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解郁中医治疗对食管早癌的临床研究
2021-01-06胡正聪
胡正聪
(四川省苍溪县中医医院,四川 苍溪 628400)
0 引言
食管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危害极大。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食管癌而死亡的患者在20 万左右。食管癌的肿瘤分期不同,疗效也有较大差异。以手术治疗为例,早期癌5 年生存率90%左右,而中晚期癌5 年生存率降到20%-30%。进行食管癌发病机制分析,人体食管黏膜正常上皮细胞在多种体内、体外的因素作用下逐渐发生癌变。目前对于正常上皮发生癌变所需要经历的时间没有定论,通常而言,发生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人群,发生癌变的时间可能长达数年,而早期癌到中晚期只需要经历1 年左右。疏肝解郁中医治疗对食管早癌的临床研究,有助于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内容,进一步完善理论研究体系[1]。本研究对疏肝解郁中医治疗对食管早癌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在本院接受诊断以及治疗的食管早癌患者100 例。其中男58 例,女42 例;年龄26-63 岁,平均(52.28±3.91)岁;病变位置:食管上段34 例、中段34 例、下段32 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在接受病理活检后,食管早癌得到确诊;②存在恶心、反酸、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③具有完全的病历资料;④了解本研究内容、方法、目的等,配合度较好,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②重要脏器功能受损;③存在凝血功能异常;④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
1.3 方法
食管早癌的中医治疗重点放在治标实,原则为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降逆润燥。对患者病症虚实进行辨证:偏气结,血瘀未甚,通常表现为邪实正不衰[2]。辨病位:本病病在食管,且与其他多个脏器密切关联,如肝、脾、胃、肾。通常情况下,患者有吞咽困难症状,食道梗阻,胸闷不畅,且随情绪改变症状轻重也有改变,病位集中在食道、肝、胃;口咽干燥,消瘦,食物下咽困难,舌红少津,病位在食道、肝、肾;病变时间较长,吞咽困难症状加重,有清水样呕吐物,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食道、胃、脾为主要病位。辨在噎在嗝:噎以食物吞咽受阻为特征[3]。噎是导致嗝的主要根源,食物嗝拒不下,无法吞咽,直至流质饮食不能进,随着病情发展,还可导致全身衰竭。
肝郁气滞。主症:多为早期食管癌,胸胁胀痛引及背肋,头晕目眩,泛吐清涎,梗阻一般不严重,或与情绪有关,食欲不振,咽部不适。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治则:疏肝理气,开郁散滞[4]。方药:疏肝健脾汤合四逆散加减。若气郁甚者,加苏梗、木香;食欲不振者,加砂仁壳、陈皮、健曲、山楂、麦芽;胸胁胀闷而痛者,加木香、青皮、陈皮、枳壳;吞咽困难加威灵仙、赤芍;痰多加半夏、茯苓、旋覆花、代赭石;咽喉痛加山豆根、射干;胸背痛加延胡索;口干、津伤明显者加玄参、石斛[5]。
1.4 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并发症:责任护士对患者术中术后情况仔细观察,发现并发症及时做好记录。对于术中出血量比较多的患者,止血难度比较大;若术后24-72h 发生出血,患者呕吐鲜血或是呕吐物颜色为咖啡色、有黑便等,提示出血,需要高度警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术中颈胸部皮下气肿、术后胸部CT 显示气胸、纵隔气肿等,均可导致穿孔。
食管狭窄率:术后3 个月进行食管镜、X 线食管钡餐造影检查,统计这些患者中发生食管狭窄的情况,并对患者的病变占管周面积进行统计,对以上二者的相关性实施分析。
远期效果:监督提醒患者分别在术后2 个月、6 个月、12 个月复查胃镜,对疗效进行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版本为SPSS22.0,将χ2作为检验本研究数据的方法,用“%”进行计数资料的呈现,当P<0.05 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
本研究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出现,其中发生出血10 例,占10.0%,1 例术中发生穿孔,占1.0%,9 例在术后出现胸骨后疼痛,占9.0%,有10 例患者表现为腹痛,占比10.0%,发生食管狭窄24 例(24.0%)。以上患者除食管狭窄,接受对症处理后病情均得到有效缓解。
2.2 食管狭窄
病变部位占管周面积的比值越高,则患者发生术后狭窄的概率也随之升高。
2.3 远期疗效
术后2 个月胃镜检查结果显示,100.0% 的患者均实现创面愈合,无复发;术后6 个月发生局灶性复发1例(1.0%),该患者为早期食管癌,手术切除病灶不彻底,导致复发,在治疗后病情改善;术后12 个月有1 例(1.0%)贲门病变的患者,经病理活检,为癌变前期,及时给予手术后获得治愈。
3 讨论
中医学中,可将食管癌归于“噎膈”范畴,其病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对外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经络和脏器中蕴藏邪毒。分析内因,主要为阴阳失衡,正气不足,气血不畅。机体被外邪侵袭,而正气不足,给邪毒可乘之机,侵入人体的脏腑、脉络,致使气滞、血瘀、痰凝,造成病理改变,由此发病。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6,7],如长期酗酒,饮食较烫,嗜食辛酸燥热之品;精神因素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张景岳认为,忧思过度会损伤脾脏,导致气结,进而造成津液输流受限,汇集成痰液。肝郁气机失于宣畅,致血行也不流畅,渐瘀成“死血”。痰瘀互结,在食管中对食物下咽产生阻碍作用,日久发病。噎膈日久,耗气伤阴,精血被夺,形体消瘦,大便不适,多属肿瘤晚期。
中医的辨证论治:中医在食管癌的辨证上,主要是察其虚实。实则气、血痰或其互结集阻塞于食管而出现各种症候。虚者多因体质素虚或病程延久,由实转虚而出现津液、气血亏损的各种症候。但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才能受邪,以致气滞、血瘀、痰凝相互交结,形成肿瘤。自古以来,历代医家治疗“噎膈”都将疏肝解郁作为重要治则[8],如李中梓认为“大抵气血亏损、复因悲思忧恚”,疏肝解郁为治疗食管早癌的关键。由于此类病症缺少典型症状,很多患者在有明显不适痛苦症状才引起重视,导致病情延误,已进展到中晚期,手术难度大,且需要辅以放疗等,预后也往往不理想,容易复发和转移,让患者遭受极大身心痛苦,影响治疗信心[9]。为此,除了做好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外,给予心理干预也尤为必要,可以帮助患者纾解负性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同时良好情绪也有助于机体免疫力改善。比较适用的中药方案为逍遥散合二术郁灵丹化裁,也可在补益脾胃主方中酌加郁金、延胡索、香橼、佛手、苏木、莪术之类,达到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的功效[10]。
疏肝解郁中医治疗食道早癌以脾胃为本,注重进行脾胃调理,促使脏腑功能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对胃酸反流做好预防,减少食道损伤[11],在此基础上运用抗癌解毒、祛腐生肌、祛瘀生新等法,有效缓解症状、抑制肿瘤生长。加强情志护理,能够让患者治疗信心增强。通过多管齐下,疗效显著。用药总体上疗效独特,在临床上经得起考验[12]。由此可见,疏肝解郁中医治疗对食管早癌具有较高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