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不同节段融合术后相邻椎节退变分析

2021-01-08王欢刘海军黄相鹏侯海涛付松王亚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1期
关键词:融合术椎间变性

王欢,刘海军,黄相鹏,侯海涛,付松,王亚楠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山东 威海)

0 引言

随着PLIF 和TLIF 等腰椎融合术式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临床的广泛开展,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也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相邻椎节退变(ASD)是腰椎融合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ASD 会导致患者的疼痛再度复发,严重者甚至需要面临再次手术干预[1]。目前,相邻椎节退变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的定论,与其相关的研究报告资料颇多,总结分析关于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大多来自经验总结和对生物力学的研究[2-3]。本文选取了我院骨科于2015~2019 年收治的200 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分析对象,旨在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在不同节段融合术后相邻椎节退变的情况,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脊柱脊髓三科于2015~2019 年收治的200 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分析对象,按照是否在术后发生相邻椎节退变将其分为发生ASD 组和非ASD 组,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实施腰椎融合术,入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年龄皆分布在50~70 岁,平均(61.33±8.65)岁。所有患者经检查皆符合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标准,都未接受过相邻椎节蜕变的手术治疗,皆未患有精神疾病或者有聋哑等情况出现,两组患者皆是在神志清晰的状态下知悉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治疗条件等一般研究资料比较中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实施融合手术后,均予以随访18~36 个月,随访期间均摄腰椎正侧位X 线片,并与术前的腰椎X 线片、MRI 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判定患者术后是否出现ASD。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均由至少2 名阅片医师进行独立阅片,各自阅片后再进行结果汇总。

ASD 的影像学判断标准:(1)相邻椎节退变前后滑移>3 mm 或角度在>11°;(2)相邻椎节节段椎间隙高度狭窄10%以上;(3)相邻椎节形成的新的骨赘>3 mm 或者较术前增长>3 mm 者;(4)在随访期间通过CT 或MRI 复查,若MRI 复查发现相邻椎节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在Ⅲ~Ⅴ级,或较术前增加>1 级;若CT 复查发现相邻椎节椎间盘突出,就表示发生了相邻椎节退变。

临床症状的诊断标准:术后临床症状缓解>6 个月,且相邻椎节和影像学表现出一致的临床症状,这便是ASD 的临床表现。

1.3 观察指标

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术前邻近节段退变情况、融合节段、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等相关数据[4]。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 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 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融合术后所有患者的腰腿痛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所有患者均有18~36 个月的随访时间,在随访期间,发生断钉者3 例,椎间植骨吸收者6 例,剩余191 例患者的椎间植骨都成功融合。在这191 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1:90;年龄>60 岁和年龄<60 岁患者的比例为113:78;单节段融合和多节段融合患者的比例为115:76;术前存在相邻椎节退变的有85 例。在191 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术后ASD 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年龄>60 岁的患者术后ASD 发生率高于<60 岁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多节段融合的患者术后ASD发生率高于单节段融合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 讨论

腰椎滑脱主要是因各种外力所致,包括重物搬运、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外伤等,发生腰椎滑脱后,患者可能并不出现任何显著特征,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疼痛感知症状,如腰和下肢疼痛或者麻木无力,严重时会出现大小便异常[5-6]。滑脱情节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腰部凹陷、腹部前凸,躯干缩短、走路摇摆等现象。若滑脱症状未出现急剧变化,一般都是采取保守治疗,通过定期复查腰椎X 线来了解滑脱的实际情况[7]。

表1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在不同节段融合术后相邻椎节退变的影响因素分析[n(%)]

腰椎滑脱之所以发生退变主要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性的下腰不稳或应力的增加导致的相应小关节发生磨损,继而引发的退行性改变,在此过程中关节突会逐渐变得水平,椎间盘会发生退变、出现椎间不稳和前纵韧带松弛的现象,由此引发在峡部仍保持完整的情况下发生的滑脱症状。多发于50 岁以上的人群,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多见于L4和L5椎体,其滑脱程度通常在30%以内,常伴有腰椎管狭窄症状,需采取手术治疗[8]。

本文旨在研究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在不同节段融合术后相邻椎节退变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随访期间,3 例患者发生断钉,6 例患者出现椎间植骨吸收的现象,其余191 例患者椎间植骨均有效融合。在191 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术后ASD 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大于60 岁的患者术后ASD 发生率高于小于60 岁患者;多节段融合的患者术后ASD 发生率高于单节段融合患者,其数据比较差异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通过研究分析可知,年龄大、术前存在相邻椎节退变、多节段腰椎融合,是术后发生相邻椎节退变的风险因素。

猜你喜欢

融合术椎间变性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征兵“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