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员比赛心理失常原因分析
2021-01-07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事实上不仅是田径运动员,从事任何一个体育赛事的运动员,在大型比赛或者是平时的训练过程当中,都有可能会出现心理失常,尽管对于年轻的运动员来说,心理失常现象属于正常的,但是如果这些运动员处于长期参加大型比赛的背景下,很可能会因为自身较差的心理状态而使得实际的运动出现严重偏差,从而使得正常的心理失常现象变成严重的比赛失利事件,为越来越多的专家、田径教练包括田径运动员,都开始研究比赛心理失常产生的原因以及控制的具体策略。
一、田径运动员比赛心理失常的原因
(一)比赛之前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
很多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会因为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影响到比赛,从相关调查可以得知,在比赛过程当中发挥不好的田径运动员,因为心理问题导致失败的占了一半,而因为自身运动能力运动技术准备不足的仅仅是30%,剩下的是比赛现场的客观环境而导致的。由此可见,运动员在比赛过程当中出现心理失常是比较常见的。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在实际比赛过程当中,因为运动员自身的认知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是有所差异的,所以在比赛过程当中,总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状态,而这其中的负面情绪状态是造成比赛过程中心理失常的主要因素。首先是盲目自信。这一情绪状态一般会表现为赛前对比赛表现出的强烈兴趣,在行动上是十分积极的,但是非常盲目,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运动水平,不将对手放在眼里,轻敌思想十分严重。运动员具有这样的情绪,还是因为他们太过于年轻,参加正规比赛的经验较少,没有正确对待自己,总是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实力[1]。尽管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运动员看起来十分积极兴奋,但是他们并不够冷静沉着,盲目乐观反而会使得在比赛过程当中更快的落败。如果他们在比赛过程中遇到失误,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从而造成比赛的失败。其次是过分激动,这一情绪状态是导致运动员在比赛过程当中出现心理失常的主要因素,很多运动员在比赛之前,生活规律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很难睡着,即使睡着,也很容易醒,看起来精力十分旺盛,但是并不愿意冷静下来思考问题,所以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一般情况下,这种情绪状态总会出现在每次比赛的准备期间,即使有些运动员已经做好了战术水平和身体状态的最佳准备,但是情绪如果过度的激动,会导致竞技状态的大起大落,甚至有些运动员思想具有较大的压力,总是害怕输,无法准确估计将要到来比赛的困难和复杂性。再次是情绪低落,这一情绪状态一般表现为运动员在比赛之前的不重视和不积极,总是对比赛采取消极的态度,一般这样的情绪是由运动员个人造成的。因为他们会在比赛之前过多的考虑不利条件,而这些条件对于他们来说很难解决,所以比赛意识比较薄弱,缺乏自信心和意志。他们总是情绪低落,在训练时行动较为迟缓,缺乏昂扬的斗志,所以即便上场,也不能够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其中。最后则是精神紧张,这一情绪状态一般是运动员头脑中产生的一些消极和思虑情绪,逐步过渡到身体和心理,这也和运动员个人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是一些意志品质较差,道德修养较低的运动员,当他们遇到一些比较强的对手或者是一些大型的比赛时,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自己处于劣势,所以情绪会十分紧张,在实际比赛过程当中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2]。
(二)比赛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当中,心理上是需要一些谨慎和适当的紧张,这样才能够适应比赛的紧张节奏,灵活应对场上的变化。但是如果运动员的精神过度紧张就会出现应激现象,这种持续性的负面情绪会让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出现各种异常的反应,从而失去对身心的控制能力。一般情况下,比赛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则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期望值过高,对比赛的成绩个名次比较自信。当外界的压力过大时,运动员也会受到对手、观众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即使已经明白自身的技术和体能已经无法去争夺好的成绩,但是又害怕输。还有一些运动员在比赛时无法适应现场的环境,所以他们的心理会十分紧张,而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总会担心比赛失败。比如在比赛过程当中无法控制自己的心跳和呼吸,情绪较为急躁,有些运动员能够适时控制,但是另外一些运动员总是采取消极的态度。当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因个人的误判而使得安排的战术被打乱,他们也不能静下心来进行应对,反而会出现心理失常。客观因素主要是指比赛的客观环境对运动员心理的影响,存在一些缺乏比赛经验的运动员,因为无法正确预测比赛现场环境的变化,所以他们的精神也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负担,在比赛过程当中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比赛场地的设备、天气、竞争对手的实力以及在比赛过程中呈现出的状态、观众的掌声呼叫以及裁判的判决都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
(三)比赛后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
在比赛结束后,无论成绩好坏,运动员的心理都会十分紧张,他们的精神无法完全放松下来。如果获得的比赛结果与原定目标相差甚远,过高的可能会高估自己,完全忘记自己在比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很可能会在今后的训练中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总是盲目乐观;过低的则是会心灰意冷,对自己失望,对之后的训练和比赛丧失信心。但无论是哪种,运动员的心理都存在着一些问题[3]。
二、田径运动员比赛心理失常的控制策略
(一)加强赛前的心理训练
首先要让运动员明确比赛的任务,要树立正确的信念,只有运动员学会心理调控的方法,才能够及时消除负面的心理情绪,在比赛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将自己平时的训练和水平充分展现在赛场上。其次教练要帮助运动员分析比赛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还需要正确客观的预测对手的水平,对比赛现场的环境还要充分了解,不仅包括比赛的地点,还包括当天的天气、日程以及赛事安排等,这样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展开心理训练的设计。再次要制定详细的训练心理计划,并根据比赛时期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最好是根据运动员的个性、对手的水平以及比赛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采取应对措施,这样能够让运动员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即便发生了一些突发状况,也能够及时应对,不会受其干扰。为了让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不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还可以进行专项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抗干扰能力。最后要经过系统合理的心理训练,才能够帮助田径运动员获得最好加的心理状态,所以赛情训练是势在必行的,所有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必须是最优的。
(二)选择恰当的心理训练方法
首先教练要客观评价所参赛运动员的实际水平,并告诫他们正式比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既要做好思想的准备,也要做好身体机能的准备,不能盲目乐观,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自信心,敢于获得胜利[4]。在比赛之前还需要分析对手的各项资料,将其比赛水平和特点熟记于心,展开针对性的训练。其次教练还需要端正运动员的态度,激发他们的良性竞争意识和比赛的责任感。在比赛的准备阶段,教练也需要调整运动量,最好减轻运动员的各方面压力,增强他们的斗志。最后要在平常的训练中逐步过渡比赛应有的气氛,这样运动员才会习惯当下的心理压力,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即使比赛气氛愈加激烈,运动员的内心也会十分平和。
(三)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机能
首先运动员要学会自我调节,无论是在比赛过程中产生紧张,情绪不稳定,都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暗示来进行调整,比如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来放松全身的肌肉,还可以进行一些有效的精神放松法,事实上,每位运动员都有自己熟悉的赛前准备活动,所以只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确保比赛时的心情舒畅,就能够视比赛如常,心理压力也会较低。也就是说田径运动员不要刻意改掉这些习惯性的动作,或者是一味模仿其他运动员的动作,只要将比赛当作训练一样放松自己,就能够让自己迅速进入到比赛的状态。其次运动员也需要自我发挥,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上,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接下来的比赛策略,这样才能够全面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最后教练也需要做好适时的提示工作,因为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能够在过度紧张下进行自我调节,这时教练必须要成为运动员的主心骨,要用激励的话语增强运动员的比赛信心。教练也需要全神贯注比赛的全过程,要告诉运动员将精力放在回忆正确的动作上,想象自己在平常训练中完成的最好技术动作,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心理作用。总而言之,要促进运动员最佳比赛状态的形成,制定一些高任务的目标,多参加一些高水平的比赛,着重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5]。
三、结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田径运动员比赛心理失常的原因分析是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工作,必须要结合各个方面,要重视体能和技术的训练,注重赛前、赛中和赛后的心理调整,才能够确保运动员在比赛过程当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引导他们在竞技体育赛事中正常发挥或者是超常发挥,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