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三线四步”积极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2021-01-05倪福疆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33期

摘要:中职“积极教学”是以教师“积极地教”引领学生“积极地学”的教学方式,具有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任务活动化、教学活动情境化的特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构建“三线并举,四步导学”积极教学模式,使中职课堂由“师本课堂”走向“生本课堂”,由消极被动走向积极主动。

关键词:三线四步;积极教学;设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1C-0012-05

积极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学、促学、乐学和会学的课堂范式,是对教育教学的原点诉求,是追求理想课堂的创新实践。当前,中职课堂教学囿于学生消极学习心态和教师消极教学策略,致使课堂生态失衡,效率低下、气氛沉闷、活力缺乏,呈现出教者无味、学者无趣、教学脱节的消极状况。要改变中职课堂教学现状,需要树立积极教学理念,实施积极教学策略,构建积极教学模式,打造“学为中心”的积极课堂,让每位学生“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中职“积极教学”的内涵特征

(一)“积极教学”的主要内涵

“积极教学”是以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和生本教育等理论为指导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个体心理力量的挖掘,对于调动中职学生与教师双方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教育是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强调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积极品质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的目的。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中职教师要从过分聚焦學生的问题补救、缺陷克服或行为矫正,转向充分关注学生的潜能、优势和美德,着力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积极教学”是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和生本教育等理论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以积极、和谐和发展为价值取向,是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教学。中职积极教学,是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以“激发积极情感、引导积极参与、增进积极体验”为主线,以和谐高效为目标,唤醒学习意识,点燃学习热情,享受学习快乐,促成师生幸福成长的课堂实践活动[1]。

(二)“积极教学”的基本特征

1.教学内容任务化,引导积极参与。任务是驱动活动的基本因子。教学内容任务化,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自主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师生讨论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法,教师通过适时指导与点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中体验、感悟、反思和习得。积极教学课堂上的任务设置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成系列的、进阶的。任务进阶,一是体现在任务设计遵循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递进,二是体现在从单一任务向任务链设计过渡,即教学任务外显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任务,但这些任务聚集起来,就形成一条明晰的任务链,串联起课堂学习目标。

2.教学任务活动化,增进积极体验。活动是完成任务的基本载体。教学任务活动化,就是教师要设计与任务相对应的活动,作为学生课堂参与的载体。积极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具备如下特点。一是活动的研究性。活动并不仅仅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为目的,而是赋予活动更大的探究拓展空间,以扩大课堂的自由度,发展学生的个性。二是活动的联系性。活动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完全独立的,相关活动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是螺旋关联。三是活动的丰富性。可以是讨论、展示、表演、游戏等多种形式。通过课堂活动参与,让学生形成积极学习的探究形态,引导学生在多样化活动中建构经验知识,实现从“知识演绎式学习”变为“行动建构式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2]。

3.教学活动情境化,激发积极情感。情境是开展活动的基本依凭。教学活动情境化,就是教师根据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积极教学情境是一种系列情境,即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情境设计,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开始时的情境导入,而是要设计一个“情境场”。这种情境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情境的连贯性,整堂课只有一个情境基调;二是情境的情节性,整堂课通过故事性关联情境贯穿始终;三是情境的匹配性,情境与学习任务、教学活动高度匹配。教学活动情境化,旨在实现学生在校园活动、社会活动和职业活动情境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效的自主构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

二、中职“积极教学”的模式设计

基于中职积极教学的内涵特征,笔者设计了中职“三线四步”积极教学模式。“三线”,即以情境为暗线,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以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活动为明线,增进学生积极体验。“四步”则贯穿于每条“线”,情境线中的四步为:情境导入,情境展开,情境升华,情境迁移;任务线中的四步为:任务创建,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延伸;活动线中四步为:自主活动,合作活动,总结活动,拓展活动。

(一)情境线四步流程

情境线即以情境创设为暗线,激发学生积极情感。所谓情境就是一种氛围,一种状态或一种场景的模拟。情境线四步流程如下。

一是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教学,是教师采用适当的媒介创设与当前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缩短学生与教材的时空距离,并创建与其密切相关的对应任务,作为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指向,让学生自觉地进入自主探求知识的环境中去,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

二是情境展开。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趋向,通过对情境的展开,有针对性地再创设连环情境:绘声绘色,优化情境,设身处地,融入情境;设疑想象,感受情境等,使整体课堂的教学活动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活动,让学生最终掌握自我探索活动和建构所要学习的知识。

三是情境升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效果,特别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再次设计有针对性的情境,引导学生梳理课堂所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评估。

四是情境迁移。学生基本学完教材知识点,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后,教师需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走出情境,迁移运用,巩固新知。迁移情境创设要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的角度进行选择和设计,特别要注重职场情境的设计,要让学生在大量真实生活应用情境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任务线四步流程

任务线即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现有能力为基础,以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目标,以“做中学”为思路,实现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思考,互助合作,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任务线四步流程如下。

一是任务创建。教师在教学任务创建过程中,要基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与当下课堂教学内容相贴近的教学任务,任务要有进阶性,形成任务链,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二是任务实施。简单的基础任务,由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完成;复杂的核心任务,学生无法独立完成,需要组建学习小组,以优带差,以任务为核心,通过交流合作探究,进行互助学习完成任务。教师在学生执行任务过程中扮演的是调度的角色,指导学习方法,为学生完成任务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提高任务完成效率[4]。

三是任务评价。任务评价要与任务汇报相结合,在汇报中评价,在评价中激励。任务汇报是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在任务汇报的过程中实施多元多维评价。

四是任务延伸。任务延伸是设计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任务,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在发散性思维引导下有所发现,让学生在自由探寻与深入感悟中发现精彩。

(三)活动线四步流程

活动线即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明线,把自主合作探究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积极教学课堂上要提供助学系统、约束系统、激励系统等。活动与活动之间要进阶设计,具备关联性。活动线四步流程如下。

一是自主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获得对授课内容的初步印象,为深入探究打下基础。自主学习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初步读懂理顺教材章节的基本内容。

二是合作活动。教师在学生初步读懂理顺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师预先设计研究性任务,学生带着这些研究性任务与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去发现,去感悟,去把握。

三是总结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基本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重新梳理教材,构建知识树,绘制思维图。比如,语文教学要从字词语段、文学常识、主题主旨、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分类总结,从而积累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

四是拓展活动。教师在学生学完教材章节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用学会的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活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领会教材内容,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完成继续学习和创新学习,实现由“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四)三线并举,四步导学

中职“三线四步”积极教学模式,是以三线为经,四步为纬,经纬交织,逐层推进;具体到学科教学,则三线各有侧重,相互交织;四步相互融通,逐层推进[5]。“三线并举,四步导学”的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步:情境导入中创建任务,任务引领下自主学习。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并在情境中呈现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学任务引领下自学教材,整体把握。

第二步:情境展开中实施任务,合作探究下完成任务。教师展开情境,创设连环情境,指导学生深入研学教材,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互助学习来完成任务。

第三步:情境升华中评价任务,总结反思下梳理积累。教师指导学生多元多维评价任务,理性思考,探寻规律,梳理归纳,积累知识,习得方法,升华情境。

第四步:情境遷移中延伸任务,拓展迁移下学以致用。教师指导学生走出情境,拓展训练,迁移运用,巩固新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三、“三线四步”积极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笔者以教授唐诗《旅夜书怀》为例,教学设计采用“三线四步”积极教学模式,分为四个步骤,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坚持情境导学、任务导向、活动(朗读)导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第一步:情境导入中创建任务,任务引领下初读感知

1.情境导入:创设愁境,感悟愁情—— 我们每个人都在广袤的天地间飞翔着,可是我们在飞翔的路途中,总会遇到狂风遇到暴雨,前方一片迷茫,我们不知该飞向何方。唐朝的那个夜晚,杜甫守着他那叶破旧的小船也找不到前方的路,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旅夜书怀》,去聆听杜甫的心声。

2.任务创建:围绕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诗歌鉴赏方法,设计六个任务。任务一:读一读,读准音韵(怎么读);任务二:品一品,读懂内容(写什么);任务三:悟一悟,读透情感(为什么写);任务四:析一析,读活技法(怎么写);任务五:评一评,填写《课堂学习评价表》;任务六:练一练,比较阅读《登高》,发放“学习任务单”。

3.初读感知:学生在“任务一”的引领下,自由朗读,分组朗读,听配乐示范朗诵;初步领略唐诗美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完成任务一。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古诗词朗诵技巧——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好语气,读出感情。

(二)第二步:情境展开中实施任务,精读领悟下完成任务

1.情境展开:展开愁境,体味愁意。教师展开愁境,引导学生进入杜甫带着满腹凄苦所描绘的情境——孤舟夜泊、大江月夜、沙鸥独飞等,感悟作者触景生情,触景伤怀,在景物中寄寓的孤独凄凉的愁情。

2.任务实施: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情境烘托下,在精读领悟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完成任务二和任务三。

3.精读领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精读文本。教师着重指导:完成任务二要把握三个环节——读题目,明信息;读注释,晓内容;读意象,品意境。完成任务三也要把握三个环节——读作者,悟情感;读景物,悟情感;读心声,悟情感。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暮年漂泊的失意凄苦之情。

(三)第三步:情境升华中评价任务,深读积累下梳理总结

1.情境升华:升华愁境,探析技法。忧愁作为人的一种感情状态,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主题;诗人面对人生失意和仕途艰难,或直接感慨,或委婉道出,万千愁绪给我们的诗歌盛宴增添了一道美味佳肴。教师引导学生深读课文,探析作者化虚为实写愁的技法。

2.任务评价: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四和任务五,填写《课堂学习评价表》。

3.深读积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读文本,归纳总结这首词的写作技法;教师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方面梳理总结写愁技法,完成任务四;并运用《课堂学习情况评价表》指导学生自评、互评,完成任务五。

(四)第四步:情境迁移中拓展任务,任务拓展下活读致用

1.情境迁移:迁移愁境,比较赏析。李白的愁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陆游的愁是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之愁,李煜的愁是国亡家破、怀念故国之愁,李清照的愁是伤春悲秋、离别相思之愁。杜甫一生凄凉困顿,仕途不顺,战乱流离,晚年漂泊,江舟长逝,这些遭遇给他带来了失意凄楚之愁。

2.任务延伸:比较阅读——赏析杜甫的《登高》,填写“学习任务单”。

3.活读致用:教师指导学生朗诵《登高》,并运用《旅夜抒怀》的所学知识,从意象、情感和技法等方面进行比较鉴赏,辨别异同,着重把握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在此基础上,完成任务六。

中职“三线四步”积极教学模式,是针对中职课堂教学现状的创新实践,是适合职校学生和谐发展、快乐成长的课堂模式。“三线四步”积极教学模式,是秉持“为积极而教,与幸福同行”理念,通过“情境、任务、活动”的纵横交织,循序推进,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主体意识、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最终促成教学相长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

参考文献:

[1]倪福疆.“積极课堂”教学主张与实践建构[J]. 职教通讯,2019(20).

[2]崔景贵,杨治菁.职校生专业学习心理与职校积极课堂教学的建构[J]. 职教论坛,2015(7).

[3]崔志钰,陈鹏 . 职业教育积极课堂教学范式:基本特征、模型建构、意义表达[J]. 职业教育,2020(9).

[4]李蕊新.基于任务驱动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J].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8(8).

[5]倪福疆.中职“积极语文”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

责任编辑:陈向阳

*本文系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立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积极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YB102)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10-09

作者简介:倪福疆,江苏省邗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扬州,225117)党总支书记,高级讲师,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扬州市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