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经典给学生成长年轮中留下最美的印记

2021-01-07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马志红

天津教育 2021年27期
关键词:张掖读书交流

■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 马志红

一、阅读经典的意义

宋代的张载对中华文化经典著作精义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化是中华民族存在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培养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学生是教育的本质之所在。初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考虑如何为培养这些能力打下基础。除了知识、方法的学习,通过实践动手获得素质能力以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途径,那就是读书。从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讲,阅读由单篇课文向整本书转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注重思考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交流与表达的能力,以及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能力。学生通过博览群书,读经典名著,能实现积淀知识、提高口语交际、写作能力、形成多元的思维发展的基本要求。经典名著经过历史检验,也被绝大多数人验证,是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的作品。在阅读中,学生不但可以从一个侧面清晰地了解历史进程,还能更直观地了解某一阶段的社会风貌,从中吸收不同信息,获得人生经验,学习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以及处理突发矛盾的手段等等。

二、阅读经典策略

部编版的初中语文设定了一个读书专栏——名著导读,明确规定学生在初中阶段每学期必须要读的书目和推荐阅读的书目,而且有阅读指导。也就是说读原著成为语文课教学的一个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那么怎么读,如何保证有效阅读,成为阅读教学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一)以多样化的手段丰富语文阅读课堂

首先,教师应注重读书的引导,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整本书阅读开始前要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原生态阅读体会的舞台,引导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明了大框架为辅。如《朝花夕拾》阅读指导,在读书之初,教师印发鲁迅介绍,侧重对他的生活经历,尤其是从日本留学回来前的生活状况的介绍,让学生读过之后交流自己感兴趣的方面。通过交流学生发现,鲁迅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家境艰难,他也曾很努力地改变处境,他和我们有着相似经历。那么,“少年时的鲁迅也喜欢玩吗?他对读书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记忆中,少年时期是什么样子?他有宠物吗?他喜欢看什么书?”等这些疑问的提出,让学生对《朝花夕拾》充满了阅读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许多同学用一节课加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整本书,并且写出了自己感兴趣的交流话题。教师为更细致深入的阅读布置了读书作业,要求学生任选一项完成。作业选项有:1.《朝花夕拾》思维导图;2.我的发现;3.我的感悟;4.列出鲁迅童年有趣的游戏,并做简介;5.逐个介绍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提到的老师,包括他们的姓名、外貌、所教学科、教学态度方法等等;6.列举鲁迅笔下有趣的节日,并对节日的时间、庆祝的方式等做介绍。

其次,注重阅读经验的构建。阅读是由课内的范文阅读和课外阅读组成,两者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关系。在注重课内阅读方法培养的同时,课外阅读过程的掌控应该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构建自己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一般来说,教师应先指导学生从阅读序言开始,了解书籍创作的相关情况,如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介绍,以及该书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对该书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学生一口气读完该书后,可以了解作家作品,写故事梗概,还可以以更直观清晰的表格形式梳理内容,也可以就书中的某一个人物的经历展开自己的讲述或评述,还可以朗诵精彩段落或自己喜欢的部分。这样一来,学生能形成对该书的完整而清晰的印象、认识。如在阅读《西游记》时,教师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统计,给学生提示的阅读交流角度:1.画出唐僧西行路线图;2.用图表方式列出孙悟空遇到的妖怪名字、来历、武器、结局;3.列出猪八戒、沙和尚参与的打妖之战名称以及他们在打斗中的表现;4.师徒四人的责任分工与完成情况统计;5.如何评价“西游记故事倒着读也说得通”这个说法;6.《西游记》原著中的“三打白骨精”与电影《三打白骨精》比较,说说对改编的看法等。

最后,读后注重阅读的交流分享。教师在交流中引领学生读懂作品主题,在分享中校正方向,并通过交流,引领学生再次全面深入阅读文本。无论作家分析,还是艺术特色探究、互评欣赏,都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借鉴同龄人的读书思维、角度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读书经验与方法。在进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阅读交流时,教师进行了开卷式“阅读检测”,试题由全班同学每人两道题组合而成。通过做题,同学们发现,自己读得不够细致,要求再读一遍。第三遍读完后,学生进行了阅读交流,自由发表阅读收获,其余同学进行补充与修正,效果非常好。

(二)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进入每个学生的生活,使学习方式变得社区化、互动化、个性化和自主化,学生搜索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就有成千上万个答案呈现在眼前,这样的阅读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痕迹极其浅薄,甚至无痕,但学习任务已完美完成。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坚持提升课堂质量,努力拓展教育资源,深入关怀学生生命成长,可以使用下列方式:

1.利用校园广播,读传统文化经典。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是孕育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伦理共识”的基本经典,其中所讲的“仁义礼智信”等,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它深深地扎根在老百姓之中,为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复兴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的做法是利用每天中午课前预备十分钟时间,带领全校同学诵读经典,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伦理共识”。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悦读四中”,讲解《大学》与《古文观止》,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典经典,其中朗读由各班朗读能力高的同学完成,分析讲解由教师完成。这一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阅读古典典籍的兴趣。

2.利用学校活动,推进阅读。每周三次朗诵经典,每年四月举行美文朗诵,九月举行演讲比赛,七月十日和十二月三十日举行的楹联创作大赛,每年组织参加的“语文报杯”作文大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阅读课的有效进行。

3.组织主题阅读。针对同一主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相关书籍,形成框架性思考,便于多角度、更全面地理解,使阅读从个体喜好变为群众喜好,推动阅读氛围和成果分享。我们组织了“古诗词中的张掖”主题活动,阅读《甘州府志》《放歌张掖》《张掖镇志》《居延汉简中的张掖乡里》等,设计创新方案,撰写的“古诗词中的张掖环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小论文,参加“中学生创新大赛”。在组织“走近毛泽东”主题阅读的时候,先发布了“好书推荐卡”推荐《毛泽东传》(迪克·威尔逊),要求阅读,随后公布相关的书籍,如《红星照耀中国》(斯诺)《毛泽东》(贺少华)《少年毛泽东》(徐鲁)等,要求学生从这些书籍中构建毛泽东印象,写出《我心目中的毛泽东》,通过写作与交流,学生对伟大领袖毛泽东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对中国革命的艰辛,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牺牲精神,对平安、稳定、富裕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还组织了“永远的路遥”“红星闪闪”“人间四月天”“寻找苏轼”等主题阅读活动。

4.读书与研学结合。学生读了《八十天环游地球》,制定的《环球旅行指南》不容易付诸实践,但“阅读张掖”之后,拟定《张掖旅行指南》,了解张掖,发现张掖的美,培养家乡认同感、自豪感是可以做到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能增长见识,丰富学识。

5.利用身边家乡人讲述家乡的历史著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五月份的读书计划设计了“了解家乡的古迹名胜”项目,要让学生阅读《丝路胜迹张掖大佛寺》,并前往大佛寺参观,以大佛寺的历史、人物、建筑、雕塑、藏经、壁画、雕刻、文物等八个方面,设计自己的创意笔记,展现大佛寺的独特之美,并创作“大佛寺导游讲解词”等,从不同方面书写家乡的古迹名胜。

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思想的载体,阅读是在诠释人类历史和解读大师思想的对话过程。在阅读中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信息素养。魏征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阅读经典,尤其是传统经典,就是根本,是泉源。

猜你喜欢

张掖读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到张掖看黑河
西夏时期的张掖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