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理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
2021-01-07霍艳颖
霍艳颖
(天津市宝坻中等专业学校,天津 301800)
一、中职物理学科的基本现状
(一)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知识掌握不牢固
中职学校的招生是在高中校招生后才录取,学生的中考成绩较差,物理学科的成绩较低,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弱。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复习巩固学生的原有知识,而且要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新的知识。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体验学习物理的新奇感和快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坚持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结合信息技术模拟物理实验现象,还原生活原理,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的魅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内容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很难完成新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为此更多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型的符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建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
(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知识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更主要的是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使学生懂得在学习知识文化的同时,还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类自身发展。在教学方法上要努力改善育人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活动场地,关注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意志、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实现师生关系平等化。学生在学习上积极性不强,这与该科目的性质有关,物理学科在中职课程中并不是主要学科,这就对物理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高深的文化素养 ,还要有驾驭课堂、引导学习的能力。
二、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一)从生活情境入手
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实际紧密联系,近年来物理的考试大纲有所调整、新的课程标准也在实施,当前高考制度的改革,都表现出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贴近生活,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因此说必须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教学。当今社会日益进步,信息量十分丰富,但对在校的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掌握的一些物理原理的生活常识(如:热胀冷缩、电磁学、光学现象等)却在逐年下降,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学校、教师、家长普遍认为只有偏重文化知识教学才能在学习中拿来高分,从而使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几乎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另一方面是走出校门后,家长们会为孩子报补习班补文化知识,孩子们忙的团团转,这样一来学生没有时间进行物理实践,甚至一些日常的修理工作都没有机会体验,例如:修理手表、电视机、换灯泡等。用电表验电都不会,有的学生火线和零线都分不清。其二是手机、游戏机和网络等现代化科技产品的诱惑力太大,学生不能控制自己,手机甚至不离手,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精彩的电视节目、电子、电脑游戏、日益普及的电脑网络,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占据了他们(对有的同学来说甚至是全部)的业余时间。
要想克服上述不利因素,必须加强物理课程教学与现代生活的联系,通过研究、探索,反复实践,我们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去学习物理。例如,在讲分子的扩散现象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用多媒体来播放实验的录像 ,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还能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观看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印象深刻。在讲硫酸铜与水的扩散现象时,由于扩散的现象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进度,所以用提前做好的实验的录像进行快放,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加强物理课程教学与现代社会生活联系,千万不要认为教学中所列举的实验事例,学生越熟悉越好,物理原理的小实验有时是理想状态,实验产生的现象会与实际生活略有差异。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都不同,生活体验也有差异,但是学习的物理原理是一样的。这就要求强调科学教育,因材施教,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不能受到生活实践的影响。中职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既想充分理解生活实践的物理知识,又需要明白真实的物理原理,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对自己没有见过的物理现象比熟悉的更有兴趣。例如,在讲热传递现象时,用自制的课件向学生介绍冷敷方法,使病人退热的物理降温知识。很多学生不熟悉,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增长了实用性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为了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要在生活情境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物理学习中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敏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的提高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断提出问题,设置情境。
(二)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内容的封闭式教学方法,是很难完成中职学生的现行教学任务的。教师应该做的是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处理,把教材中相对独立的一个个单元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的研究课题。物理学有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物理课程标准中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必修、选修模块和联系生活实际的具体问题。然后教师再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内容深度挖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提出与所学的知识有关系的问题。比如讲惯性的时候,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然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剖析,再用做好的惯性球动画实验给学生展示,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比如我们在讲到向心力时,可以列举列车的运动,我们知道列车轨道在转弯处总是外轨要高于内轨,为什么呢?带着问题我们对转弯处的列车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得到向心力,使列车不脱轨。进行了受力分析和理论总结后,再播放一段列车转弯的视频慢放,用视频刺激大脑加深学生的理解。反之,如果不是外轨高于内轨,而是等高呢?这时列车快速过弯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播放这一视频我们会发现列车出现了脱轨的现象。所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3.引导学生利用物理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前,分配给学生清楚明确的目标与任务,以便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中联系生活与实际,有章可循,有内容可做,提高他们运用科学知识、审视生活、理解生活、改善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课上在讲到多姿的液体这一课时,先是播放了水蜘蛛在水上行走的视频,荷叶上的露珠的图片,以及硬币漂浮在水面上的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说出体现的物理原理。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这些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列举利用表面张力的生活实例,很多同学都想到了小时候用肥皂水吹泡泡、水银掉到地上呈现球形的趣事。这样的信息化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体验到了生活的美好。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演示实验的结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瓦解重、难点的实验操作
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它不仅可以将实验提前录制好然后播放,还原实验过程,还能对各种实验器材的结构进行拆分、讲解,同样也可以把一些重、难点实验以及不可完成的实验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制作,或者下载相关的实验视频。例如,在讲到核能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利用手机搜索相关的内容进行自学,学生只能了解一些原理性的东西,知道核裂变和聚变的是怎么发生的,并不能直观的通过实验或是现象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他们只知道原子弹爆炸和核能发电,但具体的核裂变过程是怎样的呢?一个短视频就能把整个原子弹爆炸的整个过程都呈现出来,并展示原子弹爆炸的破坏性和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这个教学视频的前身是以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为原型,时间短、核裂变的速度快、毁灭性强、杀伤范围极广,并且场面非常惨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学生看完视频都非常震撼,教师也达到了知识传授过程中难点突破的目的。又如在学到声波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时,仅靠教师课上的举例和讲解太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模拟实验现象,通过对软件模拟实验的分析、归纳、总结,很容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声波在现实中是存在的,但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本图片去听、去看,只能靠学生自己去想象,这就增大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而用模拟实验的做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声波的存在,很好的将抽象的知识转变成了具体形象的知识了。
(四)完成线上线下同步教学
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施物理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更是当下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2020年的春季,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欢快喜庆的春节节日气氛,不久就面临着寒假结束,但是却不能开学。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怎么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是重中之重。广大医务工作者逆行驰援疫区,教师更要立足本岗,而此时就只能利用网络与学生交流、教学、反馈。起初,使用微信平台教学,但是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无法统计学生是否在线,也就是看不到学生,只是盲目的把所学的知识一块一块的发送出去,更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后来经过同事的推荐我使用了QQ里的视频上课,把提前录制好的讲课过程分段展示给学生,还能随时提问到某一名学生来回答问题,线上与学生视频、交流,在遇到教学实验时,将之前录制好的或者下载好的演示实验推送到学习群里。这样,学生在播放时如果遇到较难理解的实验可以随时暂停加以思索或者慢放进一步观察实验过程,偶尔还可以用手机搜索一下相关的内容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在进行作业处理时更是方便,学生随时可以将做好的作业以图片的形式私信给我,防止了抄袭现象。可以把一些优秀作业和解题方法在群里展示,还可以把做错的题目发给大家,让大家找不足,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成绩好的同学的表现欲,也增强了成绩差易出错的同学认真思考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它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难题,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三、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万能的
凡事有利必有弊,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被广大物理教师所欣赏并依赖,它在不同程度上增大了课堂容量,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多数难题。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视野。通过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好,尤其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充分理解实验现象和原理,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的成功率也较高。然而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用课件进行讲解、实验、探讨,让学生整节课都处于课件播放状态,完全用课件代替讲课,将过去的“人灌”改为“电灌”,这样,大大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整堂课显得十分呆滞。教学中,不能将电脑模拟实验代替学生的真实实验,将学生的学习任务、目标完全用教学的课件来取代。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安排信息技术教学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时间,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