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2021-01-07房咏梅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师德青年教师价值观

房咏梅,王 颖

近年来,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备受关注,国家陆续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师〔2019〕10号)、《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2018〕16号)、《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教师〔2018〕17号)等系列文件。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贯彻国家重要文件精神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教育者素质水平,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必然。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明确提出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1]。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逻辑的高度统一,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在教育发展全局中肩负光荣使命。

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意义

(一)师德建设是高校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师德,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集体以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首要要求与道德表现的概括”[2]91-99。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仅仅是高校青年教师从事教育行业的基本前提,同时在高校青年教师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只有促进自我发展达到个人品质的完善,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更新教育理念、端正职业态度、遵守职业纪律,完成职业使命与目标。

(二)师德建设是高校青年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践行者,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外化为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保持教育事业的热忱,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高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能够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使其长期在良好的师德环境中得到熏陶,培养高校青年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自觉。

(三)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前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这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高校青年教师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师德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用自身的职业能力和道德修养带动广大学生坚持基本的道德规范,提升道德水平。因此,必须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使其能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以德育德、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加强师德建设不仅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障,也是高校青年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完成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也存在诸多问题,正确剖析现存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是当前补齐“短板”的必要举措。

(一)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信仰不坚定

政治信仰,就是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服和尊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并将这一政治信仰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机结合,化为人生的行为准则、奋斗目标和最高价值取向。“有些青年教师政治参与度不高,政治观念淡化,信仰缺失,甚或出现‘政治冷漠症’,大谈‘淡化信念,远离政治’,以致对党、对社会主义认识模糊,缺乏信心,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出现偏差,对错误的价值观和政治理论不能正确地作出判断,对传统的信仰、对自身职业价值产生怀疑,理想信念动摇”[4]。覃小逢调查显示,“有32.25%的受访青年教师对政治理论知识只是偶尔学习,8.66%的受访青年教师表示从来不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还有1.57%的受访青年教师持无所谓态度。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什么?35.83%的受访青年教师对此还不清楚”[5]。从文中数据可以看出,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低,政治信仰不坚定,缺乏远大理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深层次理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识不到位。高校青年教师暴露出师德修养不足的同时,也给学生树立错误的榜样,难以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正确认知。

2.敬业精神和育人意识淡薄

爱岗敬业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教师的职业道德层面具体表现在甘为人梯、无私奉献、为人师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现状良好,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但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肖志勇调查显示,“有39.2%管理者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存在在外兼职的情况。”“41.3%的管理者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在专业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不够,53.1%的管理者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6]这说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总体状况良好,但由于高校重视程度、社会环境以及青年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师德师风问题,例如敬业精神淡薄、教书育人意识不足、对教学科研投入精力较少,导致在科学研究上出现投机取巧、论文剽窃、实验数据作假等现象,严重影响着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和人才的培养。

3.忽视自身修养的完善

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对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自觉性不足,主观上放松了自我约束和修养。高校青年教师忽视自身修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高校青年教师一般社会阅历较浅,经验不丰富,对社会各种诱惑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实际物质利益的影响;二是部分高校青年教师虽然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学科视野比较狭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够强,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6]由此看出,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对自我修养的完善与提高存在懈怠,缺少奋斗的积极性;容易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导致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不足甚至难以提高。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完善自身的师德修养,提升辨别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业务。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积极寻求产生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应问题,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造成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

1.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自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高校青年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部分青年教师面临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思想的碰撞,致使政治信仰动摇,政治立场不坚定,想要极力追求个人价值和彰显自我个性。高校青年教师初入社会,缺乏社会历练,价值观、人生观不够成熟稳定,在利益的诱惑下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会淡漠职业价值观,导致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产生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倾向,甚至出现权钱交易的现象。

2.高校师德建设机制滞后

自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规模数量不断扩大,高校不断扩建,对师资需求不断增加,往往容易忽视师德建设。王鹏调查显示,“有10.87%和26.09%的青年教师表示不清楚、不太清楚学校主抓师德的主要部门。”[7]在青年教师师德培养方面,多数高校的岗前培训很少有专门针对师德建设的,即使有些高校开展在职教师师德培训,也大多数是以文件的形式或工作报告会的形式走走过场,收效甚微。缺乏完善的高校师德师风考评机制,考评标准缺乏正确的定位,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部分师德师风考评机制更侧重于科研成果和课时等方面的考评,使得师德师风考评失去其本身的意义,而且还会造成高校青年教师一心追求学术成绩而忽视教书育人任务。因此要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考评机制,探索高效的考评方式,严格师德师风考评工作,否则就无法保障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正常发展,甚至导致师德水平逐步退化。

3.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低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低,薪资待遇是影响自身职业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工作压力大、晋升途径不明确甚至困难、自我价值实现、考核评价机制等因素。“在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喉咙干哑、腰酸背痛的职业病,大大降低教师的幸福感。”[8]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不断提升教师的工资待遇,但与其他行业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工资仅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较低的经济待遇影响青年教师的职业投入度,不能从教育事业中获得幸福感,就会有青年教师从事社会兼职,从中获取额外收入,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师职业。甚至有些青年教师对高校的教学任务敷衍了事,专心从事校外高利润的兼职,导致敬业意识淡薄。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9]强调师德建设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用怎样的思想来引领教师职业道德。因此,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品德修养与职业素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制度、完善青年教师师德修养、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将有效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1.把“爱国”精神作为师德建设的道德导向

培育高校青年教师的爱国情怀,使高校青年教师明确自己身上肩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职业生涯,更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大学生的素质、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和改变中国社会精神风貌的使命和责任。邓小平曾经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10]369因此,用爱国主义精神武装高校青年教师的头脑,把“爱国”精神作为教师道德建设的导向,激励高校青年教师将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个人的理想抱负相结合,这种爱国主义情怀越深刻,人生目标越明确,政治信仰就越坚定,高校青年教师就会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保持敬业的职业精神。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手持粉笔的这端是教书育人,那端连接的是祖国的未来。

2.把“敬业”精神作为师德建设的道德规范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敬业精神直接影响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影响高校的精神风貌。首先,高校要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高校青年教师热爱和了解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有正确和深层次的认识,明确自己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只有从内心认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会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甘于奉献。其次,高校要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热忱。只有对自己的事业充满兴趣,才能在工作中专心致志,顺利完成工作任务。最后,高校要培养青年教师恪尽职守的职业态度。高校青年教师要在教育工作中有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对于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敷衍不懈怠,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用勤勉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传授知识,为教育事业尽职尽责,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综上,“敬业”这一道德规范要求高校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职业热忱和职业态度,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发挥螺丝钉精神。同时在工作中努力做到精益求精,适应时代的需要,在教育事业上发光发热,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3.把“诚信”精神作为师德建设的道德要求

“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高校青年教师从事教师行业的前提。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挑战、师德建设机制落后、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低等原因,在网络上爆料出部分青年教师诚信缺失问题,如:出现论文剽窃、实验数据作假、权钱交易等违反师德的现象,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高校必须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通过举办诚信辩论赛、诚信征文比赛,评选诚信典型人物,建设诚信实践活动基地,提高青年教师对诚信活动的参与度,感受诚信就在身边;改变评价机制,对于诚实守信和诚信缺失要奖惩分明,加大惩罚力度;充分发挥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减少青年教师的诚信缺失现象。

“诚信”是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信任的桥梁,也是高校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必备素养。培育高校青年教师诚信的道德要求,有利于营造高校良好的校园风气,有利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成为大学生名副其实的引路人。

4.把“友善”精神作为师德建设的道德准则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素质水平以及道德修养明显上升,而“友善”也被提升到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友善”是文明社会中人们积极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首先,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关系友善。青年教师与大学生的年纪相仿,与学生有很多共同交流的话题,关系较为密切,既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也是传授知识、教授做人道理的师者,应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友善关系。其次,高校青年教师与同事关系友善。青年教师与同行教师要相互学习、观摩、互帮互助,而不是把对方视为竞争者和对立面。在大是大非面前,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对前辈教师要尊敬,以虚心的态度请教,与同事、学生形成友好互助合作的关系,工作才能顺利完成。因此,高校青年教师把“友善”精神作为师德建设道德准则,具备团结合作的意识、包容性意识和服务性意识,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才能在教学和科研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除此之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及国家层面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精神引导高校青年教师,才能使其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高尚品德的形成;只有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意志鞭策高校青年教师,才能使其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视为己任,进而投身教育事业。综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建立科学有效明晰的师德考核制度

“作为社会的师德规范,仅仅体现理想主义的追求是不够的,还必须从现实主义出发,考虑教师自身发展需要,使高层次的、理想化的追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2]因此,只有在建设师德考核制度中把握好各个要素,科学设计考核制度、健全奖惩机制、建立多元监督机制,师德考核制度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1.科学设计和完善相关师德考核制度

首先,国家应该根据高校的实际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机制,采取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方式,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开展考核,切实把师德建设这一工作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之上,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和育人效果,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文凭、唯分数、唯升学等倾向;其次,立足于高校自身教育教学实际,立足于教师队伍实际,建立一套集管理、考核、监督、激励的系统完整的考评制度。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不仅要依靠高校青年教师的自律和自觉,更要有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恰当的考核方法,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使师德考核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健全师德建设的奖惩机制

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有效的奖惩机制不可或缺。奖励制度可以激发高校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惩罚制度可以对高校青年教师起到警示作用,并对师德失范的青年教师进行问责。因此,师德考核制度要强化运用师德考核结果,约束和规范高校青年教师行为。师德优秀的高校青年教师应当享有物质奖励、表彰奖励,激励青年教师提升职业道德素质。同时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奖励与惩罚并存,共同约束青年教师的德行,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师德氛围。

3.建立多元的师德监督机制

所谓师德监督机制,就是利用多元化的方式、综合多个监督主体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开展全面实时的监督,这使得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在监督之下得以高效开展。首先,加强主体监督。高校中的大学生、同行教师、学校领导是与高校青年教师联系最密切、最直接的人,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状况了解最透彻,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改进。其次,加强学校监督。在网络媒体和校园显著位置张贴举报电话,接受监督举报;高校成立师德建设与监督委员会,定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评议,及时了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状况,定期在网络平台公布师德考核评比状况。最后,加强社会监督。向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反馈,相关教育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并出台加强师德建设的系列文件,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化保障。

(三)助推青年教师提升自身师德修养

高校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过程中实施的奖惩机制、监督机制可以弥补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不足和缺陷。但是在呼吁高素质教师的背景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更是强调的重点,更应该以德才兼备的职业素养培育新时代的人才。

1.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引导,提升培训工作实效

教师思想认识的集中表现就是教师所展现出来的职业道德水平。因此,想要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最为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就是从教师的思想认知出发。首先,坚持理论学习的制度化。高校要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师德理论、中国历史和基本国情、最新的时事政策,开阔青年教师视野,丰富青年教师理论素养,以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其次,坚持理论学习的多样化。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线下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建设”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利用新媒体,通过美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影响力大、覆盖范围广的载体,形成师德文化的宣传阵地,课后加强学习成果的讨论和交流,提升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最后,坚持理论学习的实践化。使高校青年教师对理论知识切实做到“读透、读懂、能用、会用”,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导高校青年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能够在心灵深处认同党的领导,发挥自己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之中。

2.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活动

“高校青年教师既是需要不断成长的青年人,又是教育和引领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必须要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11]师德建设活动是真正将师德规范要求付诸实践的重要途径。首先,高校应搭建平台,组织一些针对青年教师群体的师德建设活动,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其次,青年教师在活动结束后,也要做好反思与总结,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找出自身与师德规范的差距,不断改进工作目标,用心进取,厚积薄发;最后,可以让青年教师深入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开展研究学习、培训。总而言之,高校要为青年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他们走向社会和生活,让高校青年教师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服务,在实践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力量。

(四)积极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1.加强师德楷模的塑造和宣传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12]63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向先进典型学习,可学者多矣!最关键的是要学精神、学品质、学方法”[13]。学校要深入挖掘校内及社会上师德楷模,让青年教师感受到模范就在身边。同时,大力宣传和弘扬新时代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化青年教师。例如:“最美奋斗者”黄大年。要号召广大高校青年教师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黄大年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首先,学习他始终心系祖国、秉持科技报国的高尚精神。从英国利兹大学毕业回国以来,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在他心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国家服务才是最好的归宿。其次,学习他爱岗敬业,开拓进取。黄大年把自己的一切热情都献给了国家科研事业,担任多个技术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在工作过程中日夜奋战,这样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尽头。再次,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他以教育家的身姿,为培育学生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黄大年身上的家国情怀带给当代高校青年教师的榜样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我们要把学习黄大年同志的高尚情操与深入开展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结合起来,激励高校青年教师干好教育事业,反思自我、完善自身,为社会、国家、民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力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生动饱满,避免抽象化,更易于青年教师理解、接受和效仿。

2.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

新时代强国必须重视教育,重视教育必须尊师,因此尊师重教理应成为社会的共识。首先,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宣传尊师重教。出台尊师重教的专项政策文件,让宏观的教育文件落实在各个高校中,提升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其次,在高校校园环境中宣传尊师重教。在校园物质设施中融入尊师重教元素,在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张贴、校园广播站播放、学校网站主页展示青年教师励志的故事,展示青年教师的正面形象,让广大师生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激发社会尊师风尚。再次,在高校校园文化中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推进尊师重教文化进入校园、走入课堂,开展尊师主题月活动,充分利用看得见、听得懂、学得进的传播维度,将尊师重教观念渗透到学生群体和校园文化之中,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地位。总而言之,尊师重教虽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要真正赢得尊重,同样离不开个人的努力。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具备教学能力,也要提升个人素质、品德、能力,率先垂范,用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

3.打造关切的生活环境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七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排列。”[14]189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当这两种需求在高校青年教师身上得到满足时,青年教师就不会有后顾之忧,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工作充满热情,增强教师职业身份的认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关注细节,给予高校青年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创造一个关心高校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生活环境。要多换位思考,多渠道倾听、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生活问题。针对异地教师,尽可能帮助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心理健康等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充分利用节日,举办各种文艺、旅游等娱乐活动,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增加表彰青年教师的名额,加强配套的福利待遇,从多角度、宽维度让青年教师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让青年教师热心从教、静心从教、舒心从教。

四、结语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必须回归“育人为本,以德育德”的初心,以教育规律为出发点,建立长效化、常态化机制,培养更多“四有”好老师。这不仅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坚守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初心,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坚守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底线,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实现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

猜你喜欢

师德青年教师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