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训慈先生对民众图书馆思想的贡献

2021-01-06张书美马红艳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9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民众图书

张书美 马红艳

(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西南昌 330022)

陈训慈(1901—199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市慈溪官桥村,即今日宁波市余姚三七市镇。先生一生述作颇丰,但学界数十年来对先生之研究一直处于不温不火之态。笔者分别以“陈训慈”为主题词和篇名,时间跨度为1991—2020年,从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出数十篇论文,年均相关论文屈指可数。目前学术界研究的“冷淡”与陈训慈先生的丰功伟绩实有相当差距,殊觉遗憾。笔者在研习中国近代民众图书馆的过程中,被陈训慈先生先进独到的民众图书馆思想深深折服,遂不揣浅陋,将先生的民众图书馆思想归纳剖析以彰先贤。

1 从独特视角阐述民众图书馆概念

1.1 陈训慈先生界定的民众图书馆

陈训慈认为我国的民众图书馆发轫较晚,民国初年萌芽,1920年代末始臻兴盛。在他看来,民众图书馆是指“一切通俗性的县市区立或私立图书馆以及民众教育馆的图书部,也可以包括民众俱乐部之图书部及通俗书报处等在内(机关附设图书馆和学校内的图书馆,应用限于内部,私家藏书楼,性质多是不公开的,藏书也较高深,皆不与其列)”[1]。陈训慈的民众图书馆概念精短直观,主要是从民众图书馆的物理形态及其内涵性质两个视角予以界定。哪些社会教育机关可以归入民众图书馆范畴,哪些又需排除在外,从他给予的定义中皆能一目了然。根据他的看法,凡是县市立图书馆及以下的通俗性、公开性的阅读机关都可以纳入到民众图书馆的范畴中。

陈训慈在《中国之图书馆事业》一文中,将民众图书馆的定义付诸实例,“近数年图书馆之增设,就数量言之,要以县立、区立者为多。而由江浙各省之倡导,各地陆续增设民众教育馆,图书馆辄为其中一部分。通俗之单纯图书馆或书报处,亦时闻创设。此类民众图书馆之增加,较之大图书馆常数倍之……最近教部公布统计,合学校机关图书馆为3 176所,此中增加,殆以民教馆及通俗图书馆之扩充为主因;而近年民众图书馆之渐见普及于内地可知矣”[2]。

1.2 其他颇具代表性的民众图书馆概念

民众图书馆的概念,见仁见智。中国近代关于民众图书馆的概念,粗略统计,约有20种以上。其时,除了陈训慈先生外,徐旭、谢荫昌、富济、俞家齐等学者也各自从不同角度对民众图书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主要观点有:

民众图书馆是教育国民的场所。谢荫昌是我国较早提出民众图书馆概念的学者,称之为“国民图书馆”“通俗图书馆”,以教育国民为主要办馆方针,包括某某府厅州县中等图书馆、某某府厅州县某某城镇乡图书馆两种,突出其教育性[3]。

民众图书馆是一般民众阅读的机关。富济在《民众图书馆的理论与实施》一文中,指明民众图书馆乃供一般民众自由阅览的机关。“民众图书馆是以一般的民众为对象,搜集适于他们的有益的图书,并以最简单的方法,使一般民众得自由阅览的教育机关。”[4]俞家齐看法与富济相似,只是特别罗列了创设民众图书馆时必须注意的原则,如“须适合一般民众的需要”“须适合经济的原则,即以最少的金钱办最多的事业”“须明悉社会环境,并适应之”“须与民众联络亲近”“注重推广事业”“须与其他民众教育机关多联络”[5]。这一观点注重为普通民众提供阅读服务。

民众图书馆是以图书为中心的民众教育机关。徐旭在指出了时人对民众图书馆的误解后,进而提出,凡是包含着为大多数民众而设立,而图谋大众福利的图书馆,均可属于“民众图书馆”的范围,与是否冠以“民众”两字,没有必然联系。真正的“民众图书馆”应该是“因人、因地、因时、因事,以图书为出发、为进行、为归宿的教育途径,来实施以图书为中心的民众教育机关”[6]。徐旭的观点强调了民众图书馆全民教育的职能。

1.3 陈训慈民众图书馆概念的独到之处

将陈训慈的民众图书馆概念与其他学者的相比较不难发现,通俗性和公开性是陈训慈民众图书馆概念的两大内核。陈先生的民众图书馆概念,是基于民众图书馆服务对象知识程度普遍低下这一事实,对民众图书馆藏书通俗易懂以适应民众需求这一特性予以揭示和强调。他认为民众图书馆是提供通俗读物的场所,从而与提供高深读物的研究型图书馆(如国立、省立、高校图书馆等)区别开来。“机关附设图书馆和学校内的图书馆,应用限于内部,私家藏书楼,性质多是不公开的,藏书也较高深,皆不与其列”,陈训慈在民众图书馆概念后,特别加了这一段说明,目的就是从反向角度把“应用限于内部”“性质都是不公开的”的机关团体、学校图书馆、私家藏书楼等都排除在民众图书馆之外。这种反向排除法,进一步凸显了民众图书馆的公开性,强调民众图书馆的图书和服务是面向所有民众开放,目的是嘉惠普罗大众,不只是为少数知识获取强势群体服务。

其他学者关于民众图书馆的概念则多从民众图书馆是教育机关这一特性进行阐发,强调民众图书馆的教育属性。如谢荫昌的“民众图书馆是教育国民的场所”,富济的“民众图书馆是一般民众阅读的机关”,徐旭的“民众图书馆是以图书为中心的民众教育机关”等,这几位学者关于民众图书馆概念的最后落脚点都在“教育机关”这一属性上,更多地强调民众图书馆开启民智的社会功用。

陈训慈与其他学者的民众图书馆概念,我们不能说孰优孰劣,因为各自侧重点不同,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先进性。相对来说,陈训慈的民众图书馆概念胜在更直观形象,让人在识别民众图书馆时有据可依。

2 指出民众图书馆的时代使命

2.1 以教育全体民众为职志

近代以来,教育界鉴于民智闭塞,盛倡民众教育。具体包括办理义务教育,开设民众学校,提倡识字运动等不一而足。然而,民众识字之后该如何巩固识字成果?又该如何运用文字改善生活?这些都需要作为社会教育重要机关一种的图书馆去辅助。“殊不知义教的实施,并不限于学校的方式:在添设学校之中,因需要小图书馆、民教馆、书报处、巡回文库为之辅翼;在义务小学民校学生满期离校以后,尤其需要民众图书馆不断的作知识食粮的供给。”[1]“现代图书馆是一切教育的重心,其重要已日益为社会所认识。而语其效力之普及,则自以通俗的公共图书馆(或称民众图书馆)为最。因为附设于机关或学校的,其效用限于局部;而汇藏专门高深图籍之专门的或学术图书馆,亦只供各科专门或少数学者的需要。民众图书馆则以全社会的民众为对象,适应各方面的需要,充其效能,足以辅助各级教育与各种事业的进展。”[1]

陈训慈先生充分肯定了现代图书馆的作用,将其提升到“是一切教育重心”的高度。但图书馆也分门别类,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馆效用都很普遍,只有“以全社会的民众为对象”的民众图书馆才能满足各方面增智进识的需要,才能辅助各种事业和教育的发展。民众图书馆教育效力至大是其他类型图书馆都望尘莫及的。陈训慈对民众图书馆教育普及性的强调,与徐旭先生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使未受教育者,得启发其智能之生长”;“使现受教育者,得辅助其智能之生长”;“使已受教育者,得继续其智能之生长”[7]8。

2.2 以助力民族复兴为使命

陈训慈认为,中国社会进步濡滞和一切事业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应用不普及,不灵活。民众图书馆在各种图书馆及教育机关中最为接近民众,在日寇侵华、国难方殷之时,民众图书馆可充分利用其普及教育效力至大的优势,启迪民智,增强国力,助力民族复兴。“今日中国民族地位的艰危,稍有知识者都所共喻,今后欲提高民族的力量,以谋民族自救,自当以增进民众知识为首要之图。”[1]

要增进民众知识,则需谋面广时长的教育,仅靠时短面窄的学校教育断断不可,因为学校教育只是指示一种求知的途径,引起一个短期的读书习惯。“真正的整个社会的实际教育,是有赖于民众图书馆负担起来。所以民众图书馆固要谋普通图书之充实,尤应造成一健全的机构,俾能引起民众读书的兴趣,供给他们读书的便利,给与必要的读书指导。这样才能打破读书限于学校范围以内的旧状,适应整个社会的需要,普及增进智能的机会,而使图书馆成为民族复兴的一种重要的力量。”[1]陈训慈进而指出,民众图书馆既为民族复兴的主力军,中国则应当步教育发达各国之后尘,“尽量充实民众图书馆,尽量利用民众图书馆。因为这是民族复兴之基本”[8]。

根据Zhang Y,Shao J H等[12,13]的方法,并稍作修改,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记录添加刺槐豆胶以及空白组冷冻面团冻藏不同时间的微观结构。将冻藏后样品放入1 cm2大小的正方形模具中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结束后用导电双面胶固定到样品台上进行样品表面喷金,喷金后置于SEM下观察(电压10 kV),拍摄放大倍数2000倍的图像。

3 提出民众图书馆藏书建设要点

3.1 强调经费对藏书建设的支撑作用

一切事业的改进,经费虽非唯一前提,但相当标准的经济基础,是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正如藏书建设要兴举,必须有足够的经费作支撑才行。因为经费不足会影响到藏书与设备的采购。民国时期民众图书馆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然而并没有取得惊人的发展,追根溯源,经费掣肘实是主因。即便是在民教馆图书部最为发达的浙江,真正用于藏书建设的经费也甚是可怜。如以藏书最富的诸暨县立民教馆图书部为例,该馆藏书28 000册(大多为旧藏),然论其经费,每年仅420元,每月平均仅35元,如除去薪水及办公费,添置书籍及改善设备,则为数甚少。再如经费最低微的长兴县立民教馆图书馆,月均经费仅20元,除去杂支,何来经费购书?经费的短缺,带来的后果是民众图书馆藏书不能及时更新,“各馆之书,因经费支绌,未能添置,多属旧书造物,尤不能引起读者之兴趣”[8]。

对此弊端,陈训慈先生忧心忡忡,“我国中央及地方政府用之于教育的经费既少,至用之于社会教育者更微,再用之于社教中之图书费者,更属微中之微”。且“考之各民教馆对于事业费向无确定之比例,往往为谋某部之发展,将图书费任意挪用”[8]。为此,陈训慈呼吁中央及地方政府应确立社会教育及图书馆经费增加标准,以保障民众图书馆良性发展,真正造福民众,“为增进民族之智能,实有明确规定之必要,同时中央政府对于社会教育经费,在可能力量内应力予提高”[8]。

3.2 民众图书馆藏书建设应量质并举

民众图书馆基础藏书少,购书经费也有限,但有些馆却没有充分利用好有限经费,实现“以最经济的经费达到购备最有价值书籍的目的”[1]。常常是选购漫无标准,“常使有限之金钱,耗之于不能有补实用之地”[1]。徒有其名的图书馆,如果不能供给民众最普通的新书,将如何尽其在教育上的使命呢?为此,陈训慈提出种种扩充民众图书馆图书的办法:一是鼓励各馆尽量吸引捐赠及寄存;二是倡导政府应负其责提高图书馆经费,同时应划拨特别购书经费以购备有价值的出版物;三是为调剂各地民众读书的兴趣,及补救图书之不足,各图书馆之间应力谋联络互助,举行馆际交换借书办法。

陈训慈针对一些民众图书馆为凑足图书数量,将从前书院旧物,及许多低级趣味文艺书混杂其中的行为予以批评,强调不仅要设法增加图书数量,更要注意提升图书质量,慎重征购。“故今后民众图书馆的图书,不但要谋量的扩充,对于质的改善,尤当注意。因为图书内容的感染,对于民众生活与思想关系殊切;所以对于易于引起不健全影响的图书,应予慎重取缔;对于良好有益的图书,应竭力罗致。”[8]为了能多得有益之书,他呼吁热心民众图书馆事业者编制一种“民众图书馆应备的基本书目”,以备各馆参考,以弥补从事民众图书馆事业的人,因程度的不及,及办事的疏忽,而缺失发掘好书的慧眼。

藏书是图书馆事业五大要素之一,它不但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也是开展图书馆教育的媒介,在图书馆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丰富的馆藏对图书馆的发展来说是如虎添翼,陈旧稀少的读物则极大地制约了图书馆教育作用的发挥。陈训慈看到了经费对藏书建设的制约作用,极力呼吁政府应规定图书经费比例,并在可能力量内力予提高。同时,民众图书馆也应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购书经费,将经费效益最大化,做到量质并举。陈训慈的藏书建设思想对于今天的文献资源建设同样具有启示价值。

4 指出民众图书馆的阅览推广方法

4.1 民众图书馆开展阅览推广的必要性

在内忧外患之机,民众图书馆的使命是开启民智,助力民族复兴。要达成如此愿景,需要民众图书馆与社会发生甚为密切的关系,其效能才能日益深入于社会的内层。民众图书馆只有将有限图书无限循环流动起来,才能发挥其教化民众、启发蒙昧的作用。陈训慈在视察浙江民众图书馆工作时,发现一些县立图书馆经费较充,设施较周,而阅览者却寥寥无几。深究原因,乃在于各地民众图书馆并没有注意宣传吸引民众来看书。其实,民众图书馆事业的真正进步,不在于表面上图书馆数量的增加,而在于求知阅众的增加。

此外,民众图书馆的本质不是静的储书之所,而是动的流通图书的中心;“不是被动的应人之需,而是自动的实施教育;不是一部分知识较高者的消闲之所,而是广大的社会全民的受教育场所。”[1]基于这样的理念,民众图书馆就必须尽量推广其功能:在谋流通阅览之外,还应设法组织读书会,扩充巡回文库或阅报处,编印通俗小册或画报,举行指导读书的讲演,实行接受问询,举行比赛,乃至附设小规模的补习学校。务使图书馆时时处在动的状态之中。“应使图书馆与学校一样的活跃而有生气,为社会所接近亲爱而且需要。”[1]民众图书馆开展阅览推广意义重大,不仅是民众图书馆扩充效能的动向,更是改进服务的基础。

陈训慈推崇的阅读推广理念在民国时期备受重视,在当今新时代更是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21年,全民阅读已连续第八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无论何时何地,宣传推广优秀馆藏,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民众文化素养,构建书香社会,相信会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4.2 馆内馆外联动吸引民众阅览

民众图书馆在经费短缺、图书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发挥更大的教育效用,就需要极力做好民众阅览吸引工作。此种吸引工作,须内外两方面联动并进:一种是向外的推广工作,一种是向内的整理工作。向外的推广工作,在使一般民众知道图书馆的重要和图书的利益,乐而来馆,民众图书馆才有机会教导他们、帮助他们,随时增加他们的知识。如利用报纸宣传,张贴或印送劝人读书的壁报或标语;分送馆藏书目,或酌量编印读书刊物;举行讲演会及放映劝导指导读书的幻灯或电影;举行图书展览及其他展览会或纪念会等;深入民间普设巡回文库等,都能收宏大的效果。

向内的整理工作是吸引阅众的基本而实际的方法,并且足使既来的读书者不致却步而中断。如通过整理庋藏、开架陈列、美化环境等来方便民众阅览,陶冶读众性情,这些都可视为向内整理吸引读众的实务。在陈训慈先生看来,无论是向内整理,还是向外推广,民众图书馆员决不能因循保守,而必须对社会取着攻势,去积极主动地吸引阅览人来馆读书;绝不可坐而相待,以逸待劳,必须设法宣导,务期将读书的习惯和兴趣,推广于本区内最大多数的民众。“用种种可能的方法,使各界民众来馆应用者日见增加。这是我们神圣的基本的责任。学校各有其确定的学生,我们很幸的有无限多的学生,只要我们向大社会中去吸引过来。”[1]

4.3 开展阅览指导提高民众阅读效率

民众读书往往是盲目和无目的性,徒使有限的时间白白浪费在合适图书的寻觅上。民众图书馆针对这种现象,需要采取措施来一面引起读者兴趣,一面引导民众读有益知识增进的图书。在陈训慈看来,最合适的措施就是开展因材施教式的阅览指导,这是图书馆事业中一种重要工作,“这所谓阅览指导,即是协助指示阅览人借书和读书的方法,不必即是专门高深的教导,而是不拘一端,相机制宜,以使读者达到以经济的时间而获得图书多量利益之目的”[1]。如一般民众喜欢看低级趣味的笑话故事和迷惑思想的武侠小说,民众图书馆员应当设法渐渐转移其趣味,使涉览故事传记游记之类,然后更指导他们看浅俗的科学书。“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对于足以唤起民族精神之史地社会科学书,与有益国防知识生产常识的科学工艺书,尤有引导指示之必要。”[1]

为了取得良好的阅览指导效果,陈训慈认为,民众图书馆的阅览设施也应求其妥善,在布置陈列、规程手续、开放时间等方面皆以吸引民众、便利民众为目的,尤其应注意“因时制宜”的原则,根据重大时间节点随时更新。例如在本地举行卫生运动时,临时张贴图表,陈列生理卫生书籍。“九一八”纪念时,陈列国耻外交等书籍。总理诞辰时,陈列党义总理事迹及著作等图书。特别是在抗战如火如荼之时,民众图书馆应参与到国防教育中来,尽量多备与国防有关的图书,如边疆问题、外交问题、普通战术、战史、航空、防空等图书[1]。

5 倡导提升民众图书馆员职业素养

5.1 提升民众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我国民众图书馆从1927年勃兴到抗战爆发前的一段时间,无论是实体建设还是理论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但分布区域日广,数量急剧上升,民众图书馆学研究也是成果迭出。但在种种繁荣表象之下也掩藏着丝丝危机,如图书内容陈旧、数量不丰,设备老化,阅览人数有限等现状亟待改进。在民国公私交困、政府财政艰绌状况之下,已很难通过增加经费以改善各图书馆的设备,陈训慈先生希望通过民众图书馆员提升职业素养,来弥补硬件条件的不足,“以精神的奋勉,补物质的不逮;以方法的改善,济设备的不及……以求在最大可能范围之内,焕发自己的精神,从设施方法上作有条理、有步骤的改进,以求无负于自己的职责,乡邦的付托,和民族所交给我们的使命”[1]。

5.2 强调提升民众图书馆员的服务精神

图书馆员是图书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具有能动作用,其重要性历来为图书馆学家所推崇。如,徐旭认为民众图书馆员是民众图书馆实施教育的重心。馆员不仅是图书馆的动力,可将死的图书变为活的源泉;馆员还是图书的生命,可将死的图书变为民众的摇钱树。此外,民众图书馆员还是读众的导师,可以将睁眼的瞎子变为光明的千里眼[7]6。馆员在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桥梁能动作用实是至关重要,但究竟该如何发挥也是见仁见智。

陈训慈强调在国艰民苦之时,应从提升民众图书馆员服务精神做起,其关系之重大远过于经费与设备的增加。他认为“民众图书馆最接近民众,故馆员为吸引读者,其态度应十分和颜悦色,绝对不应高傲冷淡,一若自命不凡,而拒人于千里之外者。这一点态度,实是我们服务道德的基础,对于民众图书馆之恢弘效用,定有极大之影响”[8]。陈训慈进而提出,民众图书馆员对读众的态度是否和善,精神是否振作,责任心是否浓厚,尤是图书馆事业成败之所基。社会庞杂,民众图书馆员在日常服务中,会遇着各色各样、良莠不齐的人,这一点不可预料,也毫无准备,只有怀抱宽大的胸襟、忍耐的能力,一片至诚,读者自会被感化。“总之,我们要有如宗教家一般的虔诚,如慈母一样的和爱,如学生一般的勤慎,如赤子一样的热忱,如战士一样的牺牲精神,热忱、负责、愉快、勤奋、耐劳,是一个图书馆成功的要素……也是一切服务、一切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1]

5.3 强调提升民众图书馆员的知识能力

民众图书馆员健全的服务精神自属重要,其必要的知识能力修养也不可忽视。要知必需的技术与常识才是推动事业的根本。如果馆员缺乏知识,其热忱与勤劳则没有落脚点,只会徒劳无功。图书馆员的知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普通工具与各学科的基本常识,二是图书馆学术与技术方面的智能。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不甚发达,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人数非常有限,所以在一般中小图书馆里就有着许多并未受过图书馆学基本训练的馆员。这在陈训慈看来,其实这一层并不是太紧要,因为“图书馆学”实际说起来并不是如何高深专门的科学,而不过是一种处理图书的合理的方法,是可以从书本上用力自修的。他认为只要有自求补救的决心,自己主动去阅读相关书籍,去实际练习,如分类编目登记典藏以及应付出纳的手续技术等,皆应求其大体熟练,并和有经验者时相商讨,以求进步。而对于一般的基本常识,陈训慈认为图书馆员更有掌握的必要。因为图书馆的图书包罗万象、门类繁多,阅览人程度也各异,读者需求不同,图书馆员虽不能应付裕如,至少也要对各种学科的性质、书的基本内容有简单的了解和应对能力。“须知馆员的学力增高一分,其可为阅者的助力也增多一分,而图书馆的效率也就得到无限的增进了。”[1]所以,馆员要与时俱进,对于新书新杂志宜择要浏览,免至落伍。

6 结语

陈训慈先生对民众图书馆思想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既有独到的概念界定,亦有对其时代使命高屋建瓴的认知,更有从业务建设、馆员修养等角度提出的真知灼见。如,在民众图书馆的概念上,陈训慈强调了民众图书馆的三大特性,即规模的中小性、服务的公开性、内容的通俗性。在民众图书馆的使命上,陈训慈从民众图书馆所处的民智闭塞、国难方殷的时代语境出发,指出民众图书馆应肩负教育全体民众,助力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对于民众图书馆的藏书建设、阅读推广等业务工作,陈训慈更是入木三分予以揭示,他不但强调藏书建设要量质并举,提高经费利用率,还特别推崇馆内馆外联动开展阅览推广工作,以达到活用图书、增加阅众之目的。此外,在民国公私交困,民众图书馆硬件设施改善无望之时,提高馆员素养,发挥馆员主观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陈训慈先生关于民众图书馆的认识,有其时代先进性,对于当今基层图书馆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民众图书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对比研究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