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黄工学堂2.0版,探索职工文化配送新路径

2021-01-06

上海工运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宫黄浦区学堂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张菜单,一张随你点、随你选的课程菜单,这就是黄浦工会文化惠及职工的实事项目——黄工学堂课程的明细单。菜单上有手工类、乐器类、形体类、徒步参观类、养生类、国外体验类、语言培训等80 余门课程。这张形式丰富,类别多样的菜单受到了职工大力欢迎。

为丰富黄浦区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保障职工基本文化权益,使职工能享受更优质、多样的公益性职工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了提高工人文化宫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工会特色、满足职工需求的文化活动。2019年,由区总工会主办,黄浦区工人文化宫协办的公益乐学项目——“黄工学堂”孕育而生,深受广大职工的喜爱。根据对2019 年“黄工学堂”课程整体的调研和参与课程的职工课程效果的反馈,在黄浦区总工会的指导下,黄浦区工人文化宫坚持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为原则,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在积攒了上一年的经验基础上,对“黄工学堂”的设计、运行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为课程增添了不少新元素。2020 年“黄工学堂”更贴切地从职工需求出发,丰富了课程种类和授课形式,扩大了普惠职工的覆盖面。新一年的“黄工学堂”热度不减,课程秒抢,场场火爆。

一、打造“黄工学堂”新元素

(一)课程设计更多元

在课程的内容设计上,通过广大职工对内容需求的全面调研,不断优化课程的类型和数量,除了保留去年广受职工喜爱的文化、艺术、健身等板块的内容,还增设了生活创意类的综合板块。与以往配送课程偏重娱乐不同,2020 的“黄工学堂”课程增设了具有“干货”的实用专业知识课程,例如“新闻报道写作和企业文化宣传”、“手机摄影”等专业知识讲座。而在授课的形式上,尝试采用“线上线下”的多样授课形式。“线上直播”的授课形式有效打破了疫情防控产生的聚集风险,同时也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让职工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课程。

(二)宣传渠道更广泛

在调研中发现,职工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对课程的宣传渠道过窄。以往的宣传形式主要是由各大口工会自上由下的发放通知,导致部分职工对课程的信息获取比较单一,甚至存在宣传的盲区。2020 年,“黄工学堂”的报名形式上除了继续通过大口工会的宣传动员,还多次结合广大职工的文化需求,召开不同形式的推介会,通过印发宣传手册,会议宣传讲解等多种方式,将“黄工学堂”这张菜单送进机关、企业、楼宇、园区和群团服务站。在“黄浦工会”、“黄浦区工人文化宫”等微信公众号上也发布了课程介绍和报名的方式和渠道。让职工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课程相关信息,调动职工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

(三)师资团队更专业

为保证课程的品质,让广大职工能真正在“黄工学堂”的课程中实实在在地受益,2020 年“黄工学堂”邀请了各行各业的大咖专家组成优质的教师团队,开发了由103.7 电台《音乐早餐》主持人卢卡斯教授的网络直播系列课程;资生媒体人于立在线语言培训课程;中国首批职业整理师丁昱菲的家具整理课,不断为学员提供更专业的课程指导,让学员在课程中获得最优的体验。同时,还与当代艺术馆合作举办具有“四史”教育意义的徒步建筑参观等艺术板块课程等,一桩桩碧瓦朱檐的建筑开启着一场场美妙的历史旅程,诉说着无尽的人文趣事。

(四)配送需求更多样

与2019 年对比,今年“黄工学堂”课程配送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许多课程一经上线暨预约火爆。截至2020 年10 月,配送课程已超200 余场,同比去年数据增加了近100 场。其中,增设的线上直播课程增加了12 场,展览艺术鉴赏和黄浦历史建筑徒步行走11 场。这些课程数据都充分显示了通过调整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后,职工对课程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课程的参与度显著增高。

(五)配送覆盖更全面

在课程的受众群体覆盖上,2019 年课程配送主要以大口工会为主,企事业单位较少,导致许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职工不能享受到工会给予的文化服务。针对这一点,“黄工学堂”工作小组通过多企业走访、多部门联合的形式,根据企业职工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工作特点,收集职工对课程的兴趣和需求,扩大了课程配送的覆盖面。先后与机关党工委联合推出了139 学堂和300 学堂面向机关工会会员的配送项目。8月,与黄浦区委组织部和区总工会联手推出“滨江党建.金融外滩”——“白金加油站”文化服务品牌。为滨江沿岸外滩金融中心的企业开设了80 余项配送课程,形成定期配送课程机制,满足了职工的文化需求,深受金融白领职工的好评。2020年“黄工学堂”课程配送惠及了党建群团服务站、楼宇白领职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等各行各业职工群体。其中企业职工参与人数明显增多,占据整个受众群体的百分之三十以上。配送的企业也包含了北京外企德科公司等一批外资企业,在为职工提供文化服务的同时,也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向部分企业宣传了工会的作用和职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工会这个大家庭。

“黄工学堂”受益职工人群占比分布

二、探索职工文化新路径

在2020 年“黄工学堂”职工文化配送服务中,文化宫也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一)配送内容有待拓展

1.课程内容拓展

现阶段“黄工学堂”课程配送以文化教育、手工艺制作、日常技能为主,缺少工会特色。在课程配送内容方面尚需要拓展思路,结合日常时事热点和工会宣传要求,加入红色传承、四史教育、劳模工匠宣扬、工会实务等内容的主题课程,采用热门课程、主题课程与实验课程相结合的“1+1+1”模式。即最受职工欢迎程度、参与人数最多的热门课程;以红色传承、“四史”教育、劳模工匠宣传等内容的主题课程;以及尝试推广的新形式、新内容的实验课程,三者结合,优势互补的形式,更大程度优化课程内容、增加课程形式多样性。旨在更好地协助区总工会开展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的宣传活动,为广大职工营造良好的业余生活和学习氛围。

2.“互联网+”新形式

在邀请了部分“网络大咖”首创了网上直播课程,受到一致好评后。“黄工学堂”将进一步探索的数字化新选择,结合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特性,推动职工文化教育“互联网+”可复制、可推广性模式。将线下的面对面上课,逐渐延伸为线上直播课、线下“微信群”相组合的交流模式,进一步突破传统的“你听我讲”授课模式。通过录播课程可以反复观看、使用的特点,事先邀请老师录制课程,辅以微信群留言提问互动的课后延伸形式,营造更加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实现学习场景的进一步拓展,弥补单次课程过于紧凑的不足之处。

(二)课程体系有待延伸

1.强化教师团队

两年来,“黄工学堂”一直通过无记名问卷调研的方式,了解职工学员对课程内容、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对于满意度较低的课程和教师,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依据职工意见帮助改善上课质量。下一步,将根据职工的业余生活、学习的实际需求,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上(如非遗手工、社交文化、沟通协作等),邀请专业教师加入,强化“黄工学堂”师资队伍。提升职工的课程体验,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文化,做出新形势下职工文化活动的积极探索。

2.延伸课程体系

由于黄浦区企事业单位较为集中,课程配送资源较为有限,导致现阶段“黄工学堂”课程配送以时长为1 小时的单次课程为主。一些瑜伽、舞蹈、书法、绘画等阶段性的课程经常刚刚踏入门槛就宣告结束。接下来,“黄工学堂”相关课程将和文化宫自身开展的职工文化艺术培训系列课程相结合,通过课程宣传、教师推荐、作品选取等形式,吸引一批有兴趣、有毅力的职工群众,成为文化宫职工文艺培训课程学员,系统性的学习相关的课程知识,最大程度满足职工的文化需求。

黄工学堂秉承为职工学习交流提供平台,旨在让广大职工共享职工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成果,共享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职工感受到“娘家人”的关怀、贴心和温暖。

猜你喜欢

文化宫黄浦区学堂
巧进文化宫
小米粒去哪里
记忆里,憧憬中
黄浦区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
虹口区发改委到黄浦区调研建筑节能工作
黄浦区积极推进2018年节能减排工作
情深似海(女声独唱)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