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的内务管理研究
——以上海图书馆为例

2021-09-13谢文绮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9期
关键词:上海图书馆内务典藏

谢文绮

(上海图书馆 上海 200031)

1 引言

防治有害生物是图书馆文献保存与保护的重要职责。2019年10月,上海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基藏书库西南角捕捉到地毯甲成虫并发现了虫蜕,至次年1月,捕获数逐月上升且捕捉到地毯甲的陷阱位点以书库西南角为中心呈扩增趋势,因此,他们推测该处堆放的纸板箱及宣纸等杂物中存在地毯甲聚集的情况,于是及时进行了杂物的移除和清扫,有效地预防了有害生物对于馆藏文献的侵袭。也是因为这次排查出有害生物的活动情况的经历,引发了文献保护工作者对库房内环境清洁工作疏漏之处与重要性的再思考。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旨在使用非化学的方法,鼓励通过持续的环境维护和良好的内务管理,预防有害生物发生。它是一种积极的预防性保护方法。而传统上喷洒化学药剂的杀虫方法不仅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产生馆藏文献的安全隐患,而且只能在有害生物侵袭发生后被动地补救,有“治”而无“防”。

在IPM的预防、监控、识别与治理四个部分中,预防是IPM的首要任务,它利用建筑围护结构、入库前检疫、内务管理、温湿度控制等非化学的方法,阻断害虫的入侵途径、限制其生存条件,从源头杜绝虫害发生。在这些措施中,内务管理是重中之重。

内务管理是清理图书馆日常运行管理中产生的灰尘、杂物等污染物的有效方法,这些污染物中含有的微量有机质为害虫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食物来源。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害虫能耐受严苛的环境,减少迁徙行为,从而导致陷阱难以捕获实际存在的害虫数。此外,灰尘杂物也会干扰虫害的目视检查。因此,良好的内务管理是环境控制和虫害监测获得理想成效的前提保障。

2 内务管理的内容

内务管理包含清洁、食物控制、植物控制三个部分。通过定期清扫保洁、有条件地饮食管理和使用植物,保持图书馆环境整洁,限制害虫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营造一个不利于害虫繁衍又便于虫害监测的环境,达到预防虫害的目的。

2.1 清洁

清洁作为内务管理的一部分,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美国新英格兰历史网在其IPM政策文件中指出“清洁在成功预防害虫中占99%的比重”[1];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亦认为“内务管理是一个优秀的IPM计划的核心”[2]。上海图书馆典藏环境中曾出现的地毯甲问题正表明了及时的应对与清理能有效抑制虫害侵袭和扩散。

2.1.1 清洁的标准

近年来,随着对文化藏品的日益重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文献保存环境的标准,如《信息与文献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献保存要求》(GB/T 27703-2011)与《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GB/T 30227-2013)等,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标准均未提及库房清洁标准要求或相关内容。因此,图书馆在日常的清洁工作中,往往只能借鉴一些其他行业的经验方法进行。比如,参照《清洁行业经营服务规范》(SB/T 10595-2011)中的规定,室内卫生清洗作业应符合地面、立面、家具等表面清洁,无垃圾杂物、无可除去污渍、无明显积尘积水。作业工具应分类使用,保持洁净且经过消毒处理[3]。

日本《事务所卫生基准规则》中对除了定期日常清扫外的大扫除和检查的周期进行了规定:每6个月内场所经营者应组织一次统一大扫除,若发现有老鼠、昆虫迹象,应每6个月内检查一次并采取防治措施[4]。

2.1.2 典藏区域的清洁方法

典藏区域的清洁工作分为两类:一是常规清洁,包括清扫地面、擦拭书架顶部和外立面;二是大扫除,要求在常规清洁的基础上更细致彻底,着重清洁角落缝隙,整理并移除无用的堆放物,清理书架内部、窗帘等。

(1)清洁周期。通常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常规清洁,每年组织两次大扫除工作,且最好在虫害活动达到峰值的春季和夏末进行。在实际保存工作中,由于各机构情况不同,建议建立典藏区域日常巡查制度,定期检查库内虫害活动迹象及卫生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清洁周期。

(2)清洁工具。清洁工具应保持洁净,使用前后及时清洗,妥善保存。按清洁范围用不同颜色标记,不得混用。常用的清洁工具有:①HEPA真空吸尘器:真空吸尘器能高效除去灰尘和害虫活动碎屑,HEPA过滤系统能防止灰尘通过排气系统重新回到空气中。使用时,应妥善更换集尘袋,关注HEPA过滤器状态。②拖把/抹布:提前洗净,晾至潮湿状态,如需水洗地面或擦洗书架,应配备吸水力强的干燥拖把和抹布。使用抹布或拖把时应远离文献,防止损伤或污染文献。③微磁场除尘抹布:磁抹布是在涤纶毛绒布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弱磁场,利用静电吸附尘埃。它不含化学物质,不会对馆藏文献造成危害。④温和的清洁剂或速干喷雾清洁剂:用来除去难以清除的污渍,使用时应注意远离文献。⑤84等杀菌剂:用于处理霉变的窗帘。

(3)人员安排。由物业后勤安排保洁人员进行典藏区域的清洁工作。负责大扫除的保洁人员应经过IPM工作组人员的培训指导。典藏区域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辅助维持书库的环境卫生。

(4)清洁方法。典藏区域的清洁方法具体如表1所示。

(5)清洁情况检查。洁情况检查分为两类:一是常规检查。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注意观察典藏区域卫生情况,如需清洁及时报告;二是清洁后检查。以后勤负责人自查为主,辅以IPM工作组成员抽查,确认经过清洁的物体表面无可除去的污渍,地面无杂物、无积水、无有害生物尸体,墙角无堆积物,尤其注意角落、窗台、书架桌椅下方等卫生死角内无污染物积聚。

表1 典藏区域清洁方法

此外,典藏区域周围的辅助区域,如管理员办公室、卫生间等配套设施,若受到有害生物侵袭,随着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危害范围将扩大,极有可能蔓延至书库,进而威胁馆藏文献的安全。在上海图书馆的日常虫害监测中就曾发现,邻近卫生间的陷阱捕获蟑螂、蛾蠓等害虫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位置。因此,辅助区域也应纳入重点清洁的范畴。

辅助区域除日常保洁外,还应注意垃圾每日倾倒,湿垃圾丢弃至远离典藏区域的垃圾桶。卫生间应保持马桶、水池无污垢无水锈,地面无积水,空气清新无异味,及时维修故障设施。

2.1.3 馆藏文献的清洁方法

(1)清洁周期。理想情况下,希望每年对馆藏文献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然而,考虑到馆藏量大,且文献珍贵又易损坏,建议根据实际积尘情况安排除尘工作。

(2)清洁工具。①HEPA真空吸尘器:应有无极调速功能,方便控制吸尘力度,保障文献安全。②除尘操作台:通常为上部操作、下部吸尘,兼具防止灰尘逸散的功能结构。③干洗工具:清洁泥、乙烯橡皮等,能从文献表面粘走灰尘和污渍。

(3)人员安排。由于馆藏文献库存量大、操作繁琐耗时长,建议成立临时除尘组,专心完成文献清洁、书架清洗等除尘工作。为保证操作规范、保障文献安全,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指导,且清洁工作应在负责人的监督下进行。培训包括由书库管理人员负责的书库安全规范、出入库规范培训,以及由IPM工作人员负责的清洁操作、工作流程培训等。必要时,可编写培训手册发放给操作人员,以供学习翻阅。

上海图书馆在“普通古籍除尘与夹防蠹纸”项目中,编写了培训资料,其中明确了任务目标、清洁流程及注意事项、操作细则、出入库管理方法等。并安排文献保护组负责人对外包人员进行现场培训,确保清洁操作规范。

(4)清洁方法。在定期的馆藏文献清洁工作中,应谨慎选择适用于不同类型文献特点的清洁方法。①使用扁平除尘刷头的吸尘器清洁。本方法适用于竖直紧密排架且机械强度较好的文献,如现代文献、期刊合订本等。这类文献的积尘主要集中在上书口位置。清洁时将吸尘器调整到合适的吸力后,工作人员手持刷头伸入图书上部与上层书架底部的空隙间,逐册清理上书口,吸走积聚的灰尘和污染颗粒物。这样,能避免搬动图书,防止意外损坏和顺序混乱,减少人力消耗。②使用干洗工具清洁。上海图书馆在清洁旧西文图书时,经多方比较后选用了清洁泥干洗方法,使用清洁泥逐册轻柔地摩擦书籍封面、书脊、大书口及上下书口,黏着灰尘和污渍。该方法除尘能力强,能在有效清除污染物的同时,预防扬尘二次污染环境及文献,并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研究表明,清洁泥可能在清洁对象表面残留微小的颗粒。这些颗粒不稳定,易老化[5]。因此,在干洗清洁后还应使用软毛刷轻扫表面,去除残留颗粒。除应用于旧西文图书外,干洗工具还可用于清洁版画、油画等外部机械强度较好的纸质文献。③扫尘清洁。上海图书馆有大量如古籍、碑帖、家谱等质地薄软、机械强度差的纸质文献。在清洁这类文献时,上海图书馆选用了软毛刷与除尘工作台结合的清洁方法。操作时,工作人员两人一组,一人负责文献的上下架及书架擦洗,另一人在除尘台上进行除尘操作。首先去除文献中夹杂的物品,然后一手捏住书口防止灰尘进入书页之间,一手使用软毛刷或排笔依次扫过书籍六个表面。操作时注意及时清理更换毛刷,破损和标题位置应轻微拂拭或避开,破碎掉落的书页应夹回原处,若发现活跃的虫蛀现象及时上报。使用除尘台能实时吸入扫下的微尘孢子,防止二次污染。市场上可直接购买多功能除尘操作台,若无购买条件也可自制。上海图书馆在古籍除尘项目中自行拼装了除尘操作台。除尘台由工作台和吸尘器两部分组成,两者以吸尘管相连,操作台面安装金属滤网,防止吸入文献碎片,操作台上方有塑料板合围,操作方向安装塑料隔档,阻挡灰尘散逸。由于古籍文献较为脆弱,正式开始除尘前应在试验品上尝试,确认其可行性后再应用于文献[6]。

(5)检查。①日常检查:书库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文献积尘情况,及时反馈。②清洁后检查:安排专人检查经除尘的文献,确认文献表面无可除去的污渍。涉及下架操作的文献,在重新上架后应复查排架顺序。

2.2 典藏区域食品管理

2.2.1 食品带来的风险

食品饮料的气味会吸引有害生物,食物碎屑会为它们的繁衍提供食物来源,而一旦食物充足则更有助于害虫耐受严酷的环境,使图书馆对温湿度控制等努力成为无用功。此外,变质腐坏的食物还会增加霉菌侵袭的风险。食品管理旨在限制食品的食用和存放范围,规范食品的保存方法,降低食品带来的风险。

2.2.2 IPM中的食品管理

维持良好的IPM内务管理,重点之一就在于将食品与藏品完全隔开。美国自然历史收藏保存协会(the Societ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National History Collections,SPNHC)在网络发布了有关食品管理的调查问卷,共收到来自21个国家的351份问卷,其中在所有受访者所在的不同机构中有54.9%只允许在食物提供场所饮食,74.6%允许在办公室饮食,只有2.6%允许在储存区饮食[7]。

2.2.3 食品管理要求

所有保存有馆藏文献的区域不得存放或食用食品饮料。在与典藏区域隔离且不涉及文献的辅助区域内食用或存放食品,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尽可能避免食物碎屑掉落或液体倾倒渗漏,及时清洁;②及时清理食物装具,产生的垃圾应丢弃至远离典藏区域的垃圾桶;③所有食品饮料都应保存在塑料或玻璃的密封装具中;④避免食用和存放气味重的食品饮料。

2.2.4 食品管理实例

上海图书馆对典藏区域空间进行重新分割,隔出供工作人员办公、休息的辅助区域,实现人库分离。工作人员可在此区域内按食品管理要求食用或存放食品饮料。在大英图书馆,典藏区域为扁平化结构,工作人员的操作间和休息室位于书库中间,与典藏空间相对隔离。在休息室中,又用隔板分出一块区域,供工作人员进食。此外,还在隔板内部四周放置了捕虫陷阱,预防害虫侵袭或虫害蔓延至典藏区域。

2.3 植物管理

2.3.1 植物带来的风险

图书馆的植物包括盆栽、鲜切花和干花等,能美化环境,营造赏心悦目的景观,是常见的室内外装饰物。在图书馆典藏环境中,植物本身虽不会产生危害,但是其副产物极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有害生物入侵问题:①种植基质。种植用的土壤中可能携带有虫卵或害虫,常见的害虫有:锯齿虫、千足虫、尖眼菌蚊等[2]。这些害虫不会对书籍造成直接的危害,但其生命活动留下的碎屑和尸体会吸引其他有害生物。②植物残骸。掉落的枯叶树枝、凋零的花瓣、枯死的植物、散发的花粉或滴落的汁液等都会吸引有害生物,且增加了清洁和检查有害生物的难度。③过量浇水。过多的水分会导致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短时大幅上升,增加滋生虫霉的风险。

2.3.2 植物管理要求

所有典藏区域以及与文献相关的处理室、实验室等都不应放置任何活体植物或干花等植物制品。只有在与典藏区域隔离且不存放文献的辅助区域,可保留有限的植物,但仍禁止种植或放置易吸引昆虫的开花植物和鲜切花。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并维护,严格按照植物管理要求操作:①种植用土应经过彻底的消毒杀虫处理;②适量浇水,若有水分溢出及时擦干、倾倒;③及时清理落叶和植物残骸,废弃物丢弃至远离典藏区域的垃圾桶;④发现任何病虫害迹象,应立即装袋交由专业人员处理。良好的植物管理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植物引起的虫害侵袭问题。

3 建立内务管理标准

内务管理能帮助典藏区域预防虫害发生,是IPM的重要环节。在英国IPM标准(BS EN 16790:2016)中提出,墙角、地板裂缝、家具下等位置会堆积许多有机污垢和碎屑,这些空间为害虫的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而良好的室内维护规范和内务管理能大大减少污染物的存在。文化机构的典藏区域应建立有针对性的内务管理说明,并由IPM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8]。为了让各级图书馆工作人员实施内务管理时有案可稽、有例可援,需要建立完善的内务管理标准。在标准指导下有序实施内务管理,从根源杜绝虫害发生,实现针对害虫的预防性保护。

4 结语

上海图书馆IPM工作从虫害监测着手,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关注细节的内务管理程序,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IPM工作闭环。在典藏环境虫害管理与防控流程中,内务管理作为IPM政策的重要步骤与落脚点,应放在首要位置。清晰明了的内务管理程序,能为后勤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帮助内务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文献保护意识与责任意识,为IPM政策的有效实施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上海图书馆内务典藏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9年12月)
(相声)内务的魅力
奏好人大内务司法监督“三步曲”
典藏
往来·典藏
数字阅读推广新形式研究
中美公共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比较研究
典藏
创新创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的转型
典藏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