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体育训练中兴趣的培养途径
2021-01-07南京市谭桥小学
南京市谭桥小学
结合小学体育训练现状而言,小学生严重缺乏训练兴趣,体育教师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上,而并非一味的追求训练成绩。现阶段,多数学生无法对体育训练提起兴趣与激情,因此导致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度大幅下降,最终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降低。
一、培养兴趣对小学体育训练的重要意义
(一)是体育训练顺利开展的保障
小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培养有助于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换言之,良好的兴趣是开展体育训练的前提基础。截至目前,部分学生对体育训练不感兴趣,甚至是惧怕体育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体素质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有效开展体育训练,体育教师应结合训练特征,探寻真正适合小学生的训练方向,以此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1]。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个人爱好,展开针对性的创新训练内容以及体育训练模式,充分革新传统体育训练理念,探究适合学生当前身体成长状况的训练模式。此外,体育训练内容的创新设计,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训练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基于此,学生能够主动参加训练,以此促进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
(二)是提升体育训练水平的前提
在开展体育训练时,教师需要考虑全面,由于体育训练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最终质量,因此必须将小学生的体育训练建立在他们所熟知的体育专业知识之上。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应当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各项训练技能,并且让学生慢慢了解体育训练的整个流程,以此从学生的主观思维上调动其参与积极性。
由此可见,通过体育训练的形式确实能够在有效帮助学生巩固体质的同时增强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行动力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如此一来才能取得相对优秀的体育训练成效。结合以上描述发现,体育训练应将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性与兴趣作为基本保障,教师们应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体育训练效果[2]。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训练兴趣的因素探究
(一)小学体育缺乏教学条件
小学体育训练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内在因素以及部分外界因素。当然,通过对近些年国内小学体育训练内容与结果的分析,多数情况下是受内在因素的影响。现阶段,部分教师对体育训练的理念与模式进行创新,体育训练包括体育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等等多种类型,不同的训练模式下,有助于学生不同能力的自我提升。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体育训练,均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支持,换言之良好的训练环境以及训练设施是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前提。多数小学在开展体育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无法利用现有硬件设施去满足体育训练的教学标准,因此小学体育训练的最终成果并未达到预期。然而训练水平的下降最终致使学生自身素质降低,阻碍了小学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我国的小学实行扩招,对教学标准及其规范性也提出较高的要求,随着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并未得到有效的补充与完善,因此不利于小学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由于体育教学的投资数量有限,导致学校的体育训练硬件设施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因此教学条件无法与实际招生数量相匹配[3]。
(二)体育教师并未正视体育训练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指明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训练兴趣的关键人物,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首先正确认识体育训练的重要性,以此保证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体育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缺乏训练兴趣是严重性的错误,基于此,教师更应当给予兴趣培养充分的重视,并积极采取科学措施及方法来妥善解决。目前为止,教师缺乏对体育训练的正确认识仍是困扰培养学生兴趣的主要原因。
想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必须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的体育训练,基于此,有效的帮助学生培养体育训练兴趣。如果体育教师不能正视体育训练,学生训练兴趣的培养工作将很难落实并开展,同时也不利于整体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学生训练时首先应充分发挥自身关键作用,其次要足够了解自身存在的关键意义,以此纠正对体育训练的错误认知。
如果体育教师只是一味地遵循传统教学理念,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体育训练的成效,同时也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基于全新的教育背景,传统的体育训练目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小学体育训练的实际要求,因此体育训练不能只是为了帮助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而是应当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丰富体育训练的趣味性[4]。
(三)小学体育训练内容与方法单一
结合当前小学体育训练的现状分析,大部分学校仍然在沿用着传统的训练模式,缺乏对训练内容及训练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因此当前的体育教学很难有效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同时也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纵然教师可以采用客观手法激发少数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仍未达到学生从主观意志出发进行参与的实际效果。
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训练模式是完全浮于表面,平常的训练过程中疏于管理,只是在体育考试前教师狠抓体能训练,这也完全违背了新式素质教育的训练宗旨。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因此学校内所执行的训练内容枯燥无味,训练模式与方法较为单一,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更不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
现阶段,小学体育训练缺乏合理的训练模式,并且内容枯燥无味,是导致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真正原因。由于校方整体缺乏对体育训练的准确定位,因此体育教师对体育训练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差。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凭借多年的训练经验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没有专业的教材作为辅助,因此缺少正确的训练模式,致使学生训练成果不佳[5]。
三、小学生训练兴趣的有效培养途径
(一)加大训练设施的投资力度
前文提到,当前小学的体育训练存在硬件设施与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体育教师应当建议校方出资,逐步出资完善训练设施与教学条件,以此提升小学体育训练成效。体育训练应当具备相应基础设施支持,并且有相应的场地作为训练场所,以此保证小学体育教学的时效性。校方应当不断增加对体育训练馆及其硬件设施的成本投资,从根本上改善体育训练的环境与设备条件。
校方应充分认识到体育训练对于小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严格贯彻国家教育部发布相关标准及规范,在为校区内购置相应的训练设施,规划体育训练场地,以此为基础,为学生训练场景的不断优化提供硬件支持,从而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主观意志。总而言之,校方可以通过购置部分训练设施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保证小学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当前的体育训练的枯燥且无趣,这也是导致学生训练兴趣普遍较低的真正原因。基于此,教师必须要创新训练内容,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建立健全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体育训练氛围。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部分新的训练内容与情境,以此增强训练内容的趣味性,继而不断培养学生们的训练兴趣。
例如,在日常的体育训练当中,一方面,体育教师应当设计良好的训练情境,训练时适当的融入一些常见的生活元素,以此促进学生的思维散发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凭借分组竞赛的形式,完全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意志。合理的游戏环节最适合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体能,并且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训练热情[6]。
除此之外,当前的体育训练严重缺乏训练的目的性,充分发挥出体育训练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的作用。基于此,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更多学生与教师感受到体育训练的关键性作用,防止出现“霸占体育课”等现象。一个完善的兴趣培养评价体系是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关键,且这种评价体系必须从小学开始建立,只是在学生升学的过程中评价体系也随之不断升级与完善,更具学生的阶段特征。
另外,教师还应当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评分及个人特长,例如小明擅长短跑接力、小刚适合跳远跳高等等。教师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体育特长,可以设置个性化、多元化的体育训练内容,增添体育训练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将体育训练的效果最大化。
(三)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对于小学体育训练而言,环境是顺利开展训练活动的基础保障,环境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体育训练的水平。在小学体育训练当中,教师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开展训练课堂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水准对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具有直接影响。基于此,教育工作者理应建立相对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鼓励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训练环境。
当小学体育训练具备了良好的环境之后,教师即可深入培养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帮助提高体育课堂的整体活动水准及效率。此外,教育工作者务必正确认识训练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关怀并照顾每位学生,尝试着去了解学生的想法与真实感受,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坚韧程度与心理素质,逐渐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上的导师,领悟教师真正的存在意义与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心理状态并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当学生自身具备了体育训练的兴趣之后,便会充分发挥主观意志,自觉主动的投入到体育训练当中,如此一来,训练的质量与效果将会大大提升。校方可以通过完善校园训练设施、加强训练目的性、丰富体育训练内容等逐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纠正教师对体育训练的错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