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的哲学探析

2021-01-06黎明泽

探求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央党校治校党校

□黎明泽

党校在党的事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1](P1)习近平高度重视党校工作,2007 年至2012 年,习近平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多次亲临中央党校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又多次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并围绕党校办学治校进行了许多新思考,提出了许多新思路。这些重要指示,系统阐释并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办党校、依靠谁办党校、如何办好党校、办好党校有什么用”等重大问题,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新形势下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的发展过程

早期担任地方党校校长的时候,习近平就十分重视党校工作,在党校校园建设、功能定位、队伍建设、后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部署[2]。担任中央党校校长之后,他对党校办学治校的思考更加系统、全面、深入。回顾来看,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逐渐成熟的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积累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至十八大)

习近平担任中央党校校长以后,多次对党校工作作出批示指示,经常到校参加主体班开学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校地位作用、党校任务职责、培训主要内容等方面对党校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一是强调了党校的地位作用。在2009 年5月13 日举行的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指出:“中央党校是我们党最高层次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3](P129)在2009 年11 月12 日举行的中央党校2009 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他要求“进一步发挥包括党校在内的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3](P174)。在2010年5月12日举行的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他明确中央党校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3](P197)。二是明确了党校的任务职责。在2008年10月26日开幕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他总结了改革开放30 年来党校工作的宝贵经验,并从教学布局、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教师和人才队伍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在2009年9月1日的秋季开学典礼上,习近平进一步明确了党校“培训和教育党的干部”“研究党的建设,总结党建经验,探索党建规律”[3](P154)的职责。三是规范了培训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担任中央党校校长后不久,在2008 年3 月1 日举行的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出“各级党校……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发挥应有作用”[3](P29)。在2008 年5 月13日举行的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师资班开学典礼上,他要求“领导干部到党校进行脱产培训,既要学习理论、掌握新知、认识真理、探索规律,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又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自身修养,改造主观世界”[3](P30)。在2010年9月1日举行的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他要求“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3](P215)。在2011 年9 月1 日举行的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他明确领导干部“重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还要学习做好工作需要的其他知识,包括历史知识”[3](P242)。在2011 年11 月16 日举行的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他对学员提出了“加强调查研究”[3](P256)的要求。在2012年5月16日举行的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他专题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并就领导干部如何做实事求是的表率提出了要求。

这一阶段是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的思考较为集中的时期,作为中央党校的校长,习近平从党校办校原则、地位职责、教育培训内容、理论研究重点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为进一步擘画党校办学治校的宏图大卷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系统集成阶段(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校工作更为重视,进一步明确了党校办学的根本原则、完善了课程的结构设计、提出了质量立校的方针,对党校办学治校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更长远的谋划。

一是明确办学根本原则。不仅专门制定修订了关于党校工作制度文件,而且时隔7 年之后专题召开了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在2012 年7月17 日召开的全国党校校长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重申“把党校姓党作为党校各项工作的灵魂”[4],提出了“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为党校发展明确了方向和要求。2015 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第一次在文件中明确把党校姓党作为党校办学的根本原则。在2015 年12 月11 日开幕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深刻阐明了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重大意义,而且围绕如何把党校姓党这一根本原则如何贯彻落实到党校工作方方面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二是完善课程结构设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对党校课程结构进行了规定,明确规定党校应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主业主课,并且这两类课程在教学安排中不低于总课时的70%,其中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20%。这一要求,鲜明彰显了党校教育的本质属性,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校教育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大大提高了党校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三是提出质量立校方针。2012 年7 月,习近平在全国党校校长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坚持质量立校”的重要原则,要求“要坚持高标准办学,把质量立校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抓手,努力提高教学科研质量。”[5](P28)

如果说,习近平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是一种思考的积累,那么这一阶段就是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重要指示的内涵化拓展、系统化集成和制度化升级,不仅大大提升了党校办学治校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而且对于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三)丰富提升阶段(党的十九大以来)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虽然没有专门围绕党校办校治学发表重要讲话,但是在他出席培训班开班式的多次讲话,其实蕴含着对党校办学治校的新要求。这一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两个大局”出发,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要求,不仅是对学员参加党校学习培训的具体要求,而且是对党校教学培训内容和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和深化。

一是时空特征更加明显。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丰富知识素养、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把握,做到“三个一以贯之”[6]。二是思维能力更加突出。2019 年1 月21 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在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进一步要求:“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7]三是政治要求更加凸显。2019 年3 月1 日,习近平在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不仅要求“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8],而且还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8]。2019 年9 月3 日举行的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进一步要求“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9]。这些看起来是对学员的要求,但何尝不是对党校丰富教学内容方向的指引、对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鞭策。

在这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巨大变化,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求,对党校办学治校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极大地充实和发展了他关于党校办学治校重要指示的内涵,使党校姓党原则更为牢固,党校办学方向更明确,治校力度更加从严。

二、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观点鲜明,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系统性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涵盖了目的论、主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等哲学范畴,分别从理论上厘清了为什么办党校、依靠谁办党校、如何办好党校、办好党校有什么用等重大问题。

(一)目的论维度

目的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主要是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生存”是一种和同为生命体的动物的“存活”不同的活动,因为他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正是人具备了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才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10](P273)。“人的解放”[11](P16)和“自由发展”[11](P294)就是无产阶级矢志不渝追求的最终目的。可以说,目的论贯穿于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当中,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普遍的解释力。对于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而言,毋庸置疑也蕴含着强烈的目的论思维。在2008 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要求“党校教育必须适应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要求”[12]。在2015 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各级党委应该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我们党的这个独特优势保持好、发挥好。”[5](P6)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机遇前所未有,任务也十分艰巨。现实中存在的诸多亟待破解的矛盾和问题,处处隐藏着的世所罕见的风险和挑战,都是制约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隐患。作为党的事业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党校为党分忧、为党出力责无旁贷。办党校为了什么?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为了什么?这已经不是一个仍需厘清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亟待用行动回答的现实问题。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重大意义进行的深刻阐述,明确了党校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主体论维度

主体是伴随着生命诞生而出现的哲学命题。但在主客体的关系上,是否注重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分野。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构成生产力的诸多要素当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因素。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直接把“人”这个因素直接指向了“人民”,形成了科学的人民主体论。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的系列重要指示,充分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的思想营养,并结合党校这一特殊场域进行了许多创新性的阐发。他指出:“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资源。”[5](P22)当然,这类人才不仅仅是对于教师而言的,而且涵盖了党校教学、研究、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重要主体。他还强调:“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5](P23)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凸显了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的主体论思维。习近平还针对当前党校教师普遍存在的“先天不足”和“倒挂”问题,要求根据“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5](P23)。这“两个不一般”的具体实际,要求采用“不一般”的要求和建设力度,包括始终自觉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培育大家名师;通过挂职锻炼、加强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能力;组建兼职教师队伍等等。为了激发党校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19 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还明确要求“逐步建立既区别于公务员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符合党校(行政学院)发展特点的教师管理体系”[5](P25),并通过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习近平关于党校教师和各类人才建设的重要论述,从主体明确、队伍培养及其动能激发等方面为党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

(三)方法论维度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主要是回答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目标的问题。如果说把目标作为要到达的“彼岸”,那么方法论就是行动主体从“此岸”通过“彼岸”的桥梁、船舶或者其他工具。党校在新时代担负着助推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重要使命和职责,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进行了深入阐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坚持根本原则,即党校姓党。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归根到底取决于能不能坚持好党校姓党、能不能把党校姓党贯穿党校工作始终”[5](P6),要“做到党中央要求干什么,党校就坚定干什么”[5](P11)。党校之于党,就如同毛之于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坚持党校姓党,才能真正回答了党校来自谁、为了谁的问题,才能完成好党赋予党校的使命。二是坚持根本方法,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1943 年11 月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如今已经成为党校的核心价值。2012 年5 月16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就专门阐述过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习近平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3](P276—277)这既是对学员的要求,也是对党校工作的指示。当前党校的工作,应当立足新时代这个最大的实际,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党员干部队伍的需求。三是坚持基本方针,即从严治校。在2015 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强调:“各级党校要坚持把从严治党要求和从严治校方针结合起来,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把校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严格党校校纪、校规。”[5]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通篇充盈着习近平关于从严治校重要论述的精神,并在新增的“校风和学风建设”一章中要求“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校规校纪”[1](P22)。四是突出两大内容,即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习近平针对党校一度出现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党校“党校不同于一般的高等学校,也不是什么兴趣俱乐部”[13]“如果党校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主课放松了、甚至荒废了,搞了很多其他方面知识、技能、兴趣的东西,那就会喧宾夺主,甚至会在政治方向上发生偏差。”[5](P13)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如何办好党校指明了方向。

(四)价值论维度

价值论是关于某一行为或者事物功用的哲学学说,主要考察的是客体(行为或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马克思在研究商品价值基础上,提出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概念,认为商品之所以会有价值,就在于其“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14](P51)的属性。作为因党而设、依党而办的学校,党校在哪些方面满足党组织的需求?价值如何体现?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进行了系统阐述。一是补钙壮骨、立根固本。习近平对干部成长十分关心,认为“既要学习理论、掌握新知、认识真理、探索规律,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又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自身修养,改造主观世界”[3]。“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15]。党校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3](P215)“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5](P5)。二是理论总结、理论创新。党的功能定位,不仅限于干部教育培训,而且还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习近平明确要求,“中央党校及全国党校系统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发挥应有作用”[3](P29),并认为“党校在推进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方面肩负着重要任务和崇高使命,具有其他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3](P87)。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希望党校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为发展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努力……在研究上多下功夫,多搞集成和总装,多搞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三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当前社会思想多元,“噪音”“杂音”不绝于耳。习近平要求:“党校要……认真研究、宣传、阐述党的思想理论……更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坚持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净化‘噪音’‘杂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5](P21)这些重要论述,不仅充分说明了党校对于干部成长的功用,而且在理论创新和宣传方面对党校的功能提出了新要求。

三、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的哲学要旨

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的系列重要指示,虽然时间跨度大、主题多元、内容丰富,但其内部观点之间联系密切、逻辑严密,整体而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党校事业薪火相传,从1924 年最早的两所党校——安源党校、北京党校创办开始,至今已走过近百年历史。不同时期的党校,根据当时党的使命任务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党校办学治校提出过许多卓有成效的理念、措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党校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的系列重要指示,从党校办学治校历史经验中汲取了充分的营养。比如他多次谈到对“实事求是”校训的理解、他对毛泽东关于“看齐”名言的重温等等,都是对历代党校人办学治校经验的一脉相承。但不仅于此,他不墨守成规,还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党校办学治校的理念原则、课程内容、师资力量等进行创造性发展。比如将“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上升到党内制度文件层面;对课程内容定位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两大重点;明确党校教师讲课有纪律有禁区;把党校确定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对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进行制度性安排;严格学员管理纪律等等,都是对党校办学治校理念和制度的极大丰富和发展。

(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理论源于实践并反过来指导实践,二者是统一的关系。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全部是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根据党校实际提出来的。在他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对中央党校重大决策亲自过问、亲自部署,经常到基层调研、参加学员座谈,对党校发展实际了解十分全面深刻。担任总书记后,他多次到中央党校调研并亲自授课。可以说,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是产生于党校实践基础之上的,蕴含着强烈的实践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具有了理论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成为指导党校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习近平在治国理政当中,始终坚持用唯物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来看待问题,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6](P11)。在党校办校治学方面,强调要紧紧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全局开展工作。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要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5](P5)这个最大的实际。同时,习近平也十分重视辩证法的运用。2015年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他指出,党校科研既要“鼓励和支持解放思想”,又要“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科研上既要多搞“集成”和“总装”,又要多搞“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关于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不能搞一刀切”;队伍建设要专兼结合等等许多精辟的论述,都是其辩证思维的深刻体现。

总而言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学习探讨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的系列重要指示,不难发现其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成熟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个涵盖目的论、主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等哲学范畴的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系统完备并且具有深刻哲学要旨的科学体系,是党校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对党校事业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中央党校治校党校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湿 地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
走近党外干部“中央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