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进路

2021-01-06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格局产业链高质量

李 倩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中国 香港 999077)

[提要]习近平针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新发展格局理论,这是我国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的基本遵循。深入学习新发展格局理论,要把握其科学内涵,认识其必然性、现实性,探讨实现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才能沿着既定的目标奋斗,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0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并多次就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重要论述,形成了新发展格局理论。这一理论的形成,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国在新发展阶段谋划和开展经济工作,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因此,深入学习和领会新发展格局理论,并把它贯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新发展格局理论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

新发展格局理论是在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的。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6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作出系统阐释,阐明了许多关键问题,是新发展格局理论确立的基础,从五个方面奠定了新发展格局理论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首先是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动力问题解决不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其次是协调发展。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协调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个阶段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发展不协调、存在诸多短板也是难免的。第三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第四是开放发展。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也经历了3个阶段。只有改革开放阶段,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才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历史经验表明,大胆开放才是正确的方向。第五是共享发展。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习总书记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8月25日,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座谈会上强调,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从新发展理念到新发展格局,这既是四年多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理论认识的升华。由此形成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的遵循。

二、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世界发展大势所趋具有历史必然性

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理念下,深刻认识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机遇、战胜挑战,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立足本国优势,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是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内在要求。自人类从农耕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科技创新及与之相联系的产业革命已经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几个阶段。现在,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围绕智能技术和智能产业主导权的国际竞争异常激烈,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因此,我国要抓住机遇,立足本国优势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力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技术成果改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这既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将为全球企业发展开拓新机遇。

构建经济全球化新秩序,重塑经济全球化新动力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产物,这决定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经济全球化达到了一个高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得以形成。近年来,逆全球化沉渣泛起,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兴风作浪,严重阻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面对逆全球化浊流,我国必须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着力释放内需潜力,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动能,稳定全球经济循环,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作出重要贡献。

稳定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势在必然。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一些国家借口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和实现经济复苏,提出制造业本地化的战略诉求,以政府提供资金补偿方式帮助制造业回流,个别国家利用极限施压手段打压别国,这些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不利影响。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全面推进复工复产,为全球经济增长提振信心;我国努力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积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但有助于加快中国经济增长,而且有助于为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世界经济注入信心,为世界共同发展创造新机遇。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调整发展战略势在必然。我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充分利用要素价格低廉优势和出口导向战略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然而这条发展路子已越走越窄。靠跟踪和模仿技术已经难以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万美元,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大大减弱。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变化,转变发展思路,调整发展战略,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成长阶段使然具有现实可行性

根据经济成长阶段论,一个国家经济质量的提高,必须符合经济成长的阶段。目前,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切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做出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逐步融入并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带来的机遇,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对提升我国生产能力、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国际大循环所蕴含的外部需求,有效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这是确立新经济阶段发展格局的基础和依据。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日益低迷,增速放缓,国际大循环的动能减弱,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由2007年峰值的大约10%下降到2019年的1%左右,外贸依存度从2006年的64.5%下降到2019年的35.7%,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8.6%下降到2018年的0.85%。与此同时,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达89%,其中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从2010年的37.3%上升到2019年的57.8%,经济增长以国内需求为主导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

在内需作用逐步凸显的时候,注重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因为当前的内需为主体不仅在规模上有待进一步扩大,而且在结构上也有待进一步优化,质量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在从外需拉动为主到内需拉动为主的转型过程中,内需拉动主要来自投资驱动,居民消费贡献虽然有所增长,但速度在放缓。数据表明,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从2010年的18%左右下滑到2019年的8%左右,与此同时,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较快,且家庭债务对消费已形成了挤出效应。因此,这种内需拉动亟须在质量、结构和可持续性方面实现进一步的改进。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看,超大规模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从外需拉动为主转向内需拉动为主,既是必要的,也完全可能实现。一般而言,较小的经济体即使在进入发达国家水平之后,经济仍会长期保持着较高的外贸依存度,如新加坡、荷兰、芬兰等国家,近年来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319%、154%和56.1%。较小的经济体之所以始终存在较高的外贸依存度,是因为其国内市场规模制约了内需拓展的可能性,无论是企业的生产性需求,还是居民的消费性支出,都受到规模限制,因此很难通过国内需求提供足够的增长动力。但大的经济体,如美国、日本等国,外贸依存度长期都在20%左右。像中国这样的经济大国,具有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工业生产门类和绝对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国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需求和居民消费升级都具有极为广阔的拓展空间。如果始终以外需拉动为主要动力,一方面会抑制本国产业链现代化和价值链高端化发展,另一方面,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也使国内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一旦全球贸易环境恶化或趋向保守主义,就会影响宏观经济稳定性。转向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促进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意愿。

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其核心是促进经济活动的畅通和连续。畅通包括国内各个环节、各个产业、各个部门、各个区域之间的畅通,也包括国内与国外的经济联通。目前逆全球化思潮涌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反复,避免经济活动的中断和分割是重中之重。因此,要保持产业链的安全和供应链的稳定,坚持以创新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发展的主动权,最现实的路径就是:

(一)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正值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我国采取的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发展方式,加速了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推动了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形成了我国一些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对国外的依赖,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这些都对我国产业升级和产业安全形成较大的制约。完整的创新链是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一系列活动及其主体组成。推动国内大循环,首先要畅通产学研之间的联通,打通我国科技创新的市场障碍,构建自主可控的创新链:即面向企业和产业需求,加大我国基础性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整合科技力量,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设立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或实验室)和中试平台,为企业和产业提供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解决方案。同时,还要组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通过创投基金等金融手段,构建自主创新的市场容错机制,培育一批采用国产技术和设备的产业群,为国产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建立市场空间,为自主创新“最后一公里”铺路架桥。

(二)加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建设,确保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产业发展呈现本土化、区域化趋势,尤其是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以后,全球产业链进行调整和重构,直接影响到我国产业链的安全和稳定。一方面,发达国家推进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回缩国内;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提速,要素成本攀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不断减弱。链式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基本形式,发达国家的打压与制约,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与争夺,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建立在全球产业分工基础上的产业链形成了制约。加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建设、维护产业链安全是保持我国产业体系完整性和发挥竞争优势的重要一环。具体来说,就是防止低端产业链被过早切割,要充分依托我国巨大市场及其需求层次的差异、国土幅员广阔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促进多层次的产需对接,调整产业布局。避免产业链在高端断裂,要在经济发达、人力资源丰富的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科技型产业,完善国内产业配套体系,形成替代进口的技术储备、装备储备和产品储备,确保我国产业发展协调与产业链畅通,避免产业链中断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损失。

(三)增强本国企业的合作力度,扩大国内市场空间。全球产业分工网络是以大企业为中心、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网络。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企业以加工贸易为主,大多数企业经营规模、专业化协作与国际同行相比有较大差距,缺乏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的“链主”企业,中小企业之间分工协作主要发生在产业集群,本国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力较弱。这导致我国供应链协同管理能力不强,产能过剩矛盾较为突出。同时,受疫情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畅通大中小企业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国内供应链,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国内市场空间。

(四)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不是要关上国门,而是将我国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有机嵌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之中,让其成为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增强不可替代性。以产业需求和技术变革为牵引,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利用我国在部分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先发优势,增强“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以对外投资和产品输出带动中国设计、中国标准输出,增加技术服务价值,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位势。此外,我们还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增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黏合度,逐步实现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提升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给我国对外开放带来的新机遇,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与相关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适应新发展格局要求,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未开放。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国内自由贸易实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促进形成对外贸易新高地,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及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猜你喜欢

格局产业链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格局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