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转化路径探究

2021-01-07仇竹妮张恒硕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仇竹妮,张恒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指出要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主阵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残障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群体,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的授课难度更大,授课要求更高。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有必要深入思考如何将现有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以适应残障大学生的学习需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必要性

就高校思政课而言,教材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教材的结构体系,而教学体系是指以“马工程”教材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加工后的内容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目的在于适应学情,增强教学实效性,凸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残障大学生有着异于健全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当中仅有约10%的学生接受过系统的幼小初高衔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整体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普遍低于健全大学生。因此,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极其必要。

(一)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办好特殊教育指示的需要

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办好特殊教育指示的需要。早在党的十七大就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支持特殊教育”,而党的十九大更是强调“办好特殊教育”。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国发〔2021〕10号),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要健全残疾人教育体系,坚持立德树人。由此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这也意味着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要求变得更高。如何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指示精神,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重大问题。办好特殊教育必须要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必须要明确为什么办、为谁办和怎样办的根本问题,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合格人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的主阵地。上好残障大学生思政课是落实“办好特殊教育”重要指示的关键环节。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方法、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应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能够胜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以时代新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从残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抓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执行国家特殊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促进残障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残障大学生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就是为了提高残障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残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让残障大学生明晰自己的前进方向,明确人生目标,勇于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以此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二)是更好推进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

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行转化,是更好推进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高校残障大学生群体是青年群体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残障大学生群体虽然身体上存在一定缺陷,但他们也有独立的思想和理想抱负,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同样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育人工程,需要不断创新思路,探索改革创新路径。残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特殊性,教育难度更大。对残障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从残障大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根据残障大学生的群体及个体状态不断进行动态调整,要与时俱进而不能一成不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残障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也随之发生转变,这就要求对于残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跟上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调整、改革。若想更好地推进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就必须牢牢把握思政课这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适应残障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使残障大学生能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实现以思政课变革引领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三)是增强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行转化,是增强残障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需要。如何使残障大学生思政课实现最大价值,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日益成为众多教育者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必须面对且认真研究的课题。就残障大学生思政课而言,一成不变地按照教材体系教学不适合残障大学生的学习基础,也无法满足残障大学生的真实需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获得感不高。因此,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增强改革意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思政课教材学术性与教学灵活性有机结合,探索课改新思路,因材施教,因时因地制宜,针对具体情况开展细化教学,不断增强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使教材内容更好地深入受教育者内心,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对残障大学生有帮助的课程。

二、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面临的问题

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必要的,既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也是提高残障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效果、强化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步。但是,在转化过程中,仍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准确分析和把握是顺利推进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经之路。

(一)缺乏面向残障大学生教学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据调查发现,现有开设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的学校,并没有一支专门面向残障大学生进行教学的专业教师队伍。在招收残障大学生的高等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全校大学生的教学任务,这就导致面向残障大学生授课的思政课教师缺乏专业性。这种专业性不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业性,而是指具备同残障大学生进行无障碍交流互动的专业性。换言之,现有讲授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的教师具有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和水平,但是并不具备特殊教育职业技能。他们在把握残障大学生真实需求方面,在面向残障大学生授课方面缺乏专业性,特殊教育教学经验明显不足。

一方面,绝大部分教师没有掌握手语、盲文等同残障大学生进行沟通的必要技能,无法很好地同残障大学生进行交流,没有营造出适合残障大学生学习交流的语言氛围,不利于思政课教学深入人心。况且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耐心和细心,忽视残障大学生的群体差异性,与健全大学生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大同小异,不能因材施教,无法调动残障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接受程度差,学习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思政课是公共课,除了上课时间之外,思政课教师与残障大学生没有接触。而思政课教师不掌握特殊教育技能,课堂上也无法做到师生有效沟通,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不利于彼此之间的情感培养,也导致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教学方法恰到好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因此,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影响残障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首要因素。

(二)残障大学生思政课教材与残障大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对接

同健全大学生相比,残障大学生群体在学习方面的特殊性表现在,理论基础总体薄弱,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整体偏低,而现行教材采用的“马工程”统编教材,和健全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完全一致,这就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

通过调研发现,接受过幼小初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学习的残障大学生仅占总人数的一成左右,这还包括后天致残的学生。先天残障的大学生接受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受实用主义影响,为了满足残障大学生的生存需要,目前特殊教育学校普遍重视对学生进行生活技能和生产技术的培训,所以这些学生到了大学后,面对五门密切相关、理论内涵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学得很吃力。所以,目前的统编“马工程”教材不适合残障大学生使用,其理论内容对于残障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把握,脱离残障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残障大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对接,这是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阻力。

(三)残障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与残障大学生的真实需求不匹配

残障大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理解能力普遍弱于健全大学生,如果仅仅从教材体系出发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那么思政课是不可能真正深入残障大学生的内心,引起思想共鸣。很多高校在进行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能够认清现行教材与学生的真实需求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也在想方设法让教学内容与残障大学生的需求匹配,但在具体做法上还是过于简单,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表现为教师有意识地降低教材难度,或删减教材内容,没能立足立德树人主阵地,从幼小初高大学五个阶段学习相衔接的角度思考如何实现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把好人才输出关。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残障大学生的内心活动进行干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残障大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并对残障大学生进行法律基础教育,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而这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幼小初高学段开展得很多,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因此,残障大学生在大学学习这门课程,重要的就是如何将此前的理性认识上升为行动自觉。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示范引导,同时增加实践课内容,考察学生行动落实情况,可事实上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缺乏针对性,未能基于残障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和现实需要量体裁衣,展开教学活动。

三、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基本路径

实现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必须在明晰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推动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顺利转化。

(一)以生为本,了解残障大学生的真实需求

教与学是双边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对立又统一。实现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残障大学生的群体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以适应残障大学生的真实需求,实现教与学双赢。

教师要了解残障大学生的真实需求,就必须明晰残障大学生具有群体差异性特点,深入他们的学习生活,密切同特殊教育学院的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向,了解他们渴望什么、排斥什么、需要什么、拒绝什么,根据残障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只有精准掌握班内学生的具体需求,才能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分级分类逐层构建。

总之,实现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必须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基于他们的身心特点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使思政课教学效果不断提高,真正实现由教材知识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最终向信仰体系转化。

(二)强化师资,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强化残障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效果,实现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至关重要的。在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强有力支撑。

高校要选拔思想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有强烈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的教师承担残障大学生思政课授课任务。残障大学生因为身体残障,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卑的倾向。他们大多会有敏感、多疑、怯懦、退缩等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产生抑郁心理,有自残行为。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有爱心、有耐心、有同理心、有亲和力、有责任心,能够站在学生立场审视问题,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残障大学生思政课教师选拔一定要严格,要优中选优。力求一位教师就是一面旗帜,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提高思政课教师与残障大学生交流互动频率,实现无障碍交流,高校要对承担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的教师进行特殊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同时增加课时津贴补助额度,鼓励这部分教师勇挑重担,学好技能运用于教学。另外,学校还可以选拔并培训优秀学生担任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的手语、盲文助教,通过奖励学分等方式鼓励这些学生做好助教工作,辅助思政课教师完成课堂内容的讲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吃透教材,实现遵循教材与灵活教学相结合

教材是具有权威性、准确性的理论载体,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脉络,深刻领会教材中的理论。教师要充分备课,既要吃透教材、备好教材,也要了解学生、备好学生。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备课,教师才能明确课程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明确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教师只有充分备好课,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有针对性地整合教材内容,实现遵循教材与灵活教学相结合,才能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顺利转化,这是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前提。

正确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是实现残障大学生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关键,起到决定转变方向和方法的重要作用。在推进残障大学生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过程中,要引导教师处理好教材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完全遵循教材内容进行讲授,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进行灵活教学,要将遵循教材与灵活教学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四)改革教学,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

实现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必须要与时俱进,进行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弥补教材体系的不足,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必须不断创新教学形式,运用残障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通过教学形式的创新让残障大学生对思政课更感兴趣,更易于接受。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将线上与线下结合,创新教学手段。也可以根据不同残障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做课堂学习的小主人。此外,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还要重视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理论知识,完成思想蜕变。

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必须要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丰富教学内容,不断与时俱进,将理论内容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推动教学内容贴近社会现实需要、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实现残障大学生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既要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增强现有教材的针对性,还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残障大学生群体能力水平的新教材体系,使思政课真正成为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思想境界的有用的金课,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水课,从而实现残障大学生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推进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响应国家办好特殊教育的精神指示,顺应思政课改革大势,适应残障大学生身心发展,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但是残障大学生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决不是简单地由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变,而是要从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形式选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系统化设计,其目的在于实现思政课教材与残障大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接,思政课教学与残障大学生的真实需求相匹配,不断增强教学实效性,增强残障大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满意度。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