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激发音乐情感表达的有效途径
2021-01-06刘雅琴
□刘雅琴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共鸣是音乐表演的最终目的。在掌握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表达音乐的情感,通过表演使音乐的传递者和接受者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这个过程是抽象的情感反应。在情感共鸣中激发了音乐接受者的情感表达,从而形成了音乐传播的良性循环。激发对音乐情感的表达是这个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从音乐的本体形态入手探究作品情感根源,在音乐多元应用领域中感知层次丰富的情感张力,以此来探寻激发情感表达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达到对音乐作品的充分表达和情感共鸣。
一、探索音乐本体形态
音乐形态是其在固定的历史时期内包含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之间形成的一个完整体系的存在方式。[1]其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是作品创作灵感的主要发源地,音乐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在特定情境中酝酿并萌发出的,作品所包含的主要因素都是为了诠释其中心思想。因此对于作品本体形态中音乐基本要素分析和作品的历史溯源是解读作品感情内涵的基础,也是表达作品主题思想的主要依据。
(一)音乐基本要素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包括:题目、歌词(声乐作品的内容)、节奏、音乐术语、调式调性、旋律、曲式结构、艺术风格等几个部分组成。这些要素与音乐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有着直接关系,能充分显现出作品的情感表达要意。
大部分作品的题目都直接呈现了作品的主题内容,直接写景的如《雨中岚山》,抒情的如《春思曲》,都能从题目中感受到其音乐情感表达倾向。声乐作品中题目与歌词是紧密相连的一体,歌词是作品的主题展开,具有诗歌的韵律韵味,在与音乐旋律融为一体后无疑加强了音乐的传播功能,[2]题目与歌词是音乐作品的主题中心思想。节奏是主题思想情感表达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常规性的节奏都有其特定的感情表达范围。以《摇篮曲》为例,所熟知的《摇篮曲》有勃拉姆斯、莫扎特、舒伯特所创作的,还有中国传统东北民歌《摇篮曲》。这几首歌曲有着一致的主题思想,在节奏、速度方面三首外国的作品都是要求行板(中慢)的速度,东北民歌《摇篮曲》则是要求慢而轻唱的力度和节奏。可以看出这几首作品在节奏要求上都是围绕着“慢”展开的,在力度上都是以“弱”为主。《摇篮曲》安静、祥和的情感氛围是主要表现特点,“慢”的速度和“弱”的力度是诠释这一情感中心的重要手段。所以,音乐的表达要素与人的内心情感都具有起伏变化的动态性和特定的感性空间氛围。
由此可见,作品的节奏与情绪、情感、力度是相对应的,在节奏、情感、力度相互映衬中来表达、润色主题旋律。旋律的调式调性渲染出不同的音乐色彩,以此表达不同情感倾向。在音乐若干要素的配合中凸显作品的艺术创作风格和创作特点,以曲式结构为主体建构布局,为作品的题目、歌词所表达的情感而服务。
(二)音乐作品历史溯源的重要性
很多作品的产生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时代因素,通过对作品的追根溯源来感知作品的历史脉络,以音乐的角度认知历史,以历史的视角来感知音乐作品的厚度。如歌曲《长城谣》,其历史背景深厚,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抗战作品,创作者是著名的作曲家刘雪庵先生,这首作品被广泛应用于实践表演中。作品的创作本意源自于一部描写 “九一八”事变后人民流离失所的电影《关山万里》而创作的插曲,但在电影即将上映前夕爆发了“七七事变”,导致电影不能如期放映,随后在全国人民奋起抵抗外敌入侵的浪潮中这首激奋人心的歌曲得以传播。机缘巧合下,正值青春年华的周小燕担任了这首作品的领唱,并灌制唱片传播到国外,由此掀起了华人抗击外敌入侵的浪潮。通过探析作品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国仇家恨,同时了解了创作者刘雪庵先生和领唱者周小燕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爱岗敬业的精神[3],德艺双馨、为人师表的“先生”榜样[4]。由此,对作品树立起多维度情感的理解和表达,从历史的视角来探析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感情和时代价值,充满了历史的厚度以及理性和感性表达的深度。
二、拓展音乐多元应用领域
古人云“声音之道,与政通矣”,音乐与时代是同进步、共演变的。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中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音乐的应用也跨越不同领域范围趋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一)音乐应用在不同情境中的情感表达
音乐作品应用在不同情境中展现出音乐情感色彩多元的发展趋势,其中器乐作品的多元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器乐作品只有情绪张力的呈现,没有歌词主题思想的限制,因此这种情绪张力应用范围可以与相应故事情境来交融,共同营造情感的表达。这种形式的创作是同一音乐作品呈现在不同情境中的情感表达,也可以称其为三度创作,即欣赏者对音乐情感感知和认同的再次表达。歌剧《乡村骑士》间奏曲具有浓郁的情感张力和层次丰富的艺术色彩,被运用于多部电影故事情节中。歌剧的创作者是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剧情讲述了乡村少女桑图扎发现自己的丈夫图里杜与旧爱罗拉旧情复燃,两人因为罗拉的事情发生了争吵,图里杜无情地将桑图扎推倒在地后愤然离去。妒火中烧的桑图扎将图里杜与罗拉的事情转而告诉了罗拉的丈夫。这段间奏曲就是在这个故事情节之后演奏的,失魂落魄的桑图扎游走在乡间的路上,此时音乐响起,表现出女主角的悲伤、彷徨无助,不知不觉来到教堂看到村民们正在虔诚的做礼拜,环顾四周发现了图里杜与罗拉在教堂里眉目传情,桑图扎的心像被撕裂开一样,伴随着间奏曲连续强力度的弦乐,表达了桑图扎此刻矛盾重重、波涛翻滚的内心。
姜文导演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美国传记电影《愤怒的公牛》、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的经典电影《教父Ⅲ》当中都用了这段配乐。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音乐被分割成小碎片,代表了男主角马小军对少女米兰暗恋的情愫。在影片结尾,马小军因为与米兰爆发冲突而被孤立,此时整段的间奏曲响起,表现了马小军孤独、悲伤的内心世界。同时,音乐在《愤怒的公牛》中表现了一代拳王杰克·拉莫塔的辉煌与落寞,在《教父Ⅲ》中以浑厚而浓重的悲伤基调渲染了二代教父迈克尔失去女儿的悲痛和孤寂的晚年,电影用独特的手法使歌剧音乐与《教父Ⅲ》进行了完美融合,将戏剧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5]
(二)音乐改编创作的情感表达
将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创作,是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探索和创作,包括改编音乐的风格、节奏、歌词、旋律、唱法等各种形式。
相同作品采用不同的唱法,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也是各异的。郭兰英演唱的《我的祖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戏曲唱腔的特点。而龚爽在《耳畔中国》中演唱的《我的祖国》,将这首作品进行了再度创作和演绎,采用民美结合的唱法,表现了大气从容、优美庄重的艺术特点,两位表演者对歌曲的演绎突出了不同年代的艺术特色和情感导向。在郭兰英演唱的版本中,歌曲置身于战争年代,“深深地融合于战争背景之中,深刻的、悲壮的”[6]情感色彩,表达了对革命烈士崇高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龚爽的演唱将旋律走向进行了局部改动,作品以优美从容的歌声、开放性的旋律走向表达了民族自信和祖国蓬勃发展,繁荣昌盛的自豪感。在时代的浪潮中,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地位的稳步提升,是音乐自信表达的源泉,而《我的祖国》这首作品在不同年代中的艺术表达正是对于时代特点的艺术实践诠释。
音乐是一个灵活的情感表达变体,其中蕴含的每一个因素都具有可变性,将其运用于不同的情境,以适合的形式改编、整合之后充满着任何情感表达趋向的可能。这是音乐表达的延伸和扩展,在多元发展的社会视角中,音乐多元化的发展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以多元视角分析音乐的情感,增强了对音乐立体思维的理解和应用,树立了音乐的整体情感表达的形象。
三、音乐情感激发的有效策略
情感存在于人的心中,而音乐唤起了人的内心情感。音乐所产生的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情感是心理现象,两者具有差异性。同时,音乐与情感都是在时间的发展中展现和变化,两者都存在力度、色彩、强度的动力性运动规律,这些共同点就是两者得以沟通和相互表达的纽带。从作品和表演者两方面为切入点来展开分析,将自身情感浸润在音乐作品的表达中,从而调动表演者内心深处潜藏的情感来表达作品是其主要的实施途径。
(一)音乐本体形态的主题思想激发人的内心情感
在对音乐作品的历史溯源中将情感体验进行命题描述,以此激发表演者内心再现相关情境、情感的记忆。在丰富情感感知能力积累的基础上这种由内至外的情感记忆再现可以唤起心理层面深层次蕴含的情感,并将此情感再运用于音乐表演中。音乐作品的情感都是源自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无论是表达笑、哭、忧郁、矛盾,各种情绪的表现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因此表演者记忆的运用和情感调动是音乐表达环节的关键,将自我与所调动的情感置身于表演情境中,才能将表演者的情感与作品相融、相交流,以此来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情感存在于人的心中,音乐唤起了人的内心情感,同时情感不是单一的局限于一个音乐作品中,而是多元、立体的存在于各种音乐表达形式中,从各个视角表达了情感丰富的层次性。
(二)音乐多元化领域应用拓展了作品情感维度
对音乐作品的形态研究是情感表达的根本依据之一,在对其情感因素研究透彻的基础上扩展至多元应用领域展开探索、对比的思考。首先是对于专业领域中音乐作品相关名家表演的欣赏和模仿,以此来提升表演者自身的审美能力。另外是对作品其他相关艺术形式表达的研究,包括电影、电视、音乐剧、戏曲、歌剧等。例如歌剧《白毛女》,其艺术表现形式还有芭蕾舞剧、电影、京剧等,同样的题材以不同的载体来表达,如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相同的主题思想表现出多样化的艺术特征。在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的艺术修养,并且对自身情感激发也有重要的作用。最后,有针对性地对音乐的多元化应用领域展开比较,在多元化应用领域中对情感的激发丰富了其情感感知层次,提升了情感表达的能力。例如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的咏叹调《香烛已燃起》音乐表现了露琪亚在杀掉新婚丈夫之后精神崩溃而发疯的情景,而音乐经过改编之后应用到电影《第五元素》中,其极富未来高科技感的影视画面和美声唱法间的相互融合激发了音乐接受者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体验层次,扩展了音乐的表达维度,由外至内激发了音乐情感表达。
情感是音乐表达的灵魂,以内心情感的激发为发端,结合表演者的技能,由内至外将音乐作品逐层达到质的提升与主题思想的升华。
(三)采用表演技能与理论体系并举策略效果明显
音乐作品情感的激发和表达蕴含在音乐理论体系与音乐表演技能的融合之中,提升技能和强化理论体系构建两者在音乐表演中是并重的,表演技能是音乐作品的支撑架构,理论体系是其深厚根基,情感是整体建构的主题思想。在音乐作品表演中,技能与理论体系相辅相成,形成了完整的音乐作品表达,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是作品的灵魂。因此,表演技能和理论体系的构建也是激发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
音乐理论体系是作品的情感来源,从作品本体形态的研究中了解最根本的情感发端,在对作品发展应用的剖析中感知其情感的层次性和渲染性,树立对音乐立体化的审视思维和情感感知积淀。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表演,以稳定的技巧激发表演者的表达倾向,建立表演准备状态,可以说积极的准备状态是激发作品情感表达的重要驱动。这里的情感表达是具有表演倾向的情感准备,包括作品的情感把控以及对表演行为的一种积极应对的情感,是具有舞台展示性质的综合性情感准备。在准备状态下呈现音乐作品的表演,表演中作品情感是具有发展和延续性的,随着音乐的发展表演者所呈现出的音乐前期形象也在激发和驱动着表演者后期情感的发展变化,也就是在技巧和理论相融合的基础上对于情感进行再度激发,同时监督和调整所呈现的音乐表达,这个环节中情感的激发具有延续性和发展性的特点。音乐理论底蕴赋予了表演者充沛的情感和音乐修养,良好的技能技巧展现了情感的跌宕起伏,知识底蕴与技能技巧共同激发了表演者音乐情感的表达。
这个阶段中的情感表达不是初涉音乐作品时的情感感受,而是上升到艺术表演层次的音乐情感表达;不是单纯的情感、情绪的激发,而是融合了高超的表演技能与深厚音乐修养的艺术行为展示,是感性与理性的兼容,是音乐表演的最终呈现,也是艺术工作者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四、结语
音乐的本体形态和拓展应用更侧重于表演者对作品的感知和其内心的情感激发,而技能与音乐理论底蕴的结合发展了表演者对作品情感的艺术性表达,使作品拥有了艺术生命力,增强了作品的传播性和时代价值。完整的音乐情感表达所树立的形象是立体的、多维的,以历史的视角、发展的眼光剖析作品,从表演者的技能和艺术修养来建构其对作品情感表达的实施载体,简言之就是对音乐表演的准备和表达。在对作品和表演者两条路径的深入探究中诠释了音乐作品的艺术情感,使作品呈现出细致而不失整体性的特点,同时表达了表演者鲜明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