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2021-01-05魏会
摘要:项目化学习是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受课时、资源、场所、师资等多方面的影响,当前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还存在学习目标阶段性不强、高阶能力培养不够、项目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对项目化学习的认知存在偏差、支持体系缺乏保障、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学校应重构项目化学习的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多维的评价体系,并从师资、课时、场所及资源方面给予支持保障,以破除困境,提升美术项目化学习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学习目标;评价体系;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2A-0046-05
项目化学习方式立足生本理念,基于真实情境,坚持问题与任务导向,引领学生进行持续的探究学习与综合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重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1]57。毋庸置疑,项目化学习是提升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受课时、资源、场所、师资等多方面现实情况的影响,当前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还存在着许多误区,面临着许多困境。
一、基于现实,对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的考量
(一)存在问题与不足
项目化学习直指学习的本质,是对传统固化教学方式的变革。它不是从无到有的学习方式创新,教师需要依托“项目”,引领学生的探究学习。但在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中,项目化学习方式出现了一些不贴切、不到位、不深入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的阶段性不强
美术项目化学习指向学生美术知识的重构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体现不同学段的学习序列。目前,多数美术项目化学习的关注点只停留在了项目的兼容性及综合性上,缺少对学生学习目标阶段性的关注,导致了一些项目化学习的目标过低,在一个学段适用,在另一个学段同样适用,或是学习目标过高,很难完成,影响了学习的成效。
2.高阶能力的培养度不够
美术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但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获得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可以实现的,需要将不同渠道、不同領域获得的零散的知识、信息汇总成知识束,并相互关联形成知识体系。当下的美术项目化学习,虽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但实际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停留在对现有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上,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
3.项目成果的转化率不高
成果展示是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项目化学习成果是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物型呈现,是学生知识的成果转化。但在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进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更愿意做一个“旁观者”,不愿主动参与项目化学习,导致无法形成自身的美术素养并外化为项目成果。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项目化学习的认知偏差
首先,项目化学习的本质是“学习”,不是“做项目”。其核心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及成长需求而展开的问题研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实践活动。项目化学习目标的阶段性不强,究其原因在于为了“项目”而“项目”,学校并没有真正建立整体的美术项目体系,建构美术项目化学习目标,并将目标细化、分解到各个学段或年级,形成项目化学习目标体系。其次,项目化学习不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吸收与存储,而更加注重知识的生成性、实践性、系统性与转化性[1]58。项目化学习就是将学生已有的低阶知识,通过项目的持续探究,不断生成、重构、转化为新的高阶知识、能力,并通过完成项目、展示成果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项目化学习时存在缺乏高阶能力培养的问题,其原因在于教师在美术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关注点更多在“项目”,而不在“学习”,或是对“学习”关注不够。由此可见,美术项目化学习若要达到持续培养学生高阶能力的目的,还需从学习动机、学习形式、学习目标、学习资源等多方面进行思考。
2.支持体系缺乏保障
项目化学习的有效实施需要师资、课时、场所和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持。首先是师资的保障,项目化学习指向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对于大部分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却存在一定困难。即使有些愿意尝试的教师,在具体实施时也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是课时保障,项目化学习需要足够长的课时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学习。如何挤出足够的课时去进行项目化学习,成为摆在学校和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再次是场地和资源的保障。美术项目化学习不是简单的一本书、一支笔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必要的场所及资源保障。项目化学习无法开展或开展得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场地和资源。学校怎样利用和开发现有场地、资源也是项目化学习的一个现实问题。
3.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评价直接影响着美术项目化学习活动及效果。只注重“项目成果”的评价,会让学生成为项目化学习的“旁观者”。首先,单一关注项目成果的评价迷失了项目化学习的本质。项目化学习重视成果的展示,但其本质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指向学生的“学”。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问题解决的项目成果,其过程是复杂、反复、持续探究的学习过程。其次,单一关注项目成果的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案,产生足够的学习动机。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学生的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更加需要学习动机的支撑。
二、破解困境,提升项目化学习成效的对策
(一)顶层设计,重构美术项目化学习的课程体系
要提升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的成效,应从项目着眼,改变传统项目化学习目标及内容零散、破碎的问题,从顶层设计入手,分段设计,构建具有全局观、前瞻性、动态生成性的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课程体系。
1.基于课标,建构美术项目化学习目标体系
美术项目化学习目标体系,是指以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统编美术教材为抓手,结合每册教材的学习内容及目标,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作为项目化学习的目标,构成由“学习总目标—学段学习目标”共同组成的学习目标体系。各学段项目化学习目标间层次清晰,逐步递升。以课标中的“美术表现”素养目标为例,低年级学段的目标为“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进行造型表现活动”;中年级学段的目标为“选择各种易于加工的媒材,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高年级学段的目标为“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立体造型作品”。项目化学习目标体系是美术课标目标体系的一部分,是教材目标体系的有益补充。各学段的项目化学习都应以学段项目化学习目标为依据,去选择合适的项目展开项目化学习。
2.运用资源,建构美术项目化学习内容体系
在美术项目化学习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如何选择合适内容,构成美术项目化学习内容体系呢?课标指出,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2]34。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内容一定要结合学校资源,依据学段美术项目化学习目标来选择。要在美术与现实生活间搭建桥梁,利用真实情境及资源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同一资源,可以作为不同学段的美术项目化学习内容,但学习目标不同,项目主题有可能会不同。如我校“设计米罗公园”项目,就是利用学校一片空地开展的针对全校学生的美术项目化学习内容。低年级学段的项目任务是“利用米罗绘画作品特征,用点、线、面、色彩等元素设计米罗公园的地面构成”;中年级学段的项目任务是“结合米罗作品特点,用一些常见的材料,如纸、废弃物品等,设计米罗公园的公园景观”;高年级学段的项目任务是“分析米罗雕塑作品,用常见的纸、泥、泡沫、塑料瓶等材料,设计米罗公园的主题雕塑”。
(二)整合资源,优化美术项目化学习的支持体系
1.组建团队,提升教师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能力
美术项目化学习的有效实施,依赖教师的项目化学习设计能力。教师只有在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过程中,边实践边学习,才能慢慢提升自己的项目化学习设计能力。学校可以采用组建团队的方式,由多名美术教师组成项目化学习团队,通过共同学习、研討,不断尝试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提升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能力。
以我校“设计米罗公园”为例,结合学校实际及学生学习现状,学校美术组组建项目团队,从项目设计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习。团队和学生一起,经过反复研讨,形成了“查资料—实地勘察—创意遴选—绘制设计图”的设计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陪伴、观察、鼓励、支持学生。这既是学生的项目化学习过程,也是教师的项目化学习设计成长过程,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各取所长,相互帮扶,逐渐提高了自身的项目化学习设计能力。
2.整合资源,保障项目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学校开展美术项目化学习,需要结合学校的场所、课时等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在场所方面,除专用美术教室外,还应充分利用校内的园林、文化长廊、科技场馆、艺术场馆等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项目化学习。在时间方面,学校可以整合课时,将每周一个固定的时间作为项目化学习时间,也可以将每周的两课时美术学习时间集中到一起,以方便教师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总之,学校要从项目化学习的需要出发,重构学习空间,打通课堂内外,整合校园内外的各种学习资源,为项目化学习提供保障。
我校结合现状,充分发挥地域及校外课程基地的优势,开拓了博物馆、艺术馆等场馆作为校外学习基地;利用校园长廊、展厅及各功能教室作为校内项目化学习基地,还利用家长资源开拓了网络资源平台。学校统整美术课程内容,整体设计项目化学习内容;整合学习时间,将两个课时排在一起,双周为美术项目化学习时间,切实保障项目化学习的顺利进行。
3.利用技术,拓展项目化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在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美术项目化学习提供了支撑。教师要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美术项目化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做好基于信息技术的美术项目化学习设计。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虚拟技术等为学生模拟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项目化学习的兴趣,引导学习展开美术项目化学习。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做好项目化学习过程及成果的收集展示。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技术等,及时了解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项目化学习提供帮助。
如我校开展“国际场馆搭建”的美术项目时,就请信息教师用VR虚拟技术再现了世博会中国馆的搭建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场馆搭建的步骤,并借助摄像机全程记录项目组的搭建过程,在项目成果展示时作为一个辅助成果,并通过复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细化指标,建构美术项目化学习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美术项目化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都应成为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方式,二者缺一不可。多元、多维的项目化学习评价体系,会让学生在美术项目化学习中真正成长,提高审美素养、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树立积极的评价观念,细化评价标准,努力用评价区激发学生的项目化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地学习。
1.评价内容多维化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学习评价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31。美术项目化学习评价内容除对项目成果的评价外,还应重点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对于美术项目成果的评价,可以考虑用美术项目成果评分标准,针对不同项目设计具体的评价量表(见表1),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方式进行。
评价标准就像一把量尺,时刻提醒、督促学生在美术项目化学习过程中不斷调整思路、改进方法,达成项目成果,使反馈更具指导性。项目组成员、其他学科教师及美术教师参与评价可以给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评价反馈,也使评价更具公正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项目化学习力。
对于美术项目化学习的过程评价,教师可以考虑设计美术项目化学习过程评价量表(见表2),从美术学科学习内容及过程展示技能两个维度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美术项目化学习过程评价量表需要由教师及项目组成员,根据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展现的美术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表现及时记录、评价。评价重在真实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感受、体验,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激励项目化学习兴趣,提升项目化学习能力。
2.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生是项目化学习的主体。项目化学习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美术项目化学习评价应秉持激励性原则,重视过程,给学生全面的发展性评价。美术项目化学习评价是鼓励教师、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不同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
美术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美术专业领域的评价及建议,有效指导学生美术项目化学习的进行,应该处于评价主体的首要位置。学生或同伴是项目化学习的共同参与者,他们的评价最具直观性,更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家长参与评价,可以帮助教师获得课堂以外的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其他学科教师的评价,可以从不同的学科领域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角度,为项目化学习的深入提供帮助。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项目化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对象团队化
传统的美术学习评价对象一般只是学生个体。项目化学习是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的探究、合作式学习。只评价学生个体,显然是片面的,不利于项目组的整体学习。美术项目化学习的评价对象不仅要有参与的个体,更要有参与的项目小组[3]。从个体到团队的全方位、整体性评价,有利于调动项目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及参与项目学习的积极性,提升项目成员的团队意识,保障项目组成员间的有效合作,促进项目化学习的深入开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针对不同的项目及项目分工,再具体分设不同的项目小组,如项目创意组、项目方案设计组、项目成果展示组、项目成果宣传组等。从个体到项目小组,再到整个项目组,共同组成了美术项目化学习的评价对象。
参考文献:
[1]熊顺聪.项目化学习设计中知识的重新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程惠萍.基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项目学习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5):51.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智能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实践研究”(DCA190327)子课题“基于智能技术的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应用研究”( DCA190327-32012)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08-26
作者简介:魏会,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江苏徐州,221100),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