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联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1例临床报道

2021-01-06张等锋高秋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法复位

张等锋 高秋明

摘要:目的:探讨Kümmell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本院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1例,探讨Kümmell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操作要点。结果:本院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1例获得了显著临床疗效,阐明了手术操作要点。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需要术者准确穿刺、合理掌握骨水泥注入时机。

关键词:Kümmell病;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法复位;脊柱微创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Kümmell病由德国医Kümmell于1895年首次报道,大多是中老年人轻微脊柱外伤后初期无明显临床表现,但随着时间推移,经过几周至数月后出现逐渐加重的腰背痛,进展性脊柱后凸畸形,严重者合并脊髓压迫,其本质是创伤后骨坏死造成的迟发性椎体塌陷[1-2]。目前,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也逐渐受到骨科医生的重视[3-4]。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指通过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缓解疼痛为目的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5]。笔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1例,获得显著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病例报道

患者,女,72岁,因“腰背部疼痛2年,加重1月”收住入院。患者主诉于2019年6月跌倒摔伤,腰骶部着地,致腰背部疼痛不适,未作特殊诊治,疼痛缓慢加重,2021年5月患者腰背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遂于2021年6月就诊于外院门诊行腰椎X线检查提示L1椎体上缘塌陷,椎体内出现真空裂隙征象;MRI检查提示L1椎体内T1像可见为低信号,T12像可见高信号。诊断为:1.Kümmell病(L1);2.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T12)。入院VAS评分9分。入院后行L1、T12椎体手法复位联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取俯卧位,胸部与髂部分别垫软垫以使胸腹部悬空,双手按压L1水平体表后正中部位,使

脊柱过伸,进行骨折复位。C型臂透视定位并行L1左侧、T12右侧椎弓根投影体表标记,消毒铺巾,在标记点外侧1.5cm处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并于该处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调和骨水泥,待骨水泥呈牙膏状时在X线正侧位连续透视监视下缓慢注入骨水泥,T12注入3ml,L1注入3.5ml。待骨水泥凝固后拔除穿刺针并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针孔。术后复查X线片见病椎内骨水泥弥散充盈良好,无渗漏。术后患者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得到明顯纠正,VAS评分2分。

(图a、图b见X线片L1椎体裂隙征;图c见MRI检查片L1椎体裂隙征;图d术中C型臂透视见L1椎体高度恢复、脊柱后凸畸形纠正;图e为术后X线片见骨水泥弥散良好无渗漏)

2.讨论

迟发性的椎体塌陷和特征性的椎体内裂隙征为该病的影像学特征。对于Kümmell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Steel[6]等于1951年报道提出Kümmell病的发病机制,认为其发病过程可能是由于脊柱微小创伤引发骨性结构及韧带结构多发性微小损伤,从而导致松质骨断裂及小血肿形成,进一步造成骨坏死,最终导致椎体塌陷。

Kümmell病患者往往因为严重的腰背部疼痛而影响生活质量,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笔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本例患者疗效显著,将手术经验及个人体会总结如下:1.为了降低术中穿刺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应当采用手法复位,使椎体内裂隙张开,椎体高度增加,从而便于穿刺;2.该病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术中X线透视椎弓根投影显示不清晰,应当在穿刺过程中,使用穿刺针针尖小心探寻胸椎的肋横关节、腰椎的上关节突,以此作为骨性标志,采用开放椎弓根钉置钉手术经验选择准确的穿刺点进行穿刺,以避免X线透视误差带来风险;3.为了使骨水泥充分充盈椎体内裂隙,防止术后再次塌陷,通常需要在穿刺针位于椎弓根表浅位置时调整好穿刺点位置、头倾角及内倾角,以确保将穿刺针准确穿刺到椎体裂隙内;4.骨水泥注入时机非常关键。面团状时注入往往不能很好地弥散,而在椎体裂隙内形成相对规则的团块,术后易发生骨水泥松动。骨水泥过于稀软时注入往往会增加渗漏风险。待牙膏状时注入往往能达到良好的弥散,使骨水泥在填充满椎体内裂隙的同时弥散至裂隙上下临近骨质,与骨质稳固铆合,防止术后骨水泥松动和椎体再次塌陷,同时减少骨水泥渗漏风险。

3.小结与展望

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但远期疗效尚待观察。该治疗方法对穿刺技术及骨水泥注入时机要求较高,临床应用中必要时亦可采用双侧穿刺或者弯角椎体成形技术以增加骨水泥弥散,有效填充椎体内裂隙,提高手术疗效。为了确保远期疗效,术后继续给予适当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Kim YC,Kim YH,Ha KY. Pathomechanism of intravertebral clefts in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 of the spine [J].Spine J,2014,14(4): 659-666.

[2] 谢胜荣,卢小刚,伍成东,等.Kummell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20):3675-3678.

[3]张磊磊,李健.Kummell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5,23(9):816-819.

[4]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23(22):3481-3487.

[5]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23(22):3481-3487.

第一作者简介:张等锋(1988.6- ),男,汉族,甘肃中医药大学在读临床医学硕士,泾川县人民医院骨科医师。

猜你喜欢

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法复位
PVP与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140例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初步分析
过仰复位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后壁破裂的椎体压缩性骨折27例分析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不同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治疗效果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