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多元主体分析及协同策略研究

2021-01-07杨玥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职业院校协同

杨玥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350

职业教育是一种半开放性系统,是融“职业域”与“教育域”为一体的跨界性教育类型,因而职业教育是一种受多重因素影响的教育活动。正是这种跨界特性,为相关领域多元社会力量的协同参与提供了契机和基础。由于职业教育国际化受到领域的多边性和要素的复杂性的双重影响,仅仅依靠单一主体很难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推进。此外,分散的多元主体因彼此之间的相对独立、缺乏联系,很难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只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才能发挥协同效应,有效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如果各主体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类资源的流通,从而影响国际化的发展。为此,需要协同多元社会力量,增加主体间的黏合度,使主体间的关系从分裂走向协作,共同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努力,并对已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使各类资源从分散走向集约,从而有效提升、整合各类资源的集约化效益。而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关键就是要明确多元主体的构成、角色定位以及协同合作的策略。

一、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多元主体构成

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要素来看,职业院校国际化包括师资国际化、生源国际化、教学国际化和科研国际化,与之有关联的外部实体就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部门。政府是国家机构的领导者,具有公权力,对资金、信息、制度等资源有着管理和调配的权力。在职业教育国际化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作为重要的推手之一,为职业院校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是职业院校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2.各类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执行主体,可以实现校内、校际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在国际化进程中,主要教育实施者和人才培养平台在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国内职业院校之间有着同样的文化背景,可以在交流国际化信息和办学经验等方面互通有无,且沟通方便、成本较低。与国外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学习交流、师生互访、中外合作办学及科研合作等途径推进职业院校国际化。

3.各类企业。具有先进设备和高技能人才等资源优势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有责任参与、引导和监督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实施。对职业教育国际化起到推动作用的企业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国内知名企业。例如中兴、华为、海尔等都是享有很高国际声誉的跨国企业,均拥有包括管理方式、创新思维、科研等方面的国际化资源,可通过产学研合作或经费支持的方式为职业院校注入新的活力。(2)外国企业国内分支机构。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几乎都在我国成立了相关分支机构,形式包括研发机构、工厂和独资公司,拥有完整的国际化管理方式,需要大量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支撑,也能为职业院校国际化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3)国外企业。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角度来看,寻求与国外企业合作的机会,培养出具有与国际市场高匹配度的国际化人才,是一条可行且有效的途径。

4.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包括行业组织、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留学中介和媒体等,他们可以提供有利的国际化信息,发挥在职业教育国际化中的协调、推广、监督和评价作用,为职业院校持续国际化提供强劲动力。

当然,职业院校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应当根据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择与学校办学特色相吻合、与自身学科专业相匹配的合作伙伴,并将其优化组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最终达到理想的职业教育国际化产出,使围绕多元主体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所有活动有效、有序并可持续发展。

二、协同理念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参与主体的角色重塑

协同理论主张系统内的各子系统或各元素要各司其职,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才能提高整体的协同度,使系统保持不断完善和持久发展,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政府往往扮演的是主导者的角色,而学校则是依附于政府的角色,其他主体是被动参与的角色,这样很难形成和谐、融洽、持久的合作关系。只有使各主体处在平等的位置上,明确角色定位,才能协同合作,顺利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繁荣发展。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协会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参与者,在协同理念的指引下,他们的角色定位都会发生变化。

(一)政府

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健康发展与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分不开的。政府层面应当对职业院校国际化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要重新定位,鼓励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职业院校国际化,不断开创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在多元主体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从税收倾斜、提供场地、保护知识产权等政策上予以鼓励和支持,从根本上保障其发展。政府可以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大量的可用信息,能够极大地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政府可以通过基础信息平台获取全球的信息资源,包括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并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指明方向。例如,政府牵头建立各地区行业、产业的企业信息库以及国家和地区职业院校信息库、职业院校优势专业群信息库等,为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搭建沟通桥梁和信息交流平台。政府还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合作项目吸引国内外院校、企业等合作伙伴参与,加深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度,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与沿线国家的政府部门沟通协调,疏通教育合作交流的政策性障碍等,统筹国内外多元主体资源,寻找合作重点,建立运行保障机制。

(二)职业院校

作为职业院校,首先要树立多元主体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结合信息化时代特征,大力开拓国际化办学新渠道,打破现有合作主体单一和分散的现状,重新组织和优化各种优质的合作教育资源,积极吸引海内外潜在的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深入探寻合作领域,加深合作深度。职业院校还应具有为参与者服务的理念,主动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此外,职业院校在国际化建设中,还要充分考虑不同主体的自身情况,积极挖掘合作内容和合作模式,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邀请行业组织和国内外企业的业务专家以及国内外院校的知名学者一起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最佳的培养方案,构建合理且规范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务必要考虑到专业的发展,而核心课程的制定要参照国际标准,各专业要基于各自所具备的特征,结合社会需求现状,制定相应的教学和实践模式,从而确保能够与国际企业发展现状相匹配,保证学生学有所用。

(三)企业

企业对于推动本地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在参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职业学院进行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对优秀毕业生有优先选择的权力,通过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和梯队建设,企业的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的教师共同形成师资团队,完成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企业开放自身的硬件资源,跨国企业或国外企业向合作院校的学生开放自身的海外实习及就业机会。教育部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明确指出了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即企业应尽可能和学校进行合作,积极“走出去”,不要拘泥于眼下,要和学校合作培养人才,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同时加快促进成果转化,为“一带一路”做出贡献,带动国家经济发展。通常情况下,企业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职业院校的发展,最直接且有效的手段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企业应主动与职业院校展开合作,利用职业院校的优质资源,为企业提供人才、咨询、技术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实现互利互赢。

(四)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参与主体之一,对行业信息动态非常敏感。他以实现行业的共同利益为目标,协调协会内各企业与社会产业之间的关系,具有非盈利和互利性的特点,也是因为这些特点恰恰为参加职业院校的国际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首先,行业组织应当强化自身为行业内企业和职业院校国际化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的职能,提高行业协会与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的意识。其次,政府应当引导行业协会参与到职业教育国际化当中来并发挥重要作用,对行业协会在参与国际化过程中的作用加以补充和扩大,如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对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责任进行认定、对职业技能进行认证并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行业协会作为一个行业权威,在参与国际化建设中被赋予了很高的期望,它能够站在行业的高度,根据行业特点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学生职业素养、实习就业等方面给予指导,使合作形成长效机制。

三、多元主体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策略

由于多元主体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行动逻辑的复杂性和外部发展环境的束缚性,出现了多元主体间的和谐秩序不佳、合作中的单向度过强和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针对目前各主体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协同策略。

(一)明确参与主体权责,提高主体间协同度

要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首先要实现参与主体的各归其位。参与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边界不清,会导致资源的配置与使用不均衡,协同实践出现无序无为的局面。参与主体要秉承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以共同利益为合作的基本出发点,使职业院校与合作伙伴共同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体,真正把合作方看作是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他们切实承担起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责任。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应成为制定统一管理机制的推动方,要制定协同合作章程,明确各方在协同合作中的权责,每年利用专项资金保证协同合作的正常进行和持续发展,并使得各方权利得到保障,同时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奖惩分明,调动合作主体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协同度。因此,只有各方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通过制度安排、政策设计等方式,才能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职业教育的国际化。

(二)找准各主体的利益共同点,实现互惠互利

找准各主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是协同合作的基础。在多元主体协同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是各主体利益的简单叠加,而是关涉多方行为主体、涉及多重利益逻辑,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网。因此,实现有效协同合作的前提是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主体和内容。要在协同过程中找准职业院校国际化与各主体核心任务或核心业务相对应的部分。协同合作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确定利益契合点,使各主体在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自由选择和自愿合作。这个契合点就是职业院校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各参与主体要与合作伙伴共同获益,因为大多数社会组织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不会只是一味地投入付出,达到共赢才能持久发展。另外,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以企业为例,随着企业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快速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使得自身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水准的国际化人才,而这正是职业学院的优势,只要企业有需要就有合作的可能。职业院校在得到企业的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支持的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帮助。具有良好基础的职业院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和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开辟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自身基础条件有限但与企业紧密联系的职业学院可以通过沟通协商,帮助企业提高产品某部分的质量和性能,赢得企业的信任并形成长效合作机制。此外,学校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可以为企业举办不同层次、多种学科、工种的教育培训,在合作中,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各主体在参与国际化的同时,还能获得经济效益提升、创新技术获得和前沿科研成果转化等,满足主体的不同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保障参与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职业院校与其他主体必须要在明确自身需求、投入以及与对方价值互补的前提下,将社会公共利益和经济效益有机融合,找准利益共同点,这是推动各方主体主动并且持续参与的充分条件,是实现“追求利益和履行责任”的双赢之举。

(三)出台激励评优政策,调动参与主体积极性

职业教育的跨界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与多种因素相联系并且相互渗透的一种教育活动,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扶持和推动,这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支持和保障。但是没有激励约束的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是不会健康、长效运转的,而当前的社会现状是包括企业在内的大多数社会组织机构不愿参与到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中来。其原因包括:一是过多强调参与主体的责任,而忽视他们在协同合作中的权利,这不可避免地使得各参与主体在协同合作中的权利和地位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他们参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积极性;二是以企业为代表的参与主体的最终目的是利益最大化,企业参与了职业教育国际化,增进了社会公共利益,如果得不到一定的经济利益会削弱其履行教育责任的动力,那么要提高企业等营利性参与主体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就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行业企业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国际化,包括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精神奖励等激励措施。

猜你喜欢

国际化职业院校协同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聚焦港口国际化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