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检验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2021-01-08陈玉瑶
陈玉瑶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29)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儿童急腹症,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为腹痛,在年龄较大的儿童身上诊断并不困难,反复检查有持续腹痛及发烧的儿童,例如右下腹压痛及肌肉紧张,即使有明显的肠胃或上呼吸道症状,仍不能排除出现阑尾炎的可能性[1]。故对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更为关键。常用的实验室检验诊断方法包括尿常规及C反应蛋白。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尿常规检查和C反应蛋白检查在儿童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儿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15岁,平均(10.24±3.18)岁;病程8~20 h,平均(14.63±2.75)h。其中化脓性阑尾炎13例、单纯性阑尾炎42例、坏疽性阑尾炎5例。患儿均行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检验,均经手术病理确诊。
1.2 方法
1.2.1 尿常规检验
采用20 mL患儿中段尿制备尿液标本,保存30 min,检测内容有:尿液颜色、尿液透明度、尿液中红细胞数、试管型、尿液ph值、尿液中蛋白质、上皮细胞、白细胞数及血糖鉴定等。正常人尿颜色为淡黄透明色,尿液ph值在4.5~8.0,尿液比重在1.016~1.025,白细胞、红细胞均<3为正常。尿糖<900 mg,尿蛋白<800 mg,酮体、潜血、胆红素、尿胆碱原、尿亚硝酸盐、尿管型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为正常现象。
1.2.2 C反应蛋白检验
从患儿的静脉抽取3.0 mL外周血,首先检测白细胞计数,然后离心上游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若C反应蛋白值<8.0 mg/L毫克,则结果为阴性。
1.3 评价指标
(1)计算并比较诊断不同类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两种方法检出率。(2)比较两组检测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检出率
C反应蛋白检查检出率高于尿常规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检出率对比[n(%)]
2.2 检测时间
C反应蛋白检查时间(4.83±0.75)h长于尿常规检查时间(1.16±0.4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83,P=0.000)。
3 讨 论
临床表现有小儿哭闹不安,肠粘膜症状和高烧都需警惕。通过儿童阑尾炎的主要症状仍然腹痛。但由于儿童不会表达出来,易导致父母和医生忽视。婴儿有时发病时仅面色苍白、蜷缩或哭闹不安,临床易出现漏诊,导致小儿急性阑尾炎病情加重。
本研究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检查检出率高于尿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时间长于尿常规检查,表明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C反应蛋白检出率高于尿常规检验,诊断价值较好,但检测时间较长,临床可结合患儿自身情况选择检测方法。临床上一项不可忽视的初步检查为尿常规检查,该方法操作较简单,价格低廉,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可反映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通过该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症状,小儿的阑尾末端指向输尿管和膀胱,腹腔炎症的发生可以引起对应的刺激,出现指标(尿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尿蛋白含量、ph值等)异常,作为一套系统检查方法可以协助医生准确的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但认为其检查结果可能受到患者的肝肾功能和免疫状态的影响,因此准确性较低[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C反应蛋白蛋白作为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过去检测方法的落后,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很高,影响其临床应用价值,逐渐被临床所忽视[3]。C反应蛋白可激活补体,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从而消除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组织细胞的损伤、坏死、凋亡,在人体的自然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体在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蛋白质会上升急剧,一旦感染控制,就能迅速恢复正常水平[4]。C反应蛋白是急性期的一种反应蛋白,能与肺炎球菌多糖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复合物,是非特异性诊断早期组织炎症损伤的标志物,临床应用广泛,但检测过程相对复杂,耗时较长,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具体检测项目[5]。
综上所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C反应蛋白检验检出率较尿常规检验高,诊断价值较好,但检测时间较长,临床可结合患儿自身情况选择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