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2021-01-07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中心小学汪杜娟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中心小学 汪杜娟
先进完备的科学技术在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同时,也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品质上的优化,进而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科学在教育中的“地位”,还要有意识地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入小学科学的具体教学当中,有效缩减科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感知到科学的价值,感知到科学的魅力,进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科学的学习当中。
一、引入生活化语言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要实施者和重要引领者,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在小学科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指引下,借助生活化语言为学生进行课堂导入工作,以在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真正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序和高质量开展做好铺垫。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天气和气候”这一课时,在教学的一开始,笔者以天气预报主持人的身份为学生分别播报了黑龙江、昆明、三亚等地的天气情况,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介绍了这几个主要城市的气候特征(黑龙江四季分明,冬天寒冷,夏天炎热;昆明四季如春,气温起伏变化不明显;三亚临海又地处热带地区,常年都比较炎热)。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介自己所生活的城市进行气候或者天气特点的描述与介绍,说一说或者与同桌讨论一下自己家乡的气候与老师介绍的几个城市哪个比较相似,又有哪些比较明显的不同之处,进而借助生活化语言的导入,从学生熟悉和身边的事物入手,不仅使学生能了解不同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特点,还能引导学生有效分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促成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使学生能逐渐认识到天气与气候的变化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与改变。
二、引领生活化内容
在小学科学的实际教学中,我们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小学生能通过课上所学来真切地感知和了解日常生活,进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根据课上教学主题和课本教学内容为学生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以使学生感受到课上所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上所教学的科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促成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与生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组织教学“摩擦力的秘密”这一部分知识时,笔者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导学生观看了下雪天路面结冰,司机师傅们给车轮胎按上防滑链;单杠和举重运动员在上场之前会在一个罩里用白色的粉末搓搓手;再为老年人挑选鞋子的时候,都会选择鞋底花纹多一点的……进而借助生活中学生熟悉且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小游戏,教师事先在不锈钢铁管的一端涂抹上洗洁精,请班上一胖一瘦的两名学生上来“拔河”,其中比较胖的学生手握涂抹洗洁精的一端,但是台下的学生不知道,结局自然也是出乎学生的意料——胖同学输了。在让胖同学表达自己“拔河”感受(手上太滑了,有力气使不出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探究摩擦力的秘密,以在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内容的引领之下,使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摩擦力,并能认识摩擦力发生的条件,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探究乐趣。
三、生活化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是新时期各学科教学中比较常用也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科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同样可以优化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在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中感知科学,更好地体验科学知识的学习趣味性,以及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以使学生能在亲身参与和亲眼所见的过程中感知科学知识的神奇与魅力。
例如,对于“声音的传播”这一课的教学,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玩了一个“打电话”的小游戏,即事先为学生准备了纸杯若干、棉线若干,大头针若干,然后让学生两两为一组,用两个纸杯的一根棉线制作成一个“土电话”。制作完成后,让其中一个纸杯当“话筒”,另一个纸杯当“听筒”,小组之间以“打电话”(一个说一个听)的形式实验自己电话的制作成效,同时借助同样的说话音量在拉直棉线和放松棉线两个状态下,测试“电话”的声音传播效果,进而使学生明白“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声音的振动,而松松垮垮的棉线则会抑制振动,甚至最终吸收振波,导致声音不能很好地或者无法传到‘听筒’里,影响‘打电话’的质量”。教师在生活化情境的引领之下,使学生明白声音的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形式和影响因素,有效促成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效率的协同发展。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
“作业”是各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中,作业大部分都是书面形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课上所教知识的印象,但是却与新时期科学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背道而驰”。就此,在小学科学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可实践的课后作业,有效调动学生的作业完成积极性,使其能真正将课上所教的理论知识内化成自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完“植物的一生”这一部分在知识之后,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养成”作业,即引导学生发掘自己家里的空间,在阳台或者家里的小院里开展种植活动,植物的种类不做要求,种植的数量也不做限制,学生只要挑选自己喜欢的进行自主种植、自主养护就可以。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要求学生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制作“种植记录”,以记录植物的生长轨迹“种子发芽了”“幼苗长大了”“植物开花了”“植物结果了”。进而使学生在真实的照护体验过程中,不仅能积极完成科学作业,还能有效认识植物的种子形态、根茎形态、果实形态,把握种子发芽的条件等科学知识,真正了解“植物的一生”,也有效助力学生生活经验与生活能力的积累与丰富。
综上所述,生活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资源,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作为新时期的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来优化科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还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科学之间的联结部分,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提升其科学知识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助力小学科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