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病例分析

2021-01-07天津市静海区医院301600郭淑一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厌氧菌克雷伯脓肿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301600)郭淑一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郭阳

细菌性肝脓肿(BLA)是指细菌通过胆道、肝动脉、门静脉、直接蔓延等途径侵入肝脏引起的肝内炎症反应,是肝脏较为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并且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厌氧菌、链球菌、肠球菌以及葡萄球菌中的一种或多种[1][2][3]。近十几年来肺炎克雷伯菌已超越大肠埃希菌成为我国引起BLA的最主要病原体[4]。与其他细菌引起的肝脓肿相比,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LA)一般是在没有易患的腹腔因素(如肝胆疾病,结肠直肠疾病,腹腔手术或外伤史)的情况下发生,由单一细菌感染的社区获得性侵袭性肝脓肿[5][6]。作为临床药师,笔者参与了一例肺炎克雷伯菌的肝脓肿的诊治过程,研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学,致病机理,适时提出用药建议,参与给药方案的制定,监测患者治疗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用药教育等药学监护,协助临床医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药学服务。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1.1 病史摘要 患者中年男性,54岁,主因“发热2天”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10余年,未规律治疗和监测,否认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手术史。吸烟30年,20支/天,饮酒30年,半斤/天。患者于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为39℃,伴畏寒、寒战,伴咳嗽、咳痰,痰为白色黏痰,伴浑身乏力,言语不利,伴胸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腹胀、腹泻,就诊于我院急诊,查血常规:白细胞(WBC):4.8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78%,血小板(PLT):51×109/L;C反应蛋白(CRP):203.83mg/L;尿常规:尿糖(GLU):++++,尿酮体(KET):+++,尿潜血(BLD):+,尿白蛋白(PRO):+++,红细胞(RBC):36.4/ul,细菌(BACT):358.5/ul;血气分析:酸碱度(pH):7.395,二氧化碳分压(PCO2):24.4mmHg,氧分压(PO2):85mmHg,氧饱和度:96.1%;胸和腹盆CT:考虑右肺炎症,重度脂肪肝,脾大;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极化液纠酮,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保肝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今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感染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为:①发热待查:a.泌尿系感染?b.肺炎?②糖尿病酮症;③肾功能不全;④脂肪肝;⑤血小板减少;⑥脾大。

1.2 治疗过程及转归 患者入院查体:体温:39.2℃,脉搏:119次/分,血压:137/80mmHg,呼吸:18次/分;专科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的干湿性啰音,诉右侧胸痛,诉右上腹疼痛,肝区有压痛和叩痛,肾区无叩痛。入院考虑“肺炎”,先经验性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同时完善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胸、腹盆CT等相关检查,于入院第3天化验回报:胸部增强CT:肺窗下双肺可见多发结节影及斑片影及磨玻璃密度影,部分结节周围呈“晕征”,部分结节内可见小空洞影,双肺炎症较前明显进展,双侧胸腔积液,右侧胸腔包裹性积液;腹盆增强CT:肝内多发脓肿,双肾轮廓毛糙,余未见异常;血常规:WBC:10.33×109/L,PLT:50×109/L,NEUT%:79.6%;血生化:白蛋白(ALB):29.5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3.3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85U/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24.03mg/L;尿常规:尿酸碱度(PH):5.00,PRO:++,GLU:++++,KET:+++,BLD:++++,RBC:41.3/ul,WBC:16.3/ul,上皮细胞(EC):7.0/ul;血气分析:pH:7.437,PO2:60.2mmHg,PCO2:29.2 mmHg,氧饱和度:94.4%;便常规、呼吸道病原体系列,G、GM试验均为阴性;抗菌药物改用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治疗后,痰和血培养回报均为肺炎克雷伯菌,ESBL(-)(平均报阳时间为56小时),除对氨苄西林耐药外,头孢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药物均敏感;停用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5天后,复查腹部超声:脂肪肝,肝内多发低回声灶(脓肿不除外),提示仍不能引流;血常规:WBC:8.71×109/L,PLT:321×109/L,NEUT%:76.4%;血生化:ALB:27.0g/L,ALT:44U/L,AST:59.8U/L,hs-CRP:145.95mg/L;降钙素原(PCT):1.63ng/ml;CRP:135 mg/L;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同前(平均报阳时间103.5小时);继续治疗2天后,血培养:(-);痰培养:(-);心动超声: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未见赘生物生成;GM试验为阴性,余未见异常。停用美罗培南改为静脉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1周后,患者出现发热,超声回报肝脓肿仍不能穿刺引流,停用头孢曲松改为厄他培南抗感染,在B超定位下行肝脏穿刺引流,滞留三个引流管,引流液送培养回报仍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ESBL(-),药敏同前。治疗3周后患者体温正常,未再发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的干湿性啰音,肝脓肿已穿刺共引流出135ml脓液,目前脓液已培养阴性,拔除引流管,准予出院,建议患者院外继续口服莫西沙星片抗感染治疗,定期复查。出院诊断:①肝脓肿;②肺炎;③2型糖尿病;④脑梗死;⑤高血压;⑥前列腺增生;⑦脂肪肝。

2 分析和讨论

2.1 病原菌分析 患者入院腹部CT明确为肝脓肿,在引流液和血培养前根据其流行病学分析可能的病原菌。细菌性肝脓肿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糖尿病、潜在的肝胆或胰腺疾病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7]。细菌性肝脓肿通常为复数菌感染,尤其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科细菌多见,其他细菌有肠球菌属、链球菌、金葡菌等革兰阳性菌,以及拟杆菌属、梭菌属等厌氧菌,由于厌氧菌很难培养,所以经验性治疗应一直覆盖厌氧菌[8]。经验治疗要考虑覆盖最可能的致病菌,大量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肝脓肿最主要的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1-7]。一项研究表明,合并糖尿病的肝脓肿的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7]。KLA容易发生较严重的肝外转移性感染,如血流感染,肺部感染,胸腔积液,颅内感染、眼内炎、骨髓炎及其他部位的感染,这种转移性感染被称为侵袭性肝脓肿综合征[4][9],特别是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更易发生侵袭性感染[10]。结合以上报道分析,该患者KLA的可能性很大,但是KLA一般多见单发脓肿[3][9],而该患者为多发脓肿,所以可以先覆盖可能致病菌,待培养结果回报再进行调整。

由于肝脓肿的血培养和脓液培养阳性率均可高达50%[3][4][6][11],患者痰和血培养回报为肺炎克雷伯菌,ESBL(-),除对氨苄西林耐药,其他药物均敏感;并且引流后脓液的培养结果与之前的痰和血培养结果一致,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性和文献报道的相符[1][2][3][12]。KLA通常为单一菌感染[5][6],所以该患者可以不用考虑其厌氧菌的感染。

2.2 治疗分析 BLA治疗的原则为早期诊断,及时抗感染治疗,以及加强病灶引流,再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1]。患者腹部CT确诊为肝脓肿,治疗既要经验性覆盖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还要考虑到抗菌药物是否足够达到治疗靶点的浓度,可选方案包括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甲硝唑或替硝唑联合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或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等)。如果怀疑患者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可能性时,可加用万古霉素[8][13]。由于患者存在急性肾损伤,考虑到万古霉素可能对肾脏的损害,所以选择了静脉给予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治疗。

患者痰和血培养回报为肺炎克雷伯菌,ESBL(-),除对氨苄西林耐药,其他药物均敏感;所以患者明确为KLA,并且合并肺炎和胸腔积液的转移性感染。所以抗感染治疗只需要覆盖肺炎克雷伯菌,根据《2014年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的专家共识》中[14],明确为肠杆科细菌感染后,评估其产ESBL的可能,患者虽明确为ESBL阴性,但患者血流感染明确,且根据患者炎性指标(WBC、NEUT%、CRP、PCT等),评估患者为重症感染[15]。所以建议医生停用了利奈唑胺,使用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来控制血流感染和相关并发症,避免更严重的侵袭性感染,由于KLA通常为单一细菌感染,所以在病情稳定后给予头孢曲松,并且在头孢曲松治疗效果不佳时,及时建议医生改为碳青霉烯类的厄他培南治疗。

在超声或CT引导下的经皮引流是肝脓肿首选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手段[13][16][17],即使在基于血培养阳性的患者,也建议进行经皮引流治疗,经皮引流对近90%的病例有效[18]。如果为复杂脓肿,多发脓肿或经皮引流不佳可考虑外科引流[19]。在引流的同时应给予抗感染治疗。所以建议医生定期复查腹部CT,观察患者是否可以引流,引流后脓液送培养,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效果[20]。

此外,合并糖尿病患者除抗感染和引流治疗外,还应控制好血糖,在急性感染期,静脉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有酮症酸中毒时宜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发病前从未使用过胰岛素治疗者在体温正常、病情控制后应继续坚持胰岛素治疗直至脓肿消失为止,建议医生期间应监测患者血糖、电解质及酮体,嘱患者糖尿病饮食,控制好血糖。

2.3 疗程 对于大多数肝脓肿的病例,抗感染治疗应持续4~6周,不能引流或引流不佳的可能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一般的治疗为前2~3周胃肠外抗感染治疗,直到患者全身症状改善并引流完成后,剩余疗程改为口服抗感染治疗。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腹部超声或CT,以明确抗感染药物的治疗疗程[12]。所以患者拔除引流管出院,临床药师结合药敏结果和药物的性质,选择生物利用度较高的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口服治疗,嘱患者定期复查超声或CT,以明确抗感染治疗疗程,直至脓腔完全消失。

3 小结

肺炎克雷伯菌原发性肝脓肿一般在没有肝胆疾病的情况下发生,几乎是由单一细菌感染。而糖尿病控制不佳或空腹血糖异常是KLA最重要的宿主危险因素。肝脓肿的血培养阳性率较高,所以在不能及时引流培养获得病原菌的情况下,血培养可以帮助及时明确病原菌,以及时明确抗感染治疗方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参与诊疗过程,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协助医师提前明确可能的病原菌,参与给药方案的制定,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知识,运用药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更好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之中,协助临床医师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充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猜你喜欢

厌氧菌克雷伯脓肿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研究进展
2017年至2020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您想了解厌氧菌吗
Gas from human waste
沈阳市区30~50岁成人上呼吸道微生态状况分析
奥硝唑治疗厌氧菌性盆腔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