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2021-01-07李秋云纪盼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7期
关键词:检查点免疫治疗抗原

李秋云,纪盼盼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广西 南宁 530021)

0 引言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现行的恶性肿瘤早期治疗由于受到抗肿瘤药物的毒性、耐药性和药物抵抗的因素限制,部分患者在5年内会出现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部分患者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从肿瘤发病初期便已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1]。肿瘤微环境(TME),即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内皮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和白细胞在肿瘤基质中的相互作用,它越来越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一个关键因素[2],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系统可以对肿瘤识别与杀伤,而肿瘤细胞对自体免疫细胞起到功能抑制作用。例如:抗原提呈细胞无法在肿瘤微环境中成熟为效应细胞;肿瘤细胞将T细胞募集至肿瘤微环境中,限制其他免疫效应细胞的产生和活性;同时,T细胞功能通常受限于化学信号,如IL-8、IFN-γ和集落刺激因子-1(CSF-1)的抑制[3]。因此,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杀伤或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肿瘤治疗至关重要[4]。本文主要论述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现状和分类,以及目前基于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1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现状

肿瘤免疫疗法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来激发或调动机体免疫系统,增强肿瘤微环境对肿瘤抵抗能力、有效发挥免疫细胞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5]。与目前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不同,肿瘤免疫疗法的新颖之处在于:其直接效应细胞为免疫细胞,而非肿瘤细胞;它是通过接种疫苗或被动传递免疫效应物诱导适应性免疫来实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免疫疗法、疫苗和联合免疫疗法。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肿瘤免疫疗法联合传统疗法可以明显抑制肿瘤发生发展,有效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6]。但是,联合治疗的最佳剂量以及最适治疗时间有待进一步探索。

2 肿瘤免疫治疗分类

2.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巨大的转变来自于以免疫检查点信号为靶点的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它们能够恢复免疫系统抗肿瘤活性,增强了免疫系统作用于肿瘤的生物学和临床表现[7]。免疫检查点等同抑制性免疫通路,可以维持机体免疫耐受,调节外周组织免疫反应的持续时间和作用范围。然而,肿瘤细胞抢占并持续激活免疫检查点,阻断抗原提呈过程,抑制T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肿瘤发生演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解除免疫通路的抑制作用,从而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8]。目前,CTLA-4、PD-1及其配体、LAG-3和TIM-3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几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点。

CTLA-4由Pierre Goldstein于1987年发现,是第一个被认为具有临床潜力的免疫检查点[9]。CTLA-4主要通过与CD28竞争性结合,传递抑制信号给T淋巴细胞,阻滞潜在的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参与免疫反应的负调控[10]。CTLA-4单克隆抗体可在体内外有效、特异地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毒副作用少,其代表Ipilimumab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PD-1是一种在多种免疫细胞上表达的共抑制受体,在活化的T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MDSC上高度表达[11]。在免疫应答的后期阶段,PD-1与其配体PD-L1结合后相互作用,对T淋巴细胞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可促进淋巴结中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凋亡,并减少了调节性T细胞细胞凋亡[12]。PD-L1抗体代表Nivolumab,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体肿瘤治疗中。临床研究表明,在多种癌症治疗中,联合使用PD-1抗体和CTLA-4抗体比单一抗体更有效。考虑原因在于抗CTLA-4治疗可增强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依赖性的免疫反应,而抗PD-1治疗又可重新激活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加效应T淋巴细胞的数量,从而协同达到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13-14]。

2.2 过继性免疫疗法

肿瘤的过继性免疫疗法是指将自身或异体的免疫细胞或免疫因子进行体外扩增、功能鉴定后,再回输给患者,达到直接杀伤或激发机体免疫功能杀伤肿瘤目的[15]。主要分为过继免疫细胞治疗(ACI)和过继性免疫细胞因子治疗。目前,经基因修饰改造T淋巴细胞是ACI临床应用研究中最热门的领域。经基因修饰改造的T淋巴细胞可分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及T细胞受体改造的T细胞(TCR-T)。目前,以CD19为导向的CAR-T疗法特异性识别靶抗原从而杀伤靶细胞,成为治疗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16]。

2.3 肿瘤疫苗治疗

肿瘤疫苗主要利用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性抗原,激发特异性免疫功能来杀伤肿瘤细胞,克服肿瘤产物引起的肿瘤免疫抑制状态,从而发挥系统而特异的抗肿瘤作用,其可分为预防性肿瘤疫苗和治疗性肿瘤疫苗[17]。肿瘤疫苗具有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特异性强等特点,对中晚期已转移的肿瘤来说,具有独特作用,因此开发此类疫苗(特别是治疗性肿瘤疫苗)一直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18-19]。尽管基于疫苗的抗肿瘤免疫疗法具有优越的理论基础,但目前仍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2.4 联合免疫疗法

肿瘤的免疫治疗是通过激发和增强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而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单一抗肿瘤免疫疗法受到体内多种免疫机制共同作用的限制,单药的疗效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故研究者们广泛尝试了联合免疫疗法,进一步抑制肿瘤发展和转移,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20]。但目前肿瘤免疫疗法仍在探索中。

3 树突状细胞

3.1 树突状细胞概述

树突状细胞(DCs)来源于具有造血作用的骨髓[21],DCs具有丰富的抗原递呈分子MHC-Ⅰ和MHC-Ⅱ,其中,MHC-Ⅰ类分子递呈抗原激活CD8+T细胞,使其分化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行使杀伤功能[22]。MHC-Ⅱ类分子递呈抗原给CD4+T细胞,活化的CD4+T细胞辅助CD8+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及B细胞转换。DC具有诱导初始T细胞增殖的独特能力,可诱导的免疫反应更为广泛。因此,DC在免疫反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2 DC细胞抗肿瘤免疫作用

CD8+T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因此促进DCs对肿瘤相关抗原(TAA)的交叉提呈至关重要[23]。此外,肿瘤浸润的DCs和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的DCs均可向T细胞直接呈递和交叉呈递TAA,但尚不清楚它们在抗肿瘤免疫中的具体作用[24]。

在合适的条件下,DCs逐渐分化成熟并表达趋化因子受体和共刺激分子[25]。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成熟的DCs中表达上调,它是肿瘤浸润的DCs迁移到TDLN的关键受体[26]。在共刺激分子中,DCs表达CD86或CD80与CD28相互作用活化T细胞免疫;反之,DCs通过表达CD86或CD80与CTLA-4相互作用抑制T细胞免疫。

免疫刺激佐剂、激活DCs的细胞因子和阻断免疫抑制性DCs功能的药物可以促进DCs和T细胞的活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直接刺激DC的分化、激活和迁移[27]。T细胞的效应因子活性取决于DCs产生的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12(IL-12)和Ⅰ型干扰素。IL-12主要由DCs产生,并促进Ⅰ型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和CD8+T细胞活化[28]。CD141+cDC1s和CD1c+cDC2s均可在Toll样受体(TLR)刺激后产生IL-1,并且肿瘤中的IL-12水平升高与cDC1s浸润增加有关[29]。临床上已经使用Ⅰ型干扰素治疗肿瘤患者,并且通过cGAS-STING途径促进抗肿瘤免疫中DCs的激活和Ⅰ型干扰素的产生。在TME中,DCs可以产生招募T细胞的趋化因子。总之,DCs通过可溶性因子调节TME,以及募集T细胞和介导抗肿瘤T细胞的激活,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核心作用。

3.3 DC细胞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DCs作为一种抗原提呈细胞,能够激活T细胞,并可以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治愈肿瘤”的突破口。在TME中经常发现DCs功能失调或使肿瘤细胞耐受,现有的研究发现DCs可以提高目前肿瘤治疗方法的疗效,但是实现DCs肿瘤治愈,仍需深入研究TME与DCs细胞作用机制,需要对DCs生物学和功能有深入的了解。

猜你喜欢

检查点免疫治疗抗原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肠道微生物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Spark效用感知的检查点缓存并行清理策略①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肝细胞癌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挑战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分层检查点的近似最优周期计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