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字的演变

2021-01-05张雨鹤

人物画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摘 要:对字义来源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文字的理解,朝代的不断更迭随之而来的词性的变化、字义的演变,进而导致了字义的不断演变,本文主要通过描写“赤”字的字义演变并尝试说明字义演变的原因,了解远在几千年前的文字意义,这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字义的记忆,进而提高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可。

关键词:“赤”字;字义演变;原因;传统文化

一、字义的演变

时代的浪潮下万事万物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文明的进步也随之带来了汉字的简化和字形的规范化。关于“赤”字人们使用起来一般比较书面化如:面红耳赤(取其基本义“红色”)、赤手空拳(取其光着、空着之义)、赤子之心(取忠诚、纯真之义)、财政赤字(在计算中出现差额,会计处理过程中需要用红字书写,也就是“赤”字)。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合集》中选录了将近80年的已箸录和未著录十五殷墟甲骨文拓片、照片和摹本41956片,其中29418片中记载:“癸丑卜暊贞:左赤马其(利)不烈?”(问左边的红色马匹是不是快而不烈)从中可以看出“赤”的古意是“红色”也就是说,在我们可溯源的范围内,“赤”字最早是代表颜色,在这里也可以看出人类在三千多年前就对颜色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书面上有一定的规范。

此外,从甲骨文“赤”字的字形入手,甲骨文中“赤”字上面可以看成是“大、人”字,下边可以看成是“火”,人在火的上面被烤的红红的,无论是熊熊大火还是火苗都应该是红色的,即赤为红色,古时有空净无物之义,这也为后来的“空着、光着”之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至今“赤”的异体字都是“灻”,“赤”字是“红色”是可以理解的。西周早期麦方鼎有“麦赐赤金”,其中的“赤金”指的是红铜;到了西周中期,卫簋有“赐赤市(黻)攸(鋚)勒”,赤黻指红蔽膝,显然这里的“赤”指的也是“红色”。《易困卦》中提到“困于赤绂。”郑注:“朱深曰赤”,这里的“朱”是指鲜红的、明亮的,使用久了、旧了、不明亮了,色彩暗淡了之后叫“赤”。以上所论证的例子在西周时期多用于祭祀的器物,其义多为形容词“红色”。

春秋《左传》中说:“晋伐秦,获秦谍,杀诸绛市。”“谍”即“赤”,即“斥”,指的就是斥候,发展为名词的用法是一种中国古代军中职事,古代军中侦察敌情的人,一般分为步兵和骑兵。战国楚宋玉《钓赋》中“饵若蛆螾,钓如细针,以出三赤之鱼于数仞之水中。”可译为:“鱼饵用蛆、蚓、鱼钩如细针,在深沟大壑里钓出三尺大鱼。”这里的“赤”通“尺”,是一种数量单位。为量词的用法。《庄子》中的天地篇曾提到:“帝游乎赤水之北。”《博雅.释水》中也有类似的用法:“仑虚,赤水出其东南陬”这两处的“赤水”都专指水名。《列仙传》中说“赤斧,巴人。”这里的“赤”专指姓氏,姓赤,可以看出“赤”字已经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周礼秋官》:赤犮氏。注:赤犮,犹言捇拔也。疏:捇拔,除去之也,这里的“赤犮”是动词拔去、除去。东周时期“赤”已经不是单一的形容词,已经演变为量词、动词的用法,“赤”字的字义扩展,使得其字义更加完善,用法更加多样,逐渐走向字义的“成熟期”。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中说:“其色赤。”注:“赤者,心色也。”是形容人红光满面,“赤”字的用法更加日常化。《周礼考工记画缋》中说:“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这里的“赤”指的是“赤方、赤位”,类似于东汉时期许慎《说文解字》中对于“赤”的解释:赤部,“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凡赤之屬皆从赤。昌石切。古以“赤”为南方之色,后因以赤指南方,如: 神话中的南方之神赤帝、赤方指南方,指代方位。 《尚书 顾命》也有对“赤”字的提及:“武王诛纣时刀赤为饰。”但不同的是这里指的是“赤刀”,又如《书康诰》:“若保赤子。”疏:子生而赤色,故言赤子。这里大概是 “赤子之心”的来源,特指婴儿全身呈红色,故叫做赤子,又因为婴儿是光着身子出生的,因此“赤”可引申为光着、裸露。《前汉五行志》中说“赤地千里。”即空尽无物为赤,义为“空”,是说这片空地有千里之大。《釋名 释采帛》:“赤,赫也,太阳之色也。”红色象征热烈,故“赤”又可比喻为忠诚、纯真、专一等义。至此,两汉时期时在之前的意义上,又新增其引申义。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中“推赤心于天下”的“赤”字的意思是赤衷、忠诚、真纯。《隋书宇文庆传》“不以庸下,亲蒙推赤。”是指皇帝和臣下推心置腹,这里的“赤”指真心、赤诚。李洞《赠李郞中》诗:“微黄喜兆庄周梦,六赤重新掷印成”, “赤”是指“骰子”。隋唐宋时期增加了“骰子”这和宋代的商业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常在瓦肆、勾栏等场合使用。

“赤”字在元代蒙古语中表示“人”的后缀,是助词,犹汉语的“者”,如:《元史兵志二》“为天子主文史者,曰必阇赤。亲烹饪以奉上饮食者,曰博尔赤。侍上带刀及弓矢者,曰云都赤、阔端赤。”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三朝典礼之臣纪略》“凡田所进纳御前钱粮,皆两人设处置办,田亦推赤不疑。”清代张映辰《捉骡行》中“方今朝廷爱黎赤,如救焚溺疗饥荒。”这里指的是比百姓。清代程嘉燧《和东坡岐亭戒杀诗》中有“不见屠沽林,哀号目流赤。” 这里的“赤”指的是鲜血。又如《聊斋志异小翠》中的“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其中的“赤吾族”是诛全族、诛杀的意思。

五四运动至今,“赤”字的字义又有少许变化,如:鲁迅《书信致李霁野》中的“共产党这里现亦大讨其赤。”这里的赤指的是鲜血流淌的样子,引申为为革命而流血的革命,后代指抗日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到现代之后,常用于国家财政预算等上层文件之中的“赤字”也是一点点演变而来的,这说明文字的变化总也离不开它最原始的意义。

二、总结

根据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任何字的字义都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其特点也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赤”字也顺应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发生变化,其意义也在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增多,由最初单一的形容词“红色”引申为空的、忠诚等,对现代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古代的“赤”字常单独使用,到了现代常常是组合搭配成词使用,如:赤诚、赤忱、赤脚等,这也体现了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41-147.

作者简介:

张雨鹤(1998-),汉族,山东临沂人,兰州交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