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元俞深刺为主治疗腰5神经根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
2021-01-07陈建辉李俊飞宋如意周友龙
陈建辉,李俊飞,张 丽,宋如意,周友龙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2.内乡菊潭医院,河南 内乡 474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指腰椎椎间盘因外力或退行性改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疼痛麻木或肌力减弱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由于腰椎间盘及其周围韧带等解剖学特点,下腰段突出最常见,约占 98%[1]。L4~5椎间盘突出常出现 L5神经根症状,表现为下肢外侧痛、麻木;L5~S1椎间盘突出常出现S1神经根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的后侧或者后外侧痛[2]。笔者在临床治疗时发现以传统针刺环跳穴为主治疗L5神经根症状LDH的疗效一般,而采用关元俞深刺腰5神经根为主的方法治之可取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2018年5月—2019年11月,笔者采用关元俞深刺为主治疗腰5神经根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L5神经根症状的LDH患者5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平均(40.3±7.6)岁;病程平均(2.5±2.1)年。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平均(41.2±6.5)岁;病程平均(2.6±2.2)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诊断标准。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下肢症状仅表现为外侧疼痛、麻木(即L5神经根症状)且肌力≥4级者;②年龄在20~60岁,男女不限,病程不限;③能够接受针刺治疗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出现马尾神经压迫等需考虑手术者;②妊娠妇女;③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不宜针刺者;④双侧L5神经根均有症状者;⑤患有椎管狭窄、梨状肌综合征等疾病者;⑥患有精神疾病者。
3.3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①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治疗者;②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必须采取其他治疗方法者。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关元俞深刺为主治疗,取穴:关元俞穴(患侧)、L4~5棘间隙两侧夹脊穴,下肢按疼痛部位选居髎、风市、足三里、阳陵泉、丰隆、悬钟穴中的2~3穴。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腹部垫薄枕,使腰椎保持水平,各穴用碘伏常规消毒。关元俞用直径为0.35 mm、长度为75 mm的一次性针灸针(由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182458),进针后针尖斜刺向椎间孔方向,深度一般在60~70 mm,针尖触及L5神经根,使患者出现向下肢外侧的放射感,有时可放射至踇趾背侧。进针时如遇骨质阻挡可能为骶骨翼,可将针尖向头侧稍调整重新进针。余穴采用常规针刺法,局部针感。留针30 min,10 min行针1次。根据患者的耐受度,关元俞行针时可再次刺激神经根。留针期间采用TDP电磁波治疗仪照射腰部。
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取穴:环跳穴(患侧)、L4~5棘间隙两侧夹脊穴,下肢按疼痛部位选居髎、风市、足三里、阳陵泉、丰隆、悬钟穴中的2~3穴。操作方法:体位同治疗组,环跳穴(定位在骶管裂孔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内3/5与外2/5交界处[4]或秩边穴45°斜向外下1寸处)用直径为0.35 mm、长度为75 mm的一次性针灸针(由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82458),使针感向下肢放射。余穴采用常规针刺法,局部针感。留针30 min,10 min行针1次。根据患者的耐受度,环跳穴行针时可再次使针感向下肢放射。留针期间采用TDP电磁波治疗仪照射腰部。
两组患者均1 d治疗1次,10次治疗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5.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尺法(VAS)
自制一条长1 m(标有10个大刻度,100个小刻度)的尺子,由0分(表示无痛)到10分(表示最严重的疼痛),让患者根据疼痛程度指出在尺子上对应的分值。治疗前与治疗后各进行一次评价。
5.2 日本骨科学会(JOA)评估治疗分数
按照参考文献[5]的标准。最高29分为健康人,最低0分表示病情最为严重。治疗前与治疗后各进行一次评价。
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拟订。痊愈:腰痛及下肢症状消失,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显效: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久行、久坐或劳累时出现轻度疼痛,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有效:疼痛等症状有所好转,但病情不稳定,时轻时重,对一般活动或日常生活有影响。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减轻,或者加重。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腰5神经根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腰5神经根症状腰椎间盘突症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分,
8.3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腰5神经根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对比 分,
9 讨 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以及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针灸治疗LDH及周围神经损伤经过临床和实验研究,已被证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7-11]。在治疗LDH伴下肢神经疼痛麻木等症状时,医者多以长针针刺环跳穴,并使针感向足部传导,以此来提高针刺的治疗效果[12-14]。笔者在临床针刺环跳穴时发现针感大多沿S1神经向下肢后侧至足底传导,极少数可通过调整针刺方向使针感达下肢外侧,因此对S1神经根症状的LDH治疗效果较好;但在治疗L5神经根症状即下肢外侧至足背部的感觉或运动障碍时疗效不能令人满意。在采用关元俞深刺L5神经根时,可使针感沿着下肢外侧放射至足背部,临床疗效大幅提高。临床研究显示:采用针刺神经根的方式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减轻临床症状,较非神经根针刺效果更佳。通过直接刺激患者脊神经根,神经鞘膜会出现应激性逃避反应,改变突出的椎间盘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关系,松解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减轻神经根水肿,达到机体自我恢复的功能,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15-19]。同时,通过深刺神经根,使得血浆中β-内啡肽的含量明显上升,能有效调节疼痛传导通路,缓解临床症状[20]。
《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指出:“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皆认为获得针感并使针感即“气”到达病患处是针刺疗效的一个关键所在,可见古代医家对针感的重视程度。通过长针刺深穴位,激发经络感传以达“气至病所”,可最大程度起到通经活络、舒筋止痛的作用。L5神经根症状一般为L4、L4-5椎间盘突出压迫L5神经所致,因此取L4~5棘间隙两侧夹脊穴以疏通气血,缓解腰肌紧张,降低盘内压。下肢沿胃经或胆经的疼痛部位取穴,可疏通局部气血、缓急止痛。临床操作中发现,L5~S1夹脊穴深刺时因L5横突或者骶骨变异较多,深刺不易完成;采用关元俞向L5~S1椎间孔方向深刺比较容易触及L5神经根,除少数患者调整针刺方向时疼痛较难忍受外大多数患者接受度较好。为减轻针刺时给患者带来痛苦,要求医者对腰椎解剖结构相当熟悉并且针刺手法要熟练轻巧。本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两组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关元俞深刺L5神经根为主治疗L5神经根症状LDH疗效优于针刺环跳穴为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