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哲学思考
2021-01-06周囿杉
周囿杉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222)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1]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书写的历史,是我们党在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认识论指导下,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一、中国道路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是“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并随着社会历史实践的丰富发展,不断赋予历史唯物主义新内涵、提出新范畴、展现新思想。
中国道路的成就是遵循社会历史发展基本规律的结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样本。深入考察中国道路的历史意义,可以更加清晰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贡献。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政治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我党始终强调先进理论指导的原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依据我国不同时期的国情制定,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复兴行进在正确的轨道上。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关头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独特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一化三改”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4]。初级阶段论、两个没有变、新发展阶段[5]的重要论断,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是我们认识当下不能脱离的基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形成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6]我们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发展进步,从根本上说,就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以生产力标准来评判一个政党的历史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有力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并建立起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顺利实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在新发展阶段,习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7]。只有坚持科技创新,才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助力,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习总书记说:“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8]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上的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是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中国道路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正是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我们党的长期奋斗中,把群众观点贯彻和运用到具体实践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始终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人民谋利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自觉实践、创新实践、成功实践。开辟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社会主义新境界,就是要把思想、路线和体制从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保证中国道路与时代趋势相承接,与实践要求相一致,与人民利益相融合。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判断的标准同样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确立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
中国道路的特性表明世界历史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融合。中国道路对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后发现代化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变具有示范意义,对从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前途命运具有独特意义,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方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自觉运用和主动实践,具有本土性,同时又不限于本土化。因为中国特色与历史规律相连接,合乎规律的社会发展是超越地域、超越民族的。我国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正是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普遍性的坚定自信。
中国道路的发展赋予历史唯物主义新的内涵。中国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包含着党和人民百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凝结着中国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为历史唯物主义之树常青提供了新鲜养分。应把道路自信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增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出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的信念,全面深刻认识当代历史的新变化新问题。
二、中国方案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中国方案是我们党运用唯物辩证法,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解决国家发展中新问题提出的,是遵循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复兴的重要理论支撑和动力,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开拓创新。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恩格斯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10]。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运用历史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制定并实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方案。
我们党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以史为鉴、以史育人、以史咨政。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发表演讲时提出世界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等待给出中国方案,他说: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们党始终用历史思维观大势,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明确三个问题:我是中国共产党(我是谁),我不忘初心(我从哪里来),我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我到哪里去)。
我们党善于运用战略思维方法把握全局,从长远看当前、从全局看局部、从整体看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第一次系统全面提出持久抗战总方针,对全国抗战战略指导产生积极影响。习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势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和科学论断,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思想引领和行动方案,是中西方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党善于运用系统思维聚合力,以系统论原理为指导,凝聚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邓小平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中国大地上谋划了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从沿海到沿江再到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全方位立体式开放格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习总书记同样非常重视运用系统思维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们把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各方面力量支持疫情防控作为重要保障,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战略格局”[11]。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永恒发展的。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12]。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伟大的建设成就;又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出发,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建设方案,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建设推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时,运用创新思维方法促发展,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在总书记看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13]他始终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4]。习总书记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立足中国具体国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切实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一系列事关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们党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运用矛盾分析法为世界上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我们党善于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937年夏,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讲授《矛盾论》,又撰写《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既做到了全面看问题,又做到了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就现阶段中国发展而言,我们党善于运用辩证、法治、底线、精准思维方法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制定中国方案,并积极实践。
我们党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抓根本,既注重运用“两点论”,又注重运用重点论。习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正确把握好‘加减乘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去’、主动‘降’、全力‘补’”[15],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我们党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方法求善治,积极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这是运用法治思维方法求善治的重要举措,目的是实现思维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使全社会自觉学法、知法、用法、守法,以法治眼光、法治方式、法治方法想问题办事情,使国家在法治的轨道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真正建立对法治信仰和敬畏的法治社会。
我们党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谋主动,科学设定最低目标,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争取最好结果。从坏处准备是用底线思维方法谋主动的前提。只有对事物发展的最坏结果进行预判,才能守住底线;底线失守,往往意味着满盘皆输。但守住底线不是目的,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努力,推动事物内部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争取最好的结果。习总书记注重运用底线思维搞好经济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风险;依法治国,牢固树立法律红线;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线;外交战略,坚定不移维护自己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我们党善于运用精准思维方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习总书记曾说:“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量身定做、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16],做到“六个精准”[17]。8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正是运用精准思维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习总书记同样运用精准思维布局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疫情防控重大胜利,以中国效率、中国速度展现出中国方案的中国智慧。
我们党的百年辉煌历程,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实践过程中,自觉学习并具体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是根据客观需要确定选择不同方法的过程。也是在最根本层面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创造性运用的结果。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看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具体方法、制定不同方案化解危险、解决难题、克服矛盾,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强调的人的主体能动性之所在,彰显出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智慧。
三、中国实践是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坚持这种统一,归根到底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密切结合起来。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8]
在这一次伟大飞跃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并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毛泽东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19]。进一步发展的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习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0]
在这一次伟大飞跃中,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核心的邓小平理论、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核心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注入新的活力,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全面深化改革有重大突破;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港澳台工作有了新进展,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
在这一次伟大飞跃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时代的重大课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它源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22]
习近平提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把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坚持正确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用经过实践检验和发展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结语
一百年犹未老,一世纪正青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是站在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之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发展实际的有力证明,是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理论创新、兴国要务、执政为民、依法执政、从严治党执政规律的过程,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入研究、透彻分析和科学总结,集中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能凝聚各方力量,特别是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