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弘扬武术文化精神举措
2021-01-07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国粹,其特色并不仅仅停留在运动形式方面,武术与中华文化的渊源由来已久。在武术的发展初期,武术仅仅被用于争斗和战争,后来,随着武术内涵的不断丰富,也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不断变化,武术逐渐形成了以哲学、道家、医学等为基础,讲究礼仪、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等文化思想。到了近代,武术更是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紧紧结合在一起。而今,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有文化自信的。像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止戈为武等文化理念,已浸润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其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武术,也包括了这些价值观念。虽然现在武术的价值形式更加多元化,但其包含的文化内涵是没有丢失的,不仅如此,其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具体来讲,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逐渐提高,武术的对抗、搏击价值有所下降,而武术的观赏娱乐价值得到重视;竞技武术的发展如火如荼,而在全民健身领域,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逐渐普及。此外,武术礼仪、武术的文化精神价值在文化交流及教育领域越来越得到重视。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充分发扬武术中的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等精神,全面丰富与提高自己,为弘扬武术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综上所述,本文从武术文化精神的体现与大学生如何弘扬武术的文化精神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一、武术文化精神的体现
(一)武术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内涵丰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不仅仅指的是武术的运动形式多样,更是集中国的哲学、医学、文学等于一体,无不体现出中国文化中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等精神。因此可以说,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运动,一种技击术,它也包含并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武术具有套路的形式可以看出武术具有程序性。这种程序性在其他国家的武术技术中是没有或者是很少的。而具有程序性这一点就说明中国人注重做事的程序性,注重做事情讲究规律,讲究规矩,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的“道”相吻合[1]。此外,中国的诗词戏曲、舞蹈音乐、建筑书画等都讲究一定的程序规范,武术套路也是这样。中国武术具有明显的套路形式,正体现了武术的文化特色。
武术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武术的外练是强筋壮骨,同样对人内在的呼吸、心肺等功能的改善与提高有很大帮助。此外,书法、绘画等艺术都讲究“内外兼修”,这都体现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内在与外在整体协同的特点。
中国武术“尚巧”的特色。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较为重视智力的发展而轻体力的练习,这种思想在宋代开始表现出的就是“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但是对武术而言,却使武术形成了“重巧轻力”的技击特色,中国武术里面“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的说法,正是崇尚巧力,避免拙力的体现[2]。
(二)武术文化精神的表现层面
第一个层面重视习武者武德的培养。“未曾习武先修德”,正是对每一个习武者的要求。而宽厚忍让,尊师重道、谦虚好学、乐于助人等等都是习武者必备的武德修养。随着武术向世界的逐渐推广,武术这项运动更是被世界人民所认知,因此更应该重视武德教育,让人们明白练武是为了强身健体,自卫防身这一基本理念。
第二个层面注重集体主义精神的观念。这种观念具体表现为每位习武者与武术团体都要见义勇为、扶危济困,要具备匡扶正义、以武会友的武术精神[3]。
第三个层面注重爱国主义精神和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首先,武术与爱国主义相结合,最明显也最为让人们所认知的,就是在国家和民族危急时刻,很多武者都会挺身而出,以各种方式来保家卫国。从宋代的岳飞到明代的戚继光,从近代的三元里人民抗英到抗日战争,都可以看到武者保家卫国的身影。他们都是以匡扶正义和保卫国家为目的的,敢于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体现了一种高尚的爱国主义的精神。
其次,武术对民族精神的培养与塑造,要经历从个人到集体再到国家民族的过程。对个人来讲,要具备良好的武德,要养成助人为乐、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尊老爱幼、相互尊重的包容精神。然后,在个人的武德修养基础之上,再培养他们集体的道德观念以及爱自己的国家、民族的情感。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不断变化发展,各武术门派间的具体的武德规范逐渐得到统一,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最高层次的武术精神。而当武术精神与国家民族精神相融时,武术便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内在动力[4]。
二、大学生弘扬武术精神的举措
(一)加强自身修养,从身边做起
每一个人都是弘武术文化精神的个体,弘扬武术文化的精神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自强不息、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做到垃圾分类、网络诚信、文明行车等现代美德,每一次点滴实践都是对武术文化精神的一次弘扬。此外,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努力学习,掌握过硬本领,将来为祖国发展和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既要加强武术文化的对外交流,又要保护和传承好武术文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方面会使各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增多,合作增多,世界文化融合程度会加深,另一方面,也会对本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甚至是流失、倒退。也就是说,出现了两种趋势,呈现了一种“和而不同”的状态[5]。对于前者,我们要让其他国家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武术文化精神,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找到符合他们的武术文化传播方式,比如可以将武术礼仪、文化等融入西方人喜爱的舞台剧中,以李小龙、李连杰等武术名人的影响力作为切入点打入国际市场等等[6]。作为一名武术大学生,我们也可以尽己所能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可以制作一些太极拳的教学视频在网上进行推广,还有通过去孔子学院进行武术授课与文化的传播等方式。对于后者,我们要重视武术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尤其是对于我们武术专业的大学生,更要懂得武术的文化内涵,掌握好武术的技能,以自身的热情积极带动身边的人进行武术练习。
(三)将武术精神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弘扬民族精神
在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永争第一、敢为人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而不是保持一种中庸与保守的消极思想,运用武术中的一句话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就如当今的武术应当抛弃门户之见一样,大学生也应当有一颗包容之心,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来不断吸收全世界的优秀的文化成果,来丰富和壮大自己。同时,作为武术专业的大学生,要充分发扬武术中“自强不息”“止戈和平”的武术精神,不断地自我反省与提高,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三、总结
首先,对于武术精神内涵的理解,我们可以在《周易》里面找到答案。里面有两句我们最为熟知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我们在为人处事时,要做到自强不息,力求进取,就像天体的运行一样永不停息。而一个人要做到自强不息,一方面我们的身体要体魄强健,另一方面,我们的内心要坚强。从这个角度两说,武术的文化精神的出发点就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
其次,由于武术这门技艺包含了众多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内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武术作为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比如可以在思想政治课与武术教学中引入进来历史上具有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感的武术人的事例,也可以利用一些武术谚语与诗句来鼓励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到中国的武术与文化,让他们亲自体会,可以得到好的教育效果。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民蔫则国蔫,国蔫人家就来欺负你。人的向上精神及本源冲动依赖于强健的体魄和内在精神,练习武术增强自身体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养成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自信心。因此,大力弘扬中华武术,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自身修养,集体责任感乃至于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对我国在新时期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