,但无法对呼吸肌疲劳情况进行有效改善,而呼吸肌疲劳又属于引发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因此整体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无创呼吸机作为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通过无创呼吸通气治疗,能够使患者呼吸功能最大程度发挥,进而改善其呼吸频率及吸气时间。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法而言,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主要原因在于:①能够对慢性呼吸衰竭起到针对性治疗效果,通过增高正压通气,使患者换气与通气情况得到改善[6]。②由于该方法辅助水平较低,因此不适用于重症呼吸衰竭,而慢性呼吸衰竭症状相对较轻,更适用于该方法[7]。③具有无创性与操作简便的特点,不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使得患者正常呼吸功能得以保留,还可间断使用,无明显使用限制[8]。

通过研究可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HR、PaCO2、RR 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PaO2、HR及RR 更优,PaCO2水平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慢性呼吸衰竭临床治疗中,可通过无创呼吸机进行有效治疗,该治疗方法不仅可使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还可进一步减少住院费用,有助于恢复时间的缩短,具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呼吸机呼吸衰竭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北京市医保局:部分住院费用 4月1日起“无纸化”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