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体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优化
2021-01-06郭素萍李建平
□郭素萍 李建平
(1.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计算机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9;2.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机械制造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9)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和关键环节[1]。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辅导员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根本方式和基本表征,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和心灵沟通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媒介和特殊载体。提升辅导员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能力,成为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新要求
互联网改变着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话语方式。作为高校大学生,他们是“数字化生存”的最早体验者,他们已习惯通过网络了解世界、表达自我和体现个人价值。互联网的发展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途径、新方式和新要求。
新媒体的超时空性可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固定时间、固定空间、固定人群的教育界限。其高度的开放性、自由性、虚拟化,海量的信息和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可充分发挥网络参与者最大限度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满足其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工作诉求。
新媒体的网络交互性可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空洞机械说教的形式,它的“无边界”“去中心”和“泛话语权”等特性,唤醒了学生独立自我的话语表达权利和寻求平等尊重的互动式的深度沟通需求[2]。
新媒体的个性化可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刀切”的现实困境。其多元化的网络传播形式,可根据学生年龄、性别、思维方式等的差异,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从而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多元化话语诉求。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新困境
新媒体时代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话语场域和话语方式,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媒体所呈现出的开放多元的话语语境,也使得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新媒体的交互体验性对辅导员话语主体的挑战
在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中,辅导员总是占据主导地位且享有一定的话语权威,话语垄断现象严重。在话语输出中,由于辅导员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接受特点、内在真实需求、接受程度缺乏细致考量,照搬思想政治教育的老方法,只是一味输出,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这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没有生气,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用的发挥。
以博客、微信、微博等为主的新型大众自媒体,营造出信息、思想、价值的多元化,它具有消解传统叙事的政治中心和权威崇拜的特征。互联网的实时交互性,承认网络中每个参与者都是主体,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和平等对话的权利。这一特性势必改变着传统教育中教育者的话语主体地位和角色定位[3]。这就要求辅导员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提升“以人为本”价值理念,遵循互联网的依存法则,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浸染和多元价值的平衡中,转化自身的角色身份,从旁观者变成知识的参与者、制造者和传播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实现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体验信仰的力量和内心的认同。
(二)新媒体的隐蔽渗透性对辅导员话语内容的挑战
作为离学生最近,对学生状态最了解的辅导员,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他们常常是凭借自身的政治权利,按照预先设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运用相应的教育方式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而且由于辅导员身份的多重性、工作的复杂性,在应对多样化的事务性工作和学生教育工作时,在工作优先度上把时限性上刚性和质量上外显性的事务性工作优先于教育性工作。这就造成辅导员在与学生的话语沟通中更多的围绕着事务性工作展开,即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是来源于政治领域和历史领域,缺少对学生现实生活微观世界的解释和关注,这将导致话语政治性色彩浓厚,话语单一保守而枯燥乏味。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自我意识强,视野开阔但价值观尚未定型,对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不良风气缺乏全面科学的分析判断能力,当他们接受辅导员强制灌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反差时,他们就会对辅导员宣讲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内在的抗拒和反感。当不良的政治意识和极端思潮通过网络“糖衣炮弹”的美饰潜移默化的误导学生时,学生会不自觉地被隐逆性话语深刻影响,甚至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代言人”。这就需要辅导员层层梳理、抽丝剥茧,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将主流社会价值和思想政治观念辐射、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
(三)新媒体的多元共享性对辅导员话语能力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多种信息资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满足了青年大学生多元化的话语需求。大众传媒带来丰富信息和便捷沟通方式的同时,也成为了西方价值观、意识形态渗透争夺的重要场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着话语挤压和核心价值弱化和话语权被消解的困境。
如何在网络话语中对西方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做强主流舆论,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了新时代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为了应对社会现实中内生与信息共享外引的社会思潮,高校辅导员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动权、主导权和控制力,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语言符合系统和价值观念系统的统一,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内容的同时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老问题进行有力回击,帮助学生构建起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三、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实践路径
高校辅导员要在新媒体时代多样话语形态中发挥价值引领和满足学生价值诉求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实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变革。
(一)积极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为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导主体的辅导员,个体内在的人生境界和话语修养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育人效果。
1.明确职业角色定位。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作为高校辅导员的首要工作职责。角色定位和岗位职责决定其承担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承的重要使命。新时代辅导员要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装心里入头脑,自觉运用马克思基本理论、观点和方式来阐释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实困惑和思想问题。同时要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做到真正的学思践悟。在辅导员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能够让学生在网络多元化的价值纷争中找对方向,站稳脚跟。
2.提升职业道德修养。辅导员自身的道德品行和个人品位潜移默化的影响,带动着“三观”未定型的学生。因此需要提升辅导员自身的道德修养。首先需要加强传统文化素养,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成果进行积极的认知、借鉴、吸纳和转化。在学习中增强自身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能力。其次提升革命文化素养。要深刻领悟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延续,是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伟大实践中革命精神的凝练和升华。辅导员要在把握时代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践行革命精神,提升对于革命建设实践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最后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素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综合集成,是凝聚全国人民精神力量的内核。辅导员要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对多样文化产品进行理性的批判,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二)努力转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客思维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话语理念直接影响着话语传播内容和话语形式。辅导员要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好话语这一载体,必须首先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
1.对话范式由文本向人本转化。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域中以什么样态呈现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属。传统思想政治体系中,辅导员和学生处于“主客对立”“一元主体”的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看成是“授—受”过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处于“缺场”的状态。[4]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正改变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途径,消解着辅导员的话语主导权。高校辅导员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性,必须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独立完整且自身具备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放弃居高临下的行政命令式的训导灌输,摒弃主客两分、主客对立的对象性思维模式,真正从“文本式”向“人本式”的话语范式转变。构建起辅导员、学生两主体之间和谐共生的交互关系与对话交往模式。
2.对话模式由主客体向主体间转化。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常用自上而下的材料转述、独白式、规范约束式样的工具属性式的话语,在这种话语范式中辅导员是话语行为的发出者,处于话语的中心地位,而学生是话语行为的接受者,处于“失语”的被动地位。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的去中心化扁平化,人人都成为网络的平等参与者。这就要求辅导员充分重视学生话语的主体性,详细考察他们的价值取向、研究他们的话语偏好和需求特点,从单向灌输向双向对话,从控制话语向互动话语,从独享话语向共享话语进行转变。通过创设包容开放的教育心理环境,在求同存异中把教师的道德示范与学生的情感共鸣结合起来,从而使得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能够让学生入脑入耳入心。
(三)努力构建以学生现实生活为指向的话语内容
互联网的发展要求辅导员必须紧扣网络时代脉搏,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在近距离接触中找到学生成长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按照生活化、人文化、时代化的原则,构建起立体、动态、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构建生活化的话语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属于教育话语,它具备教育话语的一般特征,承担着传播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责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载体以及受教育者诉求的多元化,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政治话语、文件话语、口号话语和权利话语等官方文本话语。教育者需要跟随时代脉络、关注个体的现实生活和利益需求。在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意识形态中心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关联,尊重差异,做到体验性、参与性、针对性和目的性的结合,在满足不同学生群体文化诉求的基础上,构建起与学生同向同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紧紧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坚持“生活第一性”原则。全面了解新时代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性格和行为特征,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焦点问题以及普遍感兴趣的话题,把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深切文化底蕴与民族精神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建构起既有主流价值的思想引领又有热点事件的追踪评析,既有“大英雄”的英勇事迹又有“小人物”温情故事的“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从而使得辅导员的教育既有理论高度和深度,又有历史广度和生活维度,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实实在在地紧贴学生生活目标,充满学生生活气息,满足学生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诉求[5]。
2.构建日常化的话语体系。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担着将党的思想政治宣传话语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且普遍认知的青年式的话语任务。辅导员需要围绕学生的生活,加强对话语理论的研究,增强话语表达艺术,提升自己二次话语转化和阐释能力。
辅导员要立足于对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关怀,善于从学生具体感性的日常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素材,在日常关怀式的话语交流中借鉴吸纳学生正向积极的话语内容、话语符号和话语风格。在话语系统上吸收和借鉴大众流行文化,将严肃的政治话语体系转换为生动活泼、平实质朴和简洁扁平且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相连的话语体系。在话语风格上,运用集政治性、时代性、大众化、严谨性为一体的话语表达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生存与发展的深度关怀,在最广的维度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和认同度。
高校辅导员要明晰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发展机遇,提高自身战胜任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和水平,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