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市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的困境与对策

2021-01-06雷晓峻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天水市景区一带一路

雷晓峻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741018)

为了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天水市在西部大开发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2020年,天水市制定了《天水市贯彻落实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的实施方案》,在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上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为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开发型、从观光消费型向综合效益型转变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时期,天水市应着力破解文化旅游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在积极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上努力走出一条文化旅游高质量创新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一、天水市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的现实困境

(一)文化旅游首位产业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首位产业是一个区域产业体系中最具主导性、竞争力和在区域经济中具有很大贡献度的产业。它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未来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十三五”以来,天水市委、市政府一直在着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首位产业,且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受全市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制约,文化旅游产业一直未能做大做强。与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度相当的酒泉相比,旅游收入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旅游创汇收入、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等衡量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指标均低于酒泉。可以说,作为全市的首位产业,其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带动和核心竞争力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距离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利用不够

天水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的资源条件,但长期以来,却一直存在着文化内涵挖掘利用创新不够,旅游资源开发整合推介不足的问题。天水市的五大文化资源,除了伏羲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由于历史遗存保护较好,文物价值较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开发利用之外,其余的三大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利用。大地湾文化主要是通过博物馆、遗址复原的形式对新石器时期的黄河文明、古人生活场景、古老建筑进行了介绍展示,以参观为主,对普通游客而言吸引力不强。三国文化、先秦文化境内虽有古战场、古墓葬等遗址,但开发不够,景区大多无规模、无特色,文化旅游价值不高。除了五大文化,天水市境内还有丰富的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名城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养生文化、乡村文化、宗教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庙会资源、体育资源、古树资源、名泉资源等等,这些可利用做文章的资源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就旅游资源而言,天水市各大景区内以及两区五县有不少可供开发打造的景点,但就是因为经费、交通等制约,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例如,位于麦积山后崖沟的雕巢峪、西北侧的罗汉崖、正南的香积洞,以及仙人崖后山的蝴蝶谷等等,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已开发的各大景点,例如麦积山、伏羲庙、南郭寺、玉泉观、大像山、水帘洞等景区,旅游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对自身资源价值的展示上,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较强的衍生产品则开发不足,“景点留不住客,游客花不出钱”仍是普遍现象。如何让这些馆藏文化在形态上更走近游客,以满足游客对交互式文化体验的需求,仍是当前天水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制约。

(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程度不深

从文化与旅游本身的融合发展来看,天水市虽然出台了《天水市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着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程度仍然不高。除麦积山石窟和仙人崖等少数景区天然的融合了文化价值与旅游看点以外,其他大多数景区依然是“旅游景区有看头没说头,文化景区有说头没看头”,文化和旅游始终是“两张皮”,不能如水乳一样紧紧的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文化旅游产品的研发上,天水市全力打造了大型情境体验剧《天水千古秀》,填补了甘肃省东中部没有大型旅游演艺的空白,创排拍摄了《天一生水》《麦积圣歌》《一画开天》《麦积山的呼唤》《苦乐村官》等优秀文化影视精品剧目,形成了具有天水特色的文化品牌。但除了《天水千古秀》的旅游市场效应还有待市场检验外,现有的文化旅游精品剧目还没有进入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仅限于周边区域,对旅游业发展的助推作用还没有凸显出来。此外,天水市文化旅游局虽已组建到位,但由于受长期以来条块分割、文化旅游职责权限不同等惯性思维的影响,职能业务也还不能实现“1+1>2”的深度融合。从文化旅游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来看,目前有一定融合基础的是农业、体育、影视和中医等行业,与工业、商业、传媒、科技、动漫等行业的融合还不够深入,融合中也缺乏创新创意和大项目引领和推进。从商养学闲情奇、吃住行游购娱新旧六要素来看,天水市文化旅游的产业链条是不齐全的、薄弱环节较多,新六要素市场发展几乎是空白的,旧六要素的市场竞争力则很低,其中购和娱链条极为薄弱,无论是新旧要素内部,还是新旧要素之间,融合程度都是不够的,且优化传统要素以及培育新要素的能力整体较低,完整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四)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一是随着天水大剧院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及天水市图书馆新馆、天水市文化馆新馆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天水市有了重大的、标志性的多功能型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即将大幅提升。但由于长期以来资金等要素的投入不足,全市文化事业底子整体较为薄弱,城乡文化“二元化”发展格局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县区大多村镇公共文化场馆设施较为简陋,农家书屋等文体活动设施利用率不够。偏远一些的村庄还没有村级图书室、健身器材等最基本的文化娱乐和健身设施,广电基础设施也较为陈旧。大多基层文化站还没有专门的办公或活动场地,常常与当地政府共用场地共同办公,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现状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天水市偏远一些的乡村和部分景区旅游交通通而不达的问题仍然存在,在整体上一定程度影响了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线路的优化整合。旅游大景区内也还存在部分道路等级低、养护和管理跟不上,以致主要节假日出现堵塞的现象,不仅影响游客畅游的质量和体验,而且还影响旅游景区和城市的形象。三是智慧文旅建设进展比较缓慢。旅游数据对接不畅,麦积山大景区票务、客流、停车场等数据至今未对接到全市大数据中心,智慧文旅建设项目也绝大多数未纳入智慧城市统建清单。涵盖机场、车站、景区、宾馆饭店、天气、旅游线路等旅游信息的基础数据平台,例如羲游网,便捷、全程、全面服务于游客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全市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的智能化不足。

(五)高素质人才缺乏

天水市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核心要素是人才,瓶颈也是人才。因为人才是文化旅游实现深度融合、创新创意发展的关键。同时,人才也是文化制高点打造中最容易被忽视的要素。从当前发展实际来看,天水市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缺四类人才。一是缺复合型的人才。例如,既熟知天水市五大方历史文化、又懂旅游经营管理知识,既熟悉文化旅游项目运作、又了解市场运作规律的人才,以及还能从事文化旅游创意、策划、研发、营销、文博、会展、电子商务等的多面手人才。就“十四五”期间全市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而言,不管是中小型文化旅游项目,还是涉及众多领域、专业、技术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其建设运营和管理,都离不开这些复合型的人才。二是缺各类领军人才。例如,从事音乐制作、戏剧创作、艺术表演的专业人才,以及地方民族文化展示、民间技艺演示、民间工艺品制作等方面的乡土艺术人才和能够讲好天水故事、能为天水代言的人才。三是缺基础型服务人才。例如高素质的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客房餐饮服务人员、交通导引接待人员等,其职业道德、服务技能、气质修养、个人形象、卫生习惯等,就直接影响着天水市文化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景区的重游率和整个城市形象。就文化旅游景区内的游乐项目而言,如滑雪、漂流、钓鱼、水疗、农家体验、ARAV等,其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讲解、设备的日常修理和维护等,就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指导和特殊服务人才的服务。四是缺高素质的导游和翻译人员。导游和翻译人员是天水市文化旅游行业的一个窗口。天水市各大景区的导游有一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旅游专业的教育,同时,对地方文化的研究、理解、把握也不到位,讲解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地方文化内涵得不到充分展示。天水市也缺乏多语种翻译人员,其中,既懂旅游专业知识和当地历史文化,又懂外语的翻译则更是少之又少。

二、天水市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的对策

(一)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首位产业

一是借全市及各部门编制“十四五”规划之机,统一布局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根据《“十四五”“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制高点实施方案》《天水市贯彻落实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十四五”期间天水市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的顶层设计,高标准编制《天水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天水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9-2030)等文化旅游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为天水市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和“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融合发展绘好蓝图、指明方向。二是强化文化旅游作为全市首位产业的意识,全面落实国家和甘肃省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逐步倾斜财政预算支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强文化旅游首位产业地位,充分发挥文化旅游首位产业的核心引领和带动作用。三是积极谋划储备和实施“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精心策划一批有一定规模和特色、市场前景好且带动能力强的文化旅游大项目,利用甘肃省文博会、敦煌文博会、兰洽会、伏羲文化旅游节等节会平台,加强项目的招商引资与推介力度。加快推进天水市文化馆新馆、天水市图书馆新馆、天水市博物馆新馆等项目建设工作,以及伏羲庙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南山片区吕二沟文化旅游综合体、岷山文化宫等项目进度,为天水市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提供有力支撑。四是进一步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促进创新创业平台和众创服务空间升级,为文化旅游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二)传承利用好丰厚的文化资源

一是在全市现有文化资源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提炼和多角度、多方式展示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三国文化、先秦文化,重点凸显天水市“祖脉”文化的源头性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展示麦积山石窟“东方雕塑馆”的独特魅力和石雕泥塑的独有价值;展现大地湾遗址7800年-4800年的人类史前历史遗存,还原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原生面貌;讲好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街亭、斩马谡、收姜维等三国故事,做好天水关、木门道、街亭、诸葛军垒等古战场和陇右第一重镇的三国文章;探寻秦人先祖在天水市境内的生活足迹,深挖大秦帝国十四代约300多年的崛起之路。二是全面系统研究、推介天水历史名人文化,筹建名人研究会,举办名人研讨会,修建名人场馆和遗迹,制作名人专题片、影视剧,打造名人精品剧目,开发名人文创产品,推动名人文化产业化、市场化、景点化,使名人文化在传承创新中进一步丰富天水市城市文化底蕴、延续天水市城市历史文脉。三是依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五过甘谷、沈遐熙等共产党人领导张家川回汉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邓宝珊将军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挖掘整理红色旅游内涵、经验、做法、成效,梳理汇总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研讨凝练爱国主义思想精髓,讲好红色旅游故事,不断完善红色旅游的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功能。四是整理两区五县民间文化,保护、传承雕漆、泥塑、手工丝毯、甘谷脊兽、安远宫灯、清水剪纸等工艺制作技艺,以及天水酒歌、秦安唢呐、秦安小曲、旋鼓舞、轩辕鼓舞、甘谷道情、张川“花儿”、 付川小曲等非遗文化,利用数字、信息、新媒体、人工智能等技术多渠道创新展示方式,结合现代理念融入时代元素,赋予民俗文化新的生命。五是加大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在市县区规划建设不同类型、规模的博物馆,组织实施博物馆“活态展示”工程,丰富展陈内容,活化展陈形式,加强文物藏品及展览的数字化展示,深入推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化项目建设,多角度呈现天水市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

(三)发挥好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

一是树立全域旅游理念,统筹考虑全市文化旅游发展,以中华始祖文化园、麦积山大景区、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骨架,整合两区五线旅游景点,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整体宣传推介,以点串线,盘活境内旅游资源,逐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开拓市场,把天水市真正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旅游大景区。二是推动卦台山伏羲始祖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保护好伏羲庙、卦台山、女娲祠、轩辕谷等遗存,高质量举办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扩大节会影响,创新举办方式,丰富举办内容,弘扬伏羲、女娲、轩辕等始祖文化,全力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三是注重品牌建设,持续打响叫亮 “羲皇故里·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人文天水·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陇上江南·麦积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大核心品牌,积极培育提升祈福圣地·大福武山、华夏第一县、轩辕文化旅游节、凤山生态公园、张家川关山文化旅游节等县域品牌,力争在“一带一路”沿线提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做好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办好有影响力的节庆赛事活动,以及影像丝绸之路(天水)国际双年展、天水诗歌节、“绿色催化专家智库和麦积山论坛”等文化活动;举办展览展会,积极参加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深圳文博会、西洽会、兰洽会,加快文化旅游走出去步伐。五是加快制作动漫电影《山海经·伏羲大帝》,不断修改完善旅游演艺剧目《天水千古秀》,开发夜游景区、夜赏文创、夜间演艺等多样化消费产品,鼓励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夜间开放,延长伏羲庙等市县区景开放时间,激活夜间旅游消费市场,培育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六是发挥甘肃省东部旅游集散中心、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和陇东南“祖脉”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成员作用,在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同时,与周边或沿线城市通过合作共享旅游资源,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共建丝绸之路旅游形象、旅游品牌,实现共同发展。

(四)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思路,遵循文化旅游市场融合发展规律,找准天水市历史文化和景区景点融合的最佳切入点,推动天水市文化旅游产业在多个领域实现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一是应尽快解决思想问题,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文化对于旅游而言是灵魂和创新的源泉,只有文化才能给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最深厚、最持久、最具魅力的元素。二是应紧密结合天水市历史文化、地方民俗创作生产有潜力、有特色的艺术精品,尽可能鼓励和支持原创作品。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作品的市场化转换。进一步打磨提升《天水千古秀》《麦积圣歌》《一画开天》《大秦文公》《关山月》《轩辕大帝》等优秀精品剧目,做好《天水千古秀》的宣传和旅游市场的对接,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着力推动其进入“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市场,实现和沿线城市的互动展演。三是引导支持飞天雕漆、汉唐陶艺、大漠行麻鞋、莹豪玉器等重点文化旅游企业走集聚集群化发展道路,充分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开发动漫、游戏、生活用品等文创产品,形成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鼓励支持一批创意企业研发数字虚拟文化旅游景点、景观,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感染力和体验感。四是深入实施“文化旅游+”战略,促进文化旅游与教育、医养、体育赛事、时尚服务、农业生产等深度融合发展,开发培育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激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动能。立足天水市特色餐饮优势,积极培育精品民宿,着力发展娱乐购物,扬优势,补短板,逐步完善文化旅游全产业链条。五是推进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立,深化文化旅游企业所有制改革,统筹文化旅游内部职能,消除文化旅游各自为责、各管一块的旧有工作思维,实现文化旅游职能业务新的融合。

(五)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

一是“十四五”期间,随着天水市图书馆新馆、天水市文化馆新馆的建成使用,发挥好天水大剧院、天水市图书馆新馆、天水市文化馆新馆文化文化主阵地作用,同时,在政策、资金上适度倾斜,有重点地增加对偏远贫困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家书屋、文体活动设施等的利用率,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的运维工作,建成无线、有线、数字微波、卫星接收等多种方式并用、全市连通的数字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努力缩小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距。二是在现有立体综合交通网的基础上,着力畅通重要交通干线连接景区的道路,实现从机场、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出口到主要景区交通的无缝衔接,例如,实现机场车站与旅游公交的零换乘、高速出口直达景区等;进一步提高通往边远村镇、景区的道路等级和质量,力争以便利的交通促进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线路的打造;配套开通市区到3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主要乡村旅游点的公交线路或旅游专线,合理增加旅游旺季公交班次,畅通市县之间的旅游大交通;加大景区道路和游步道改造升级,实现景区内游览便捷、通达、顺畅。三是在机场、车站、景区、主城区等客流集散地,设置具有咨询、接待、租车、预订等功能的综合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方便自驾游、徒步游游客获取当地旅游服务等信息;完善高速公路、市县内交通主干道沿线景区、旅游村、餐饮、车站等旅游标识,尽可能实现旅游标识牌的全覆盖,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导引服务;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景区硬件维护,新建或改建一批特色旅游厕所,修建不同规模的生态停车场、智慧停车场,加强景区供水供电、应急救援、垃圾污水处理、安防消防、餐饮住宿等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四是加快智慧文旅建设步伐,主动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手段,提高智慧文旅水平。加强与工信、商务、交通、公安、环保、气象、测绘、统计等部门的信息合作共享,创建智慧文旅城市、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乡村、智慧园区,发展文化旅游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等新业态,建立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数字文化体验馆、公共数字文化驿站、E自驾智慧旅游平台。

(六)积极培育引进文化旅游人才

一是对全市文化旅游人才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摸底,弄清楚全市文化旅游人才的数量、结构、缺口等基本情况,建立全市文化旅游人才数据库。在摸清人才家底的基础上,根据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文化旅游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二是整合教育资源,加强与甘肃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联合,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培养基地,有针对性的培养文化旅游后备人才,例如,培养一批能讲好天水故事、树好天水形象的金牌导游、翻译和解说员;发挥现有乡土特色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批市县级非遗传承人、创意人;通过邀请知名专家授课、组织旅游专题培训、选派年轻干部挂职锻炼、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全力提升文化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行业技能比赛、岗位技能培训、岗前年审培训、全国导游等级考试等形式,全面提升景区、饭店、宾馆、旅行社等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形象素养。三是组织实施文化旅游人才引育工程,将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等人才纳入引才范围,通过举办人才专场招聘会、“订单式”培养、借助网络媒体平台等方式,引进专业文化旅游人才;通过合作开发旅游项目、共建旅游景区、聘请专家顾问等形式,吸引集聚文化旅游领军人,以项目落地带动人才引进,以项目建设运营带动人才集聚;发挥柔性引智效应,吸引大学生村官、文化旅游管理和专业人才、旅游职业经理人等群体回乡创业;邀请、聘请国内、省、市著名文化旅游专家,组建文化旅游发展智库,充分发挥其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为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注入更加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四是出台更为精准的支持政策,加大对舞台艺术精品、优秀书画作品等的投入、资助、奖励、补贴,提升文化人才、艺术团体出成果、出精品的积极性;完善人才激励、评价等体系,加强卫生医疗、子女入学、住房保险、配偶安置等基础服务保障,解决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天水市景区一带一路
三个好朋友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