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探析

2021-01-05项青青

人物画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项青青

摘 要: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已经开始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以进一步激发企业和学校的共同教育。基于对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方面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探讨了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一步研究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针对相关文化建设体系的具体跟踪方法,从而使得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水平可得到充分保障。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文化建设

引言:产教融合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工作中,必须要能够根据相关企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以及针对该学生当前的教育工作模式,实现针对相关信息的全面化说明和理解,唯有如此才会使得针对学生的相关教育工作水平可以得到全面性的保障。此外在实际的教育阶段,也必须根据目前的教育工作模式和实际的教育要求,实现所有信息的整理。

一、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问题

1.定位不准确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文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针对相关工作的定位不准确,因为高职院校普遍的建设时间较短,所以在学校的重点教育项目、师资队伍的技术模式以及教育场地的建设方面上,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极少。同时对于学生的实际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比如一些高职院校把所配置的运行精力全面放置在如何进行“高移”,以全面模仿普通高校的教育工作机制和教育文化的展现方式,此时未能全面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以及学生投入教育的硬件设施要求,从而导致即使最终建立了所谓的校园文化,但是这类文化和实际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匹配、不贴合和不实际。

2.过于侧重形式

校园文化的建设要能够完全立足于学校的实际,从而让学生可以接受潜移默化式的教育[1]。目前的一些高职院校工作中,所谓的校园文化建设完全是根据相关企业所提出的要求进行了浅显建设,而这类建设则表现为一种为了满足展示要求而构造的工作模式,这自然会让取得的教育成果极度侧重于表现,对于取得的内涵根本未能得到充分性的重视。此外从实际取得的教育成果上来看,一些院校虽然也会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以及技术节活动,但是未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原创性,只是单纯通过模仿的形式评选结果,这实际上是一种单纯模仿而无法得到革新的教育模式。

3.职业特征模糊

针对高职院校来说,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阶段,必须要能够根据该教育内容的相关职业模式以及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要求,实现对所有信息的整理、分析和研究,之后让学生可以更好了解目前的职业特征。目前教育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虽然学校和相关的企业会进行一定的互动,但是这类互动只是体现在浅层面上,对于学生的实际教育、指导以及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新时代职业素养根本未能进行全面性的信息改革,使得最终所建立的校园文化完全脱离于学生的实际教育需求。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方法

1.提高重视程度

在产教融合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过程,必须要能够充分提高重视程度,而对于重视程度的提升,主要面向三项工作。首先要求学校方面必须高度重视,要能够把校园文化的建设放置在整体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下进行规划,要统筹安排学校内所需要配置的硬软件设施,硬件设施包括学生的活动空间、使用的实验器材等,软件系统主要是包括学校的人文理念以及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通过对这类设施的提供可以让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次需要建立专业的理论基础,这类理论基础内所含有的事项包括学生的能力分析、学生的文化本质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初始阶段可以通过吸引参与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具备科研能力和专业能力,经过了长期的教育之后,学生群体之间就可以自发形成校园文化,在这一文化的熏陶下,所有学生都可以主动提高文化素养。最后是需要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投入,包括专业教师实训、实习辅导教师以及学校的各类组织,比如团委、学生会以及社团协会等,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必须充分起到应有作用。

2.强化职业意识

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中,要能够在校园文化的建设方面,就实现对职业意识的有效建设和培养,在实际的建设过程,要能够充分结合执教特点,全面结合学生的实训、实习、就业创业的具体要求,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当前所存在的教育热点问题,并重视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工作缺陷,从而对学生的实际教育模式进行充分化的培训[2]。比如针对机械专业的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除了掌握相关的知识,还必须要能够具备精益求精的思想,同时在技术的研发层面要具备问题发掘能力、问题的假设能力以及问题的解决能力。此外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初始阶段就可以说明学生的推论类要求,且在后续的教育阶段,需要深入解决目前的教育问题。

3.突出职教特征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必须要能够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要满足职业化、企业化和地方性特征这三个要素,可采取的方法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对接,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和企业签订了委培教育协议时,更是要侧重于对这两类文化的对接。当然学校方面所建立的文化交流渠道并不是一个小范围内的教育机制,而是要全面从企业文化内可以充分利用的文化思想,在整个学校内推广。比如某企业的企业文化为“科技创新,精益求精”,学校方面就要研究所谓的科技创新思想,对在现有的知识讲解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可起到的推動性作用,之后无论是在举办的学术竞赛,还是在相关活动的开展过程,就可以全面研究学生在当前的教育阶段,能否完全根据这类管理工作事项和管理工作依据,将个人的能力进行充分性的提升与升级。

4.优化学校环境

在学校环境的优化中,教师需要能够为企业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添砖加瓦,主要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要实现对硬件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是实现对软件资源的投放。学校的文化建设中,主要是分析企业现有的硬件系统中,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活动区间以及学生参与学术竞赛时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对于软件系统,可以建立学生的意见和信息的上传渠道、学生的信息说明体系乃至于学校内所开发出的基于校园网内的学生之间交流软件,让学生可以在参与到相关的学术竞赛时自发组队,此时就形成了一种在硬件上既能够让学生赏心悦目、愉悦心情的环境,也可以与现有的硬件系统结合,参与到相关学术竞赛的综合学习环境。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跟踪方法

1.教师跟踪

所谓的教师跟踪是指,一方面要能够在学生参与相关的学术竞赛以及各类知识的学习过程时,要能够派遣专业的教师群体实现对当前学生个人能力、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所需要具备知识的全方位掌握机制,从而全面跟踪并了解学生当前的教育工作水平和相关知识的掌握质量,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群体也必须要可以充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为整个环境的建设添砖加瓦,可以说教师群体不但能够在学生接受相关的服务或者教育培养时,如果能够第一時间介入工作,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时间,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教育。

2.学生跟踪

针对学生的跟踪,主要是分析在当前的职教一体化视域下,学生能否通过在整个校园文化环境之内的长期生活让个人的能力获得提升,当然该过程要求教师必须进行持续性的跟踪,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教育水准[3]。比如研究学生在一段的教育工作之后,可否根据相关企业的人事变动安排以及对于各类职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要求,让个人的能力获得充分性的展现,如果不能够达到这一效果,也要分析现有的校园环境对其他学生的影响效果,如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无法满足相关行业的要求时,可认为当前的校园环境建设中出现了严重问题,而只是某个学生存在该问题时,则需要对该学生进行重点性的跟踪、管理和教育。

3.设施跟踪

在专业设施的建设中,要分析所有设置当前的利用方法和利用状态,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在实际的活动参与过程以及现有的校园文化接受影响过程,则对各类设施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若相关设施无法得到持续专业性的跟踪时,那么则可以认为,目前的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在相关资源的进一步投放阶段,必须根据现有设施的具体使用标准以及学生群体对相关设施的需求,根据当前已经建立的信息传递中枢,以全面研究学生群体对各类设施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从而让学生的个人能力可以得到充分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产教融合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当前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方法问题、教育模式问题以及相关信息的处理问题方面,针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措施为,让学生全面根据当前所取得的实际教育工作表现和教育工作规范,综合性分析并研究学生所取得的实际教育素养,让学生的工作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袁子媚,叶忠明.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14):122-124.

[2]高姝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对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8):194-195.

[3]丛海霞.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散文百家(理论),2020(08):162.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医院文化建设的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