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2021-01-07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排球运动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排球运动学院
一、运动技能迁移的概念
运动技能迁移是指在运动技能学习和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原有的、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新的运动技能,这被称为迁移,而正迁移是指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1]。
(一)正迁移
正迁移是指已习得的运动技能对新运动技能的学习具有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2]。例如排球扣球与羽毛球的扣杀动作,动作结构与发力顺序基本一致,都是一种鞭打动作,所以有羽毛球基础的同学在学习排球扣球动作时会更加容易。速度轮滑和滑冰之间也是存在正迁移作用的,二者在运动过程中基本动作相似,都需要腿部的蹬伸,在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肌肉几乎相同,因此具有轮滑基础对学习滑冰具有积极影响。
(二)负迁移
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对学习新的运动技能具有消极影响,有阻碍或干扰作用,叫作负迁移[3]。例如篮球的传球与排球的传球动作,篮球传球可在手中停留数秒后传出,但排球传球需要在触球瞬间靠下肢蹬地与伸臂协调发力将球传出,若练习者在学习排球前学习了篮球,则在排球传球时易出现持球现象。
(三)零迁移
已有的技能对学习新的技能不产生任何影响,叫作零迁移。
二、运动技能迁移产生原因
学术界对于迁移产生的原因一直存在争议,但目前较流行的解释主要有三种:①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指出,迁移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在不同情境中二者有共同的部分或因素,存在相似性;共同部分的数量与迁移发生的可能性成正相关(桑代克和伍德沃斯,1943,1954);②概括化迁移理论。贾德认为:从一个情境到另一情境的迁移的发生只需要学习者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概括。他将重点放在了个人的经验概括上而降低了对两个情境之间的共同因素的重视程度(贾德,1967);③关系的迁移。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迁移的产生是因为对学习情境当中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与分析,但这一理论只着重看到了概括化迁移理论中的另一部分[4]。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与上述三种解释不同,其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在运动中为何会产生技能迁移。当两种运动技能具有共同因素时,例如动作结构、动作链等,那么学习者在学习新的技能和动作时,在大脑中对于旧的动作技能建立的条件反射就成为建立新的运动技能的条件反射的基础,相似刺激引起相似反应,运动技能的正迁移随之发生。
三、运动技能迁移理论的研究现状
在19世纪中叶,美国的韦伯、德国的费希纳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人对距离的判断与辨别能够从训练手迁移到未训练手。其他学者也通过不同的实验研究相继发现了肢体的对侧也存在迁移现象,并且探究出不仅手与手之间存在迁移,手脚之间、脚脚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迁移[5]。
孙雪[6]红通过对健美操专项学生进行艺术体操的教学,进行实验后发现,在刚开始学习艺术体操时由于二者动作的表现形式、风格等不同,学生无法快速调整学习状态,初期会产生负迁移。到中后期,实验组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健美操对艺术体操的迁移效果明显。
何慧[7]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武术套路与男子自由体操的诸多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在动作结构方面,两者具有相同的因素例如翻腾、平衡、旋转;在运动员选材方面,两者对运动员的体型要求也具有相似性;在制胜因素方面,两者对运动员的力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要求大体上一致,说明这两个动作的教学与训练分别可以借助对方项目的部分方法,加速运动员对动作的理解与掌握。
唐梦巍[8]对排球与羽毛球的相似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排球与羽毛球扣杀球技术的四个环节、鞭打动作所动用的肌肉群以及有效的扣杀球需要具备的素质都是一致的;发球技术都是在右肩前上方以鞭打动作将球击出;移动步法都需要对球有预判以及采用多种步法快速移动至合适位置,要求具有良好的快速移动能力与灵敏协调能力。
四、运动技能迁移的表现形式
(一)语言训练和技能迁移
在教学前进行语言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的运动技能。如教师对学生给予语言信号,学生做出相应的反应,进行语言训练后,学生在学习新的运动技能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效率,易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运动间的迁移
是指不同运动技能间的迁移作用,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后能够帮助另一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不同运动技能间有共同要素是产生技能迁移的前提。例如学生在学习跳远项目之后,对于三级跳远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三)两侧迁移
是指身体的一侧肢体掌握了某一项运动技能后,另一侧肢体掌握该动作会更容易。一般是优势侧向弱势侧产生迁移,其不仅能提高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协调性等,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大量研究表明,两侧迁移的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五、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不同技能间的正负迁移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体育运动领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和理解迁移规律,并遵循这一规律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通过调整不同项目的教学顺序,优化教学安排,让学生通过迁移学习快速掌握新的技能。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
动作技能之间的含有共同因素是迁移的基本条件之一,当旧动作技能与新动作技能之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就能产生迁移效果。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与顺序时,可将有相同或类同技术要素的动作安排在一起,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先学习简单的技术,当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项技术后加大难度,通过简单技术向复杂技术产生迁移,来帮助复杂动作的学习和掌握。
(二)加强巩固原有动作技能
学生熟练掌握一项技能后,去学习一项新的具有相似要素的动作,技能迁移就会产生积极作用。因为已掌握的动作技能越熟练,产生迁移的数量越多,质量越好。反之,若已掌握的动作技能不熟练,可能会存在对新技能学习的干扰因素,导致出现负迁移。所以,教师应在教授新动作前,先巩固学生原有的动作技能,熟练之后在间隔较短的时间内学习新的动作技能。
(三)帮助学生加强对动作的理解和分析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不同运动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加强对动作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学生对不同动作的关系的细节掌握的越好,动作间的比较和分析能力也就越强,迁移效果就越好。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能够对比找到不同动作之间的异同,使其在学习新技能时能联想到原有技能,合理运用共同点,提高新技能的学习效率。
(四)加强对技能迁移效果的评价
为提高新旧运动技能间的迁移效果,教师要定期对由技能迁移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采用迁移测试的方法来评估设计的教学内容、顺序和方案等是否有效,是否在新旧技能之间产生了正迁移,且迁移效果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有效利用迁移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六、注意事项
教师在安排教学训练时,要加强钻研能力,发现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相同之处,合理利用迁移规律,遵循基本原则,制定科学的计划,提高教学和训练效果。
(一)积极寻找相同因素
指导学生积极寻找不同运动技能中的相同因素,找到内在联系及规律,例如排球教学中垫球的学习,首先学习正面双手垫球,其次学习侧面双手垫球,最后学习背垫球。当学生熟练掌握正面双手垫球后,对于击球点、击球部位等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学习背垫球时就会容易寻找正确的位置进行垫球。
(二)合理使用运动语言
教师合理地使用运动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技能时联想到与已经掌握动作的相似之处,增强不同动作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和练习新动作技能时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幅增强学生信心以及学习效果。
(三)根据实际灵活运用
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案,达到全面提高的效果。同时要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创新练习方法,丰富练习形式,避免因简单动作的重复练习导致学生失去练习的兴趣。
七、结语
本文通过对运动技能迁移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发展现状和表现形式进行梳理,并对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注意事项等进行探讨,可以发现良好地运用运动技能的正迁移,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钻研能力以及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能力,缩短学生熟练掌握动作的时间。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应合理运用运动技能迁移,充分理解注意事项,遵循运用的基本原则,从而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