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和CT诊断在脊柱爆裂型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2021-01-06付连山蓝希灵周裕雨
付连山 蓝希灵 周裕雨
1.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西赣州 341400;2.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放射科,江西赣州 341400
脊柱爆裂型骨折是严重脊柱骨折病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常伴有脊柱畸形、疼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截瘫、死亡等情况[1-2]。临床中脊柱爆裂型骨折发生主要由外力冲击胸部所致,一旦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由于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常伴有严重脊柱畸形,无法直接移动患者,增加了术前诊断难度[4]。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脊柱骨折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5-6]。为了探讨可靠的检查方式,本研究以赣州市南康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结果为参照,就DR和CT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赣州市南康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疑似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根据手术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n=14)和非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n=46)。非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1~79岁,平均(40.37±4.26)岁;受伤至检查时间0.5~4.0 h,平均(2.13±0.49)h。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中,男9例,女5例;年龄23~78岁,平均(40.58±4.3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0.5~4.0 h,平均(2.09±0.47)h。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赣州市南康区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门诊检查初步判断为脊柱爆裂型骨折;②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③患者同意配合研究;④患者意识清晰。排除标准:①精神病;②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③合并其他骨折;④影像学资料缺失;⑤中途退出。
1.2 方法
术前全部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①DR 检查:采用蓝韵6600 DR 成像系统对患者行放射平片DR 检查,利用X线进行摄像操作,检测伤椎具体情况,再利用数字化系统完成X线诊断,摄像的主要部位包括脊柱正位与侧位。待X线摄像完成后,使用嵌入式的热敏打印机完成影像学资料打印,据此判断患者病况。②CT检查:采用飞利浦MX16-EVO 16 排螺旋CT 机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扫描前做好准备处理工作,预设扫描参数,电流250 mA,电压120 kV,层厚5 mm,重建层厚1.5 mm,矩阵340×340。检查时指导患者取卧位,待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扫描,由椎管垂直面起始进行上下扫描,确保扫描时超过一节椎体,避免漏扫。重点观察伤椎部位的病变情况,包括有无骨碎片、骨折线、椎管狭窄、移位等。待扫描完毕记录好有关数据,并将图像与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相结合进行后续处理。全部影像学检查工作和图像分析工作均交由放射科的2名相同专业医师负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CT、DR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时长、检查费用、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符合率、解剖学形态诊断符合率、诊断效能,具体如下。①比较CT、DR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时间以及检查费用。②以手术结果为参照,统计DR、CR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椎体骨折线、椎管狭窄、椎体移位、骨碎片的符合情况,符合率=影像学检出脊柱爆裂型骨折的例数/手术确诊为脊柱爆裂型骨折的例数×100%。③以手术结果为参照,比较DR、CT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结果。④评价CT、DR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效能,包括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误诊率和漏诊率,敏感度=真阳例数/(真阳+假阴)例数×100%,特异度=真阴例数/(真阴+假阳)例数×100%,准确率=(真阳+真阴)例数/总例数×100%,漏诊率=假阴例数/(真阳+假阴)例数×100%,误诊率=假阳例数/(真阴+假阳)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DR两种不同检查方法检查时间和检查费用的比较
CT的检查时间长于DR,检查费用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CT、DR两种不同检查方法检查时间和检查费用的比较(±s)
表1 CT、DR两种不同检查方法检查时间和检查费用的比较(±s)
检查方式例数 检查时间(min)检查费用(元)CT DR t值P值60 60 8.47±1.49 2.36±0.85 27.590 0.000 645.32±51.94 110.87±23.15 72.800 0.000
2.2 CT、DR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和解剖学形态符合率的比较
根据临床手术病理结果确认两组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的解剖学形态,以此为参照,发现CT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解剖学形态的符合率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符合率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CT、DR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和解剖学形态符合率的比较[%(n/N)]
2.3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结果与手术结果的比较
根据手术结果可知DR、CT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结果,DR诊断中,真阳5例,假阴9例,假阳10例,真阴36例;CT诊断中,真阳12例,假阴2例,假阳1例,真阴45例(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例)
2.4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评价
CT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DR,漏诊率、误诊率低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评价[%(n/N)]
3 讨论
脊柱爆裂型骨折属于高能量外伤损伤病症,是由脊椎遭受身体纵轴突发性暴力损伤,致使受伤局部的椎间盘挤压椎体板,导致的压缩性骨折病症[7-8]。患者在骨折后,部分碎骨片会进入到椎管内,造成脊髓、椎体和神经病变和损伤,病情复杂[9]。临床中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诊断中需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测方法[10-11],目前多使用DR 检测诊断脊柱骨折,其能够辅助医师清晰观察受损胸腰椎的损伤情况,但DR 片清晰度较低,在轻微骨折中容易出现漏诊情况,且脊椎存在多处骨质重合情况,容易干扰诊断结果。同时由于脊柱爆裂型骨折常伴有旋转暴力、屈伸、侧弯现象,如患者合并骨质疏松、椎间盘退变等病症,会影响影像学检查结果,因此有必要研究更加可靠的检查方式。
王小林等[12]的研究显示,采用CT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准确率达到了96.7%,提示与单纯X线检查比较,CT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清晰显示伤椎损伤情况。徐天鹏[13]以23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结果,辅助医师更加清晰地观察伤椎状态,了解患者有无椎管狭窄、脊髓改变等情况,可为医师临床诊疗患者病情提供积极的指导。本研究中,CT诊断符合率高于DR,在骨碎片、椎体移位、椎管狭窄和椎体骨折线方面的诊断符合率高于DR,根据手术结果可知,与DR 比较,CT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更高,漏诊率、误诊率更低,提示CT在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现伤椎形态,为医师判断患者病情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分析后可知,与DR 检查相比较,在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中应用CT检测可清晰显示脊柱的解剖结构,帮助医师检测出轻微的骨折病例,通过观察有无碎骨片、椎管狭窄、椎体移位、骨折线的存在,判断骨折病例。
张新莲等[14]对54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研究后发现,与DR 检查方式相比,采用CT检查尽管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但检查时间更长、花费更高。本研究中,与DR 比较,CT检查费用更高,检查耗时更长,提示与CT 比较,DR 检查的经济性更佳、效率更高。研究后发现,DR 能够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图像,获取满意的影像学资料,摄片范围广泛,可直观呈现棘突分离、前后径间距增宽、椎弓根间距、椎体横径增宽等方面的变化;而CT 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现椎体的解剖学形态和骨折情况,还可观察椎体滑脱、移位、碎骨片、椎管狭窄情况,为医师判断患者病况提供有力的影像学数据支持。田原等[15]研究后发现,在脊柱爆裂型骨折的影像学检查中,CT可有效检出微小骨折,X线检查操作简单、费用较低,临床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两种方法辅助病情诊断。
综上所述,将CT与DR 用于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中,前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现伤椎有无骨碎片、椎体移位、椎管狭窄、椎体骨折线情况,可以提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医师诊疗患者病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改善漏诊和误诊情况,但后者的检查时间更短、经济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