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课外体育的实践探索

2021-01-07苏州市相城区湘城小学

体育风尚 2021年3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课外素质

苏州市相城区湘城小学

随着我国对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升,强调了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强化学校的体育教育,不仅是要加强学校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知识,更是要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锻炼。所以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应当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基础,对于小学课外体育教学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简要地对素质拓展训练的含义以及重要性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小学课外体育素质拓展训练的形式和小学课外体育如何融入素质拓展训练。

一、素质拓展训练的含义与重要性

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教育中的运用是在体能和实践的综合教育基础上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训练,让学生在运动中进行感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由于其所具有的运动性,近些年,素质拓展训练逐渐地被运用到学校的体育教学课程里面。而学校课程中的素质拓展训练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候,针对这一节课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加强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内容的感悟,助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1]。

鉴于素质拓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意义,小学体育教师逐渐地将其引用到小学课外体育教学活动中。就当前素质拓展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使用而言,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是小学课外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而素质拓展训练能够融入小学课外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原因便是素质拓展训练能够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与开展,小学体育越来越被学校和家长重视,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家长,学生的身体健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对于素质拓展训练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优良品质上面,例如,一些学生是独生子,自我意识强烈,当他们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发现必须依靠队友才能完成任务时,就会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些学生不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总是无法有效的融入团队建设中,可以借助团队合作项目,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增加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互动,建立友谊,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种发展的困境;一些学生内向胆小,可以通过难度逐渐增加的锻炼勇气的项目,培养他们不畏艰难的优良品质。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让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课外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充分的发挥出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还能将这种价值与意义进行升华,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和塑造体育精神,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力,最终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同步提升,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基础。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往的小学课外体育主要以枯燥单一的动作训练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缺乏积极性,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而素质拓展训练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的全新的锻炼方式,往往能够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以达到从学中做、从做中学的教学目的。并且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也能够丰富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课外体育教学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非常简便的训练项目--“反向执行”,教师只需要在前面说口令,学生按照口令的反向意思执行,如:教师说:“左转”,学生就向“右转”,这个项目虽然非常简便,但是能够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而且适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进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容易进入上课状态。通过结合素质拓展训练的方式,以新的形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素质拓展训练的目的往往是多样性的,可以从学生的反应能力、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所以通过素质拓展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现学生以往没有表现出来的闪光点,例如,一些学生往往能够交到很多朋友,但却很难发现自身的优点,通过“破冰起航”这项活动,进行打破和重新分组,选出组长,拟订组名、组标等,教师可以表扬学生的努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素质拓展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培养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促进彼此间相互信任,激发学生发展潜能,逐渐地引导学生进行信任观念的培养,逐渐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3]。

二、小学课外体育素质拓展训练的形式

小学课外体育素质拓展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挑战型训练

挑战型训练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信任,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勇气,例如“信任背摔”,学生要笔直地从一定高度的平台上向后倒下,而其他学生则伸出双手保护结成一张网的形式接住他,这个训练既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信任,也能培养“结网”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在进行这个训练时,可以先自己保护学生,进而再让学生进行保护,并且做好安全措施。另一方面挑战型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勇气和危险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的心理观念,例如,在“空中吊桥”的项目中,学生只有克服自己心里的恐惧才能越过断桥,这项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缺点,教授学生要勇于实践,敢于挑战,锻炼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挑战型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在进行此类项目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做好安全措施。

(二)趣味型训练

趣味型训练主要是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例如盲人方阵,让小组内的所有学生被蒙上眼睛,在十分钟内,让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协作,将一根完整的绳子拉成矩形,确保矩形每个边上都有学生,让学生在该状态下寻找出路,以耗时最短的小组为优胜组,可以发现当学生处于混乱的状态时,学生耗费的时间就会增加。虽然不是每个小组都会成功,但小组内的每一名学生都开始为了一个目的而行动,使学生体会到同心协力的喜悦。此外,趣味型训练中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孤岛求生,在这个项目的训练中,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又需要另外一个小组的帮助,所以,小组内的每个人都十分的重要,在训练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情况,但是也会让学生收获很多。

三、小学课外体育教学活动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的策略

(一)小学课外体育中的素质拓展训练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一方面,学生是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进行相关活动的设计时,可以考虑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在突出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活动中进行运动和感悟,让学生主动地构建出体育与健康以及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联系,提升素质拓展活动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将学生“领进门”,而不是“打开门”,只让学生看看里面有什么。

教师应当将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并且还要在平时地学习中不断地积累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模式以及优化课堂结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素质拓展运用的价值。

(二)小学课外体育中的素质拓展训练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小学课外体育教学不能主要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综合素质的提出意味着小学课外体育教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授学生常见的锻炼方法,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又获得实际体育运动的体验感受,进而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在生活和学习中拥有体育锻炼的观念和进行有效体育锻炼的能力;另一方面小学课外体育教学还应该能够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一次完整的素质拓展训练与这个目的不谋而合,例如,一次完整素质拓展训练从初步的团队意识的建立开始,其中涉及多项意识地培养,比如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等,最后进行各项意识的深化,期间还有对于反应能力、沟通能力等各项能力运用与锻炼。可以说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十分契合小学课外体育的教学方式。

(三)小学课外体育中的素质拓展训练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在教学工作中和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处于一个关键的地位。而随着小学课外体育在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程度地上升,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应该以竞技为主,而是要全面地考虑到广大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需求。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考虑到学生的全面性和普适性,需要对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完善和创新[4]。例如,在教授学生相关体育知识时,可以通过分小组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考虑到学生的全面性,可以设计不同的项目进行教学。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知识,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也要创设不同的环境帮助学生技能成长,例如,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有时会将赛跑、跳远等一两个项目贯穿始终,而如今则可以通过项目活动的设计达到使学生在一节课中锻炼多种能力的教学目的。为了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地建设,还要注重对教师敬业精神地培养,明确教学思想及目标,统一思想认识,综合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素质拓展训练应用到小学课外体育教学中,是十分适宜的。教师可以借助素质拓展训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和锻炼,让学生在素质拓展训练中真正做到全面的建设和发展。为此,还需教师进一步的对教学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课外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为素质拓展训练更科学地融入小学体育训练中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课外素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