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后健康管理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控制及生存状态相关方面的影响分析*
2021-01-05张杨华周贵兰肖光光
张杨华 周贵兰 肖光光
糖尿病在我国临床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而较多无症状患者在健康体检后才首次确诊,导致其确诊后的糖尿病认知度较低,进而影响相关行为,发生血糖控制不佳及相关并发症,因此对体检后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方面的健康管理及护理干预极为重要[1-2]。临床中既往对于检后糖尿病管理干预的研究虽可见,但是存在研究面较窄及研究细致性欠缺等不足。因此本研究就检后健康管理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作用进行细致观察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本院体检后60例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于本院体检后60例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的确诊标准;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患者对课题研究知情并自愿参加;能正常交流、有完全行为能力。排除标准: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严重心、肺、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和哺乳期、妊娠期妇女;由于智力或行为障碍不能给予充分知情同意;未能全程配合随访及调查。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包括告知患者糖尿病危害、指导饮食及行为等。观察组给予检后健康管理联合护理干预,即体检中心与临床科室联动形成的糖尿病慢病管理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分类,(1)只需健康指导者。由体检中心内部专家团队进行健康宣教,包括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指导;指导培训患者及家属如何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帮助有不良情绪患者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与体检中心专家团队进行细致沟通,根据其制定的措施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制定及实施,主要为强调糖尿病危害及控制的必要性,提升患者日常血糖检测、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保持及血糖治疗控制的重视性,使其形成正确认知及规律习惯,同时对患者进行不定期的电话随访等措施,采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技术指导其形成良好的治疗、锻炼、饮食等习惯。(2)需要就医者。网络报送医务科,经检后健康管理路径由内分泌科临床医师进行糖尿病慢病管理工作,护理人员遵医嘱积极配合护理干预,并制定个性化细节护理措施,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实时改进护理措施。积极评估患者对于疾病的重视程度及认知度,并根据其重视程度及认知度进行不同程度的认知干预。对上述两类情况的患者均进行持续网络化全面干预。首先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干预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健康档案。采用网络化管理方式对档案进行细致分析,进行针对性护理及自我管理措施制定与实施。出院后进行定期跟踪,采用微信、QQ等沟通联系方式掌握患者情况,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情况适时调整相关管理计划,通过各类沟通渠道宣教相关健康知识、远程指导及监督患者的自我管理。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生存质量。于干预前及干预1、3个月后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DSQL)进行评估,本量表分别包括27个评估问题,每个问题的评分范围为1~5分,对生理(12个条目)、心理/精神(8个条目)、社会关系(4个条目)及治疗(3个条目)四个维度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糖尿病相关生存质量越差[3]。(2)疾病认知度。于干预前及干预1、3个月后采用密西根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DKT)进行评估,本问卷包括23个评估问题,总分最高25分,其中20~25分表示认知度较高,15~19分表示认知度一般,≤14分表示认知度较低[4]。(3)健康信念。于干预前、干预1、3个月后根据陈亚梅[5]的糖尿病健康信念问卷进行评估,本问卷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范围为1~5分,分别对糖尿病危害、糖尿病治疗益处、糖尿病治疗害处、糖尿病治疗必要性及维护机体健康动机进行评估,每个方面分别包括3、7、2、5、3个条目,以评分越高,表示健康信念越高。(4)血糖指标。于干预前及干预1、3个月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5)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干预3个月后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以不记名的形式进行评估,问卷中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个选项,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35~65岁,平均(50.3±6.3)岁;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30例,中专与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10例。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33~63岁,平均(50.5±6.0)岁;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31例,中专与高中21例,大专及以上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干预前后DSQL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DSQL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后,观察组DSQL量表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认知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疾病认知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后,观察组疾病认知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信念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各项健康信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后,观察组各项健康信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干预前后的血糖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6 两组对管理模式的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管理模式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7,P=0.022),见表5。
表1 两组干预前后DSQL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DSQL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续)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认知度比较 例(%)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信念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信念评分比较[分,()]
表3 (续)
表3 (续)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的血糖指标比较 例(%)
表4 (续)
表4 (续)
表5 两组对管理模式的满意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而本病对患者机体多系统器官造成危害,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血糖控制的需求较高[6-7]。但较多无症状糖尿病患者于健康体检时才首次确诊,因此对于疾病的认知度相对较低,且疾病确诊初期心理应激突出,表现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相对突出的情况,而这对疾病的控制极为不利[8-9]。同时上述方面的存在对于疾病治疗的顺利开展及生存质量的提升均极为不利[10-13]。再者,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信念与其糖尿病治疗信心及行为密切相关,与血糖控制及生存质量的提升均有一定的关系,是糖尿病的重点干预方面,也是糖尿病患者需重点提升的方面[14-16]。健康管理作为在慢性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类干预方式,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率不断提升,检后健康管理通过体检中心与临床科室联动形成的糖尿病慢病管理方式,来达到患者确诊早期即接受全面有效干预的目的,且网络化的全面干预更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及重视程度[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检后健康管理联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具体表现为干预1、3个月后DSQL量表各项评分及血糖指标均低于常规管理者,疾病认知度、糖尿病健康信念各项评分及对管理模式总满意率均高于常规管理者。因此认为检后健康管理联合护理干预可提升本类患者的疾病认知度与生存质量,对血糖控制效果更好,且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相对更高。原因分析,检后健康管理联合护理干预可早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科学及针对性的血糖控制干预,因此血糖控制效果更好,且全面的人性化干预有助于生存质量的提升,健康教育对于患者疾病认知度与重视度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也为血糖控制奠定了有效基础[19-22]。
综上所述,检后健康管理联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健康信念、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及改善生存质量,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