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1-01-06何亚蓉
何亚蓉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一、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涵
(一)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
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革命为开端的工业革命就在欧洲大地上普遍地推广开来,一些国家通过完成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率先一步进入了资本主义国家统治世界的流行浪潮中。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技术,同时也提升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资本家在资本利益的驱使之下,认为自然界存在的理由就是为其提供一切物质生产资料,他们贪婪地向大自然理所应当地掠夺一切资源,从不在意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因为他们活动的唯一判断的价值标准就是实现资本利润的无限扩张。“资本”的确给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十足的发展动力,但是它也加快了自然灾害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频发速度。马克思曾说:“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1]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就是在资本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资本主义国家肆意妄为,为了追求财富和自身利益大肆掠夺和破坏自然资源,最终造成了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的悲惨事件。生态环境问题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而慢慢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2.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引发的社会矛盾。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早已赤裸裸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引起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导致社会矛盾冲突激发。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资本主义制度是激起社会矛盾,导致阶级对立与冲突的根本原因。生态环境的不断被破坏日益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尤其是直接威胁到社会最底层即工人阶级的生存与发展状况。资产阶级在资本利益的驱使之下,他们从事一切活动的价值判断依据就是实现资本扩张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工人艰辛的生活环境资本家却忽视不管。马克思认为,这些都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和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马克思对煤矿工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写实报道:“矿井坑道内氧气不足,空气中充满尘土、炸药烟、碳酸气和含硫的瓦斯。因此,这里的矿工从30岁起就几乎都患肺部疾病……大大缩短了这些人的平均寿命。”[2]
(二)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的基本内涵
1.和解之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首先要承认自然的优先性,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的自觉能动性。一方面,人要依靠自然才能生存和发展。从人类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人类是随着自然界不断地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自然产物。那么,大自然孕育了人类,生生不息、不断繁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3]。大自然给予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物质条件,人类与大自然共生共栖。另一方面,大自然在人类社会才能寻找到自身存在的终极意义,换句话说就是自然依赖于人。因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任何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独立于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客观存在物,但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对象恰好又是大自然。旧的唯物主义没有真正抓住真正唯物主义实践的根本,没有把人的实践活动理解为一个对象性的活动,只是把自然界的主体理解为一个没有人的实践活动参与的纯粹客体。在纯粹观念中的自然界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与人发生了关系的自然才是真正的、现实的自然,才是有意义的自然,而没有人类劳动参与的大自然对于人类来说根本没有任何的价值。因此,自然依赖于人,向人生成。
从人类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对于自然界每一次胜利的征服和利用,到最后都会成为人类对于自身的伤害。因为我们每一次征服和利用的胜利成果都会成为人类自食其果的鲜明表现,都很有可能变成整个自然界对人类或大或小的自然伤害和各种报复。人类与大自然一直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二者相互依存、互相依赖。我们只有清晰地认识和熟练地掌握自然界具有的客观规律,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可以在发现和认识规律的基础之上,与我们人类身边密切相关的大自然和谐地相处。除此之外,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充分地给予大自然以关爱、尊重和保护,给予自然界应有的地位,并且合理地充分利用自然界本身的客观规律,努力使自然界充满生机,造福人类,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和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有所行动,使得人与自然也“代代相传”。人类与自然界的真正和解,实质就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4]。
2.和解之二: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解。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和解”生态思想从发现到最终思想成型,都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实质就是对人与自身关系的一种本质和解。学者岩佐茂曾指出:“人类活动发生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二重关系’中,所以,环境思想研究不光要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视野,也必须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纳入视野。”[5]因而,我们要想更好地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就一定要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解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都看成是其生态思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诸多生态领域的专家研究成果都可以了解到,人类当前最看重的生态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我们人类与自身的关系问题。我们在生态思想研究的过程中要意识到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和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同气连枝,实则是一个关联问题,由此我们也就可以清楚地分析出两者之间的矛盾解决以及双方的和解关系极为密切,不容混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生产一个物质或者产品的阶段中,同时也就会生产出我们需要的一定生产关系。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就必然需要从自然界中去获得一些生存的必备物品,那么,在这个获取物品的过程中,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无法得到,就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帮助或合作才能完成,也就是人类的“氏族社会”关系更易生存下去,那么,随之出现的社会关系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人与人彼此联结的社会关系来克服人类自身的局限性,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出现以后就必然地影响着人与自然的诸多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在学术界一般地认为包括两类: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从经济领域的角度来说根本就是利益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关系之下,资本剥削和资本“奴役”比比皆是,眼里只有金钱关系和资本利益,这样的资本家往往都不会考虑其经济生产和交易活动会给他人、社会和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他们的所有行为都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那就更加不会考虑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后世子孙的利益。所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大多数都首要考虑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一味地强调经济利益只会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加剧社会矛盾。当人与人的关系达到和解时,人与社会的关系必然会得到更好地解决。
3.“两个和解”的辩证统一关系。
马克思曾说:“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6]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人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人类在生存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与大自然的联系和交流,这种联系同时也会引发人类的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前提,通过人类自身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可以反映出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人类的生产关系如果结构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最大化地使用人类的生产力,就可以更加合理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存、生产、生活的一系列物质资料,在这一获取的过程中就必然会形成碰撞和交流,从而联结成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必然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就形成密切相连和不可分割之势。
马克思说道:“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人相异化,同样也使在人之外的自然界同人相异化。”[7]这就恰好证明了异化劳动分裂了人与自然的内在同一性,使得人与人本身异化、人与自然相异化,这两者的关系不断冲突,最终演化成为根本对立的矛盾关系。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冲突、对立、以至于失衡,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资产阶级的出现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保障,让异化劳动根深蒂固,无法彻底消除。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归根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当代的“生态危机”就是通过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激化来表现出人与人利益关系的矛盾。在生产力偏低的原始社会,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和态度是十分崇敬和极其畏惧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一定是奴役关系。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人类越来越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特质,从而提高了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能力,也极大地提高了自然界被人类征服和利用的概率。同时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和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肆意地开采和大量掠夺自然资源已经成为了常态,最终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剥削与压迫的关系。人们对于财富和利益的渴望加剧了对大自然的掠夺,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对大自然不可修复的破坏,从而超出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因而,生态问题从根源上来说就是人与人的利益关系紧张的深刻反映。
二、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征
(一)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的基本原则
1.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平衡原则。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无论是从历史发展进程还是从当代生态环境来看,都凸显出一个重要原则: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平衡原则。恩格斯曾写道,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意大利人肆意地砍伐树木开垦荒地,进而直接导致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日益的恶化。无数个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实例摆在人类面前,看到日益失衡的生态困境,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独到的想法:一是生态平衡原则的理论基础就是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理性认识与合理利用的能力。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也曾提到,人类面对自然规律的理性思考就是要正确认识这些自然界的规律,让这些规律可以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而服务,从而在合理地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和前提之下不断地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二是生态平衡原则的实践基础就是人类该如何解决迫在眉睫的“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一大难题。人类遭受到的多次自然灾害就是在敲响一次又一次的警钟,通过沉痛的代价来明确警告人类一定需要时刻注重生态平衡原则,人类必须对自己在自然界的行为有一个或远或近的后果预计,以此来确保人类持续健康地继续生存下去。
2.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原则。
马克思表示:“人对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人的关系。”生态环境被不断破坏和日益恶化究其根源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矛盾激发和严重恶化。同时,马克思也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剖析人与人关系的外化表现正是“资本”,而资本的本质就是对剩余价值和利益的不断追逐,进一步揭露出这一表现的实质就是针对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经济利益冲突和对人类社会自然资源的霸占以及对社会关系的恶意破坏。卢梭认为,人类和谐的社会关系被破坏主要是由于利益的相互斗争、相互竞争与相互争夺,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竞争关系所引发的各种利益冲突,不仅加剧了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而且也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关系,破坏了人类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所以在这一认知基础之上,人类就应该深化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相处原则。
(二)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的主要特征
1.人本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实现人类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两个和解”思想的最终价值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特性。“两个和解”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出发,揭露并且消除人与自然、人与人自身关系矛盾和异化的社会现实根源,两大关系发生质的飞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征服、掠夺和被征服、掠夺的矛盾对立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压榨、剥削与被压榨、被剥削的不平等关系,这两大矛盾关系将在未来稳步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逐渐得到缓解、恢复并逐步达到和谐的关系状态,实现真正的“两个和解”。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中介就是自然人的所有本质力量中最接近核心的一种力量——劳动,它本身就是贯穿在自然和人类之间能够直接运用的一种力量,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人的创造力和独特个性的本质力量。劳动需要不仅是人类的生存手段,也是人类迈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力量。“两个和解”思想中“以人为本”的特殊属性,正好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正好符合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人本性特质。
2.辩证性。
“辩证统一”贯穿于“两个和解”思想的每一处内容,其辩证精神更是深刻地融入其中,马克思审视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时,着力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汲取其中的辩证统一思想。由于自然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劳动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必然达到辩证统一,所以“两个和解”中的生态思想既反对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观,同时也不认同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观,这两种生态观念都过于极端,有失偏颇。坚持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观念过分强调人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自然界在人类历史社会中的独特性,过于追求人类当下的片面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和整体的社会效益,显露出人性的自私本质,人为地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而坚持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观念则认为人与自然的地位完全平等,忽视了人是主体和自然是客体的辩证关系,把人看作是一个抽象的而非具体存在的客观个体,忽视了对人类的基本物质生产和生活需求以及对利益的追求。但是“两个和解”思想既看到了自然的客观规律,同时也看到了人类作为主体的物质需求和利益需求,考虑人类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利益,我们应该承认自然的先在地位,遵循客观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人类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积极地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目标的实现,这才是闪烁着理性光辉的“辩证统一”生态观。
3.科学性。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是经过无数次辨析和论证的科学理论,它不仅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凸显的时代难题,而且通过其系统的理论来指导生态社会实践,尤其是它的思想超越了那个时代,前瞻性地为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科学性”同样也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的思想特征,这一生态思想蕴含了自然科学的基本理念——尊重自然界的运动发展规律。但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并不是一味地要求人类机械地去遵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是要求人类要将自然界纳入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既要更加正确、科学、合理地充分理解和尊重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发展规律,又要注重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存在的基本功能和内在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物质交换”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解。只有实现“两个和解”,人类迈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人类才能科学合理地调配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短暂的眼前利益,应该更多地考虑人类未来的长远利益。
三、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的实现路径: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剖析了生态危机出现的根源问题和实现“两个和解”的方法路径,以独特的批判视角和为当前我国阶段性深入推进绿色生态与绿色文明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一方面,这一生态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哲学意蕴,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而且指出我国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从根本上实现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协调、持续生长的现代化社会,通过高质量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方式来真正实现更高级的社会现代化。另一方面,绿色生态文明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两个和解”思想实践的必然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我国建设现代生态社会文明的一条通衢大道:“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我国的生态文明的建设致力于尽快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生态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积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凸显“两个和解”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二)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的价值追求:坚持理论自信
审视“两个和解”生态思想的理论逻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通过反思和批判资本主义的制度,才能迈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地实现“两个和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是造福人类的基本保障。”[8]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建设是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他们都具有相同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属性,在这一社会制度之下,实现对人的本质的占有和人在自然界的生存。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致力于剖析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其最终发展目的就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着“两个和解”生态思想的理论精髓,最终的目标也是要实现两大关系的和解。“两个和解”生态思想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弊端,为人类提供了解决两大关系问题和解的理论思路和实践路径。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对绿色生态文化理论的自信,“两个和解”生态思想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