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中”:创造新医药学的开拓者和主力军
2021-01-06陈士奎
陈士奎
(中国中医科学院)
在喜庆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之际,回顾新中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开创,我国首创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以下简称“西学中”),组织西医学习中医,培养“西学中”人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包括现代医药学方法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无论是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及中医药走向世界,还是在促进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发展等等方面,都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巨大成就和历史性贡献,显示出中西医结合强大的优势!
一 新中国“西学中”的由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尚存在着歧视中医、西医反对中医、中西医对立等状况。因此,1950年毛泽东为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卫生大会特别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大会并确立了“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方针等。但是,当时卫生部的个别领导仍然对中医采取歧视、排斥的态度和政策。针对上述状况,1954年6月毛泽东主席为筹建中医研究机构做出明确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机构,罗致好的中医进行研究,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共同参加研究工作。”1954年10月26日《中央文委党组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给中央的报告》也指出“这几年来卫生部门……从领导思想上看,却没有认真地执行中央提出的团结中西医政策,实际上是执行着限制和排挤中医的政策。”还明确指出:“这些错误的思想和措施,引起广大的中医和人民群众的不满。”认为:“目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号召和组织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西医学习和研究中医的合理部分,经过中西医合作,使中医得到整理与提高。”
1954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文委党组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的报告》更明确指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大力号召和组织西医学习中医,鼓励那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西医,采取适当的态度同中医合作,向中医学习,整理祖国的医学遗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固有的医药知识得到发展,并提高到现代科学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纠正对待中医的武断态度和宗派主义情绪,巩固地建立中西医之间互相尊重和团结的关系。”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指示和大力号召下,卫生部于1955年12月组织开办了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二 党中央号召西医学习中医的目的
改变西医对中医的认识。即通过“西学中”班,首先让一部分西医学者学习中医政策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及《黄帝内经》或《内经节要》《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经》等中医经典或讲义,使学员具备阅读任何医典的能力,并跟随老中医学习临证经验。使他们从理论到实践认识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及防治疾病的有效性;再通过他们的临床实践、学习心得和学术论著等,用事实说话,宣传中医药的科学性。发挥他们在中、西医之间的桥梁和嫁接作用,并逐步改变和提高人们(特别是西医)对中医药学的认识。
促进中西医团结合作。通过“西学中”人员跟随老中医临床实践,虚心向老中医学习;老中医关爱“西学中”人员,毫无保留的向“西学中”人员传道、授业、解惑等,改变“中西医对立情绪”,促进中西医团结合作,成为贯彻落实“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方针的有力措施。
研究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组织具备现代科学知识的西医人员学习和研究中医,经过中西医合作,共同研究、整理、提高祖国的医学遗产。
三 毛泽东关于首届“西学中”班的批示
1955年12月19日,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称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的同时,卫生部举办的首届“西学中”班开学。该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76名学员。邀请了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如秦伯未、陈苏生、岳美中等,为我国首届“西学中”学员班授课。1956年又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成都等地举办6个“西学中”班。
1958年,卫生部举办的首届“西学中”班学员结业,从而培养出我国第一批“西学中”人员。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主席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情况、成绩和经验给中央的报告”做了重要批示:“今后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负责办理。我看如能在1958年每个省、市、自治区各办一个70~80人的西医离职学习班,以两年为期,则在1960年冬或1961年春,我国就有大约2000名这样的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其中可能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指示中要指出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毛泽东这一批示,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首次对“中国医药学”的伟大科学论断!具有扭转乾坤的划时代意义!一是,改变了过去一些反对中医、认为“中医不科学”以及歧视、排斥中医的错误认识。在这一伟大科学论断的深刻启发、鼓舞和指引下,我国各级政府、医药卫生界开始重视和加强中医药研究,各种形式的“西学中”班在全国兴起,掀起了“西学中”的热潮。二是,虽然这一批示是针对“西学中”班写的,但不仅极大鼓舞了广大西医学习中医、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的积极性,更成为我国中医药、民族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共同行动纲领和指南。三是,体现了毛泽东的中西医结合思想,以及对我国培养“西学中”人员的充分肯定和寄以厚望。四是,为开创中西医结合研究和创造统一的新医药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指明了研究方向。五是,为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卫生工作、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
据1981年原卫生部统计,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全国各地举办两年以上的“西学中”班,共培养4700多名“西学中”人员。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各个医药学科,开创了中西医结合研究,被称为我国第一代“西学中”人员,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开拓者和主力军。
四 “西学中”人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累累
如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终身研究员、“西学中”药学家屠呦呦教授率领其团队从传统中药青蒿中成功提取了青蒿素,拯救了全世界几百万疟疾患者生命,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自1901年设立诺贝尔奖至今120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以来,中国第一位本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令中国人民,特别是“西学中”人深感自豪和骄傲!从而屠呦呦教授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也因此荣获了我国的共和国勋章等。她的研究成果让全世界都确信了毛泽东的英明论断和惊天预言。让全世界都认识到中西医结合研究是发掘这一伟大宝库的最有力手段和最精准有效的科研方法。正如屠呦呦讲:“这一国际上好几个西方国家共同下大力研究的热门课题之所以在中国、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获得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与我们坚持以中医药宝库作为坚强后盾、又有50年代以来国家努力培养的“西学中”、中西医结合人才,从而坚信、执着地追求寓于宝库中的精华分不开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陈可冀教授是国际著名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也是我国第一代中西医结合医学家的杰出代表和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杰出开拓者及奠基人之一。其标志性科研成果是率领科研团队开展“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荣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成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界首次荣获的最高奖项。有力证明中西医结合研究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现代化发展。他说:“天下的路很多,但实践教育我,不能没有中西医结合这条路。”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的吴咸中教授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他首创并持之以恒地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和基础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1980年便成为“我国在世界医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5个项目”之一。其领衔的“通里攻下法在腹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基础研究”,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阑尾炎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成功,“打破了手术是阑尾炎唯一有效疗法的传统观念。”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为16.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又如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韩济生教授是国际著名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针刺镇痛、针麻原理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著名科学家,他领衔的“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决定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的有效性”研究,获1999年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而针刺麻醉研究,1980年便成为“我国在世界医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5个项目”之一;上海瑞金医院的邝安堃教授是国际著名内分泌学家、我国内分泌学科奠基人、著名中西医结合学者,他率其团队开辟从内分泌角度研究中医学核心理论“阴阳学说”,研制成功“肾阳虚动物模型;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的沈自尹教授是国际著名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中西医结合理论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首创“藏象研究室”,开展中医藏象学说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其领衔的“肾阳虚证的神经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研究所的尚天裕教授是著名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家,其“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研究是卫生部首次中医中药研究成果鉴定会获得全国第一批医学科研成果之一,1980年就成为“我国在世界医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5个项目”之一;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急救医学研究所的王今达教授是国际著名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家,开创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研究,其发明的“菌毒并治”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疗效居世界领先水平;他领衔研制开发出国家二类新药“血必净注射液”,是当前治疗脓毒症、急性呼吸宭迫综合征(ARDS)、MODS等唯一有效的中药制剂,并纳入中国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哈尔滨医科大学著名中西医结合医学家、血液病学家张亭栋教授及其团队,是研究中药砒霜——院内制剂“癌灵1号”注射剂——亚砷酸(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主要创始人,亚砷酸注射液使急性白血病中最凶险、后果最致命的APL,成为最能被治疗的白血病,临床疗效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从而该药成为国际公认的治疗APL的首选药物;而该药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APL,成为全世界APL的标准疗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陈香美教授是著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肾脏病中心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他长期致力于IgA肾病为主的慢性肾脏病和老年肾脏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她领衔的“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研创及应用”研究项目,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以上举例表明:中西医结合科研,为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药学取得了显著成绩,更为人民健康做出巨大贡献!每一项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的诞生,都表达着中西医结合的优越性、创新性和必然性。都是中西医结合思维结晶!闪烁着中西医结合科技工作者中国智慧!他们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科学信念、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不断创新的科学思想,热爱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真挚情怀,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忍不拔奋斗精神!等等,为医学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典范。
“西学中”、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不仅对我国其他传统医药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示范和指导作用,又兴起了藏西医结合、蒙西医结合、维西医结合等研究,形成了中国各民族医药“结合医学”研究的走势。同时示范性引导出如日本、韩国、印度、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英国等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结合医学”研究,方兴未艾。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西学中”,国务院办公厅国发办[2017]63号文件《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攻读中医专业学位,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新时代的“西学中”人,应当本着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