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气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感觉障碍33例
2021-01-07刘四伟翟志龙喻朝旗
刘四伟,翟志龙,喻朝旗
(巩义市人民医院,河南 巩义 451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痹证”“腰腿痛”范畴,下肢感觉障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并发症,通常以患者的自身感觉为主,临床常见症状有疼痛,麻木,酸困,憋胀,灼热或发凉等,可表现为单肢或双肢、对称或不对称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心理状态。笔者总结近十年同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双下肢感觉障碍的方法,比较推崇的是刘敏等[1]以梅花针循经叩刺为主,结合闪罐、留罐之三联疗法,以及黄莉等[2]提出的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进行穴位注射法。在运用这两种治疗方法治疗该病时,因为医者的操作性和患者的接受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笔者根据近年临床总结出一种运用动气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感觉障碍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下肢感觉障碍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35~72岁,平均(45.9±11.7)岁;病程0.5~1.2个月,平均(0.95±0.21)月。对照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37~70岁,平均(48.2±10.9)岁;病程0.4~1.5个月,平均(0.89±0.16)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试验病例标准
所有病例均无腰部外伤史,且入院后经相关检查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感觉障碍的诊断[3]。
2.1 纳入病例标准
①腰痛,或曾发腰痛,位于腰骶神经根分布区的下肢痛、下肢感觉异常,包括局部困乏、麻木、怕冷、发热;②腰椎棘突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股神经牵拉试验至少2项为阳性;③单侧或双侧神经根部的感觉障碍,肌力下降,感觉异常,反射改变等;④肌电图及CT、MRI等均支持临床异常表现;⑤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且自愿参加本试验。
2.2 排除病例标准
①有大块髓核脱出、腰椎滑脱等不适合保守治疗者;②焦虑抑郁评分达到中、重度者;③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结核,肿瘤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④有风湿病变、凝血功能障碍及正在接受激素等药物治疗者。
3 治疗方法
两组均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降低椎管内压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选取阿是穴,再配环跳、次髎、中髎、风市、血海、足三里等穴进行针刺。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选用无菌针灸针,穴位定位、进针深度、方向严格遵守《经络腧穴学》[4],选择疏波(频率为2 Hz)进行治疗,治疗强度以患者能耐受、可见局部肌肉收缩为宜。每次35 min,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动气针刺。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根据不同患者臀中肌、臀大肌具体压痛点,依据肌肉的肥厚不同选择直径为0.35 mm、长度为50~60 mm的针灸针,针刺得气后,以一手固定压痛点或结节,另一手实施提插捻转,并引导患者进行腿部或腰部活动。通常情况下提插幅度为15~25 mm,捻转90°~180°,力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宜。第1轮操作时间为3~5 min,第3轮后即约15 min后再配以环跳、次髎、中髎、风市、血海、足三里等穴进行同样的针刺操作。嘱患者俯卧位休息20 min后方可取针,并嘱患者6 h内忌淋浴及剧烈活动。
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休息3 d后进行第2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观测指标
将腰痛、局部压痛、腰部活动受限、下肢痛、下肢感觉异常,包括困乏、麻木、怕冷、发热等常见症状,根据无、轻、中、重度4个等级分别记1,2,3,4分,最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积分。积分越高表示症状越重,积分越低则治疗效果越明显。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痊愈:腰痛、下肢痛及感觉异常等症状完全消失,腰椎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等均显示阴性,日常工作、生活无任何异常不适感觉。好转:腰痛、下肢痛及感觉异常等症状明显缓解,且直腿抬高试验及股神经牵拉试验等均比治疗前至少提高30%,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无效:患者仍觉得腰痛、下肢感觉异常无明显缓解,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股神经牵拉试验等均无好转,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中。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对比,经χ2检验,χ2=3.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感觉障碍患者疗效对比 例
7.2 两组治疗前后异常感觉症状积分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异常感觉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异常感觉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感觉障碍患者治疗前后异常感觉症状积分对比 分,
8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高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其表现形式和并发症亦日趋增多,病因不外乎风、寒、湿、瘀、虚而致经络不通或不荣。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感觉障碍常涉及的经络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足阳明胃经,足三阳经多气多血,从足走头、纵贯全身,与督脉会于巅顶。膀胱经所过部位当与后表线[6]高度吻合,即包括颅顶筋膜、竖脊肌、骶结节韧带、坐骨神经、腘绳肌、股二头肌短头、小腿三头肌、足底筋膜等。根据解剖学,对臀中肌、臀大肌压痛点实施动气针法,可起到解除痉挛、分离粘连、促进局部新陈代谢和组织神经调节的作用。现代研究[7]表明:由于患者配合运动能够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促进有害物质排泄,有利于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达到减轻或消除炎症物质对神经根的刺激作用,从而改善神经根压迫症状,与临床常运用的利水消肿、局部减压术有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动气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感觉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