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布鲁氏菌病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的药学监护

2021-01-05张明明樊丽萍王玥莲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药剂科成都610000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磺胺利福平布鲁氏菌

张明明,樊丽萍,王玥莲,余 行,吕 飞,郑 莉 (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药剂科,成都 61000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其主要传染源[1]。布鲁氏菌病流行甚广,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目前在我国一些农牧业密集地区,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2],成为严重的地方性公共卫生危害问题。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可引起肝功能损伤。治疗布鲁氏菌病的药物也有肝功能损伤的药品不良反应(ADRs)。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各系统、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儿童布鲁氏菌病的药物治疗具有特殊性,对合理用药的要求也更高。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对1例布鲁氏菌病合并肝功能损伤患儿的药学监护实践,探讨布鲁氏菌病患儿治疗药物的选择、合理使用、ADRs监测等方面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药师的工作能力提供参考。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5岁4个月,体质量14.5 kg,因“反复发热,大腿内侧疼痛2月余”于2019-05-22收入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个多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5 ℃,伴畏寒,诉右侧大腿疼痛,可忍受,无放射痛,无流涕、喷嚏、咽痛,皮肤无异常皮疹,无恶心、呕吐,尿色正常。患儿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住院7 d,具体治疗不详,发热、腿疼痛好转后出院,出院时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 19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78 U/L。1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再次发热,体温38 ℃,无咳嗽、咳痰,无气喘、胸闷,无厌油、纳差等不适,服用中药治疗,但仍有反复低热,急诊以“发热、肝功能异常待诊”收入院。该患儿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3个月前曾有活羊接触史,爷爷曾患布鲁氏菌病。入院查体:体温37.4 ℃,心率89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90/60 mm Hg。神志清楚,未见肝掌、蜘蛛痣及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右侧颌下可扪及1个肿大淋巴结,约5 mm×5 mm,活动度可,表面光滑,无触痛。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局部无脓点。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脏肋下、剑突下未扪及,脾脏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扑击征阴性。入院诊断:(1)肝功能异常;(2)发热待查。

2 治疗经过

患儿入院时反复高热、肝功能异常,诊断不明,给予保肝和退热对症治疗,但仍反复发热,肝功能异常。入院第6天(d 6)血清试管凝集试验为1∶1600++,d 7血培养为“马耳他布鲁氏菌”,补充诊断为布鲁氏菌病,给予利福平胶囊联合复方磺胺甲唑片等治疗。患儿入院d 9体温恢复正常,未再发热,肝功能指标逐渐下降,至d 19恢复正常。随访1个月,患儿血培养阴性,肝肾功能、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患儿住院期间的重要临床信息和治疗过程见图1。

3 药物治疗方案分析及临床药学监护

布鲁氏菌病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4周,平均为2周,但少数患者可在感染后数月甚至1年以后才发病。布鲁氏菌病的病程共分为4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和残余期。急性期一般在发病 3个月以内,有高热和(或)伴有其他明显症状、体征,血清试管凝集试验多出现较高滴度。该患儿3个月前有活羊接触史,反复高热,体温高达39.5 ℃,血清滴度1∶1600++,符合布鲁氏菌病急性期的诊断。

3.1 抗菌药物的选择 根据《布鲁菌病诊疗专家共识》[3]推荐,8岁以下儿童可用复方磺胺甲唑(8~40 mg/kg,bid,po,6周)+利福平(10~20 mg/kg,qd,po,6周),或者复方磺胺甲唑(8~40 mg/kg,bid,po,6周)+庆大霉素(5 mg/kg,qd,im/iv,7~10 d)。《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1]推荐,儿童可用利福平(10~20 mg/kg,qd,po,6周)+复方磺胺甲唑(6周~5个月120 mg,6个月~5岁240 mg,6~8岁420 mg,bid,po,6周)。由于庆大霉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听力减退、耳鸣或耳部饱满感等耳毒性反应,患儿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完善,以上ADRs不易监测,且注射疼痛会降低患儿的依从性,因此临床药师建议选择复方磺胺甲唑联合利福平的全口服治疗方案。

3.2 药物剂量的选择 根据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颁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5岁3个月男童的体质量中位数为19.6 kg。该患儿5岁4个月,体质量为14.5 kg,体质量偏轻。患儿入院d 7开始抗生素治疗时肝功能异常(ALT 315 U/L、AST 263 U/L),且复方磺胺甲唑和利福平均有肝功能损伤的ADRs。考虑到以上因素, 临床药师建议先以利福平胶囊0.15 g,qd的较小剂量联合复方磺胺甲唑0.24 g,bid治疗一周,监测肝、肾功能,若患儿情况稳定,则调整利福平胶囊剂量为0.3 g,qd。

图1 患儿住院期间的重要临床信息和治疗时间轴 T:体温;BP:血压;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

3.3 用药教育 一项针对结核患者的研究显示, 食物会影响口服利福平的生物利用度[4], 建议利福平胶囊空腹顿服, 服药后尿液、唾液、汗液等排泄物均可呈桔红色, 不必额外处理, 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复方磺胺甲唑可在肾脏形成结晶, 因此服用该药应多饮水, 保证高尿流量。

3.4 药学监护 患儿家属诉,抗感染治疗2 d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但出现厌食。临床药师嘱利福平胶囊调整到早餐后2 h服用,随后患儿进食情况好转。入院d 10,患儿肝功能好转,ALT 155 U/L,AST 139 U/L,调整利福平胶囊剂量为0.3 g,qd。入院d 19患儿肝功能恢复正常,ALT 14 U/L,AST 34 U/L。随访1个月,患儿血培养呈阴性,抗感染治疗有效。

4 小 结

布鲁氏菌病急性期多以发热为主,慢性期可引发多器官和系统损害。有研究报道,儿童布鲁氏菌病性关节疼痛发生率高达 77.4%[5],治疗后仍可复发,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其潜在的威胁不容忽视。儿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药物选择存在局限性。临床药师可根据药物在体内的作用特点、患儿的特殊生理结构以及对药物处置的差异等,协助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药学监护。在本病例的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针对患儿肝功能受损时抗菌药物的选择、药物消化道ADRs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药学问题给出用药建议, 开展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等, 保障了患儿治疗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猜你喜欢

磺胺利福平布鲁氏菌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饲料和食品中磺胺增效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注射用利福平治疗68例复治菌阳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疗效观察
磺胺醋酰钠合成工艺的改进
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多菌型麻风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