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金文化及其在陶瓷装饰运用
2021-01-05杨超珊
杨超珊
(职业陶瓷艺术家,上海市,200333)
0 引言
黄金是最早被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约1 万到4000 年前),金这种物质便被人类识别出。其作为一种贵重金属,成为金属文化象征。目前已知的史前(公元前)便拥有发达黄金文化有:位于保加利亚的瓦尔纳文化;由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域创造的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位于地中海的迈锡尼文明;中国三星堆文化及金沙遗址;位于美洲的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南西伯利亚的塔加尔文化。由此可见,黄金文化早期便具有的世界性。
1 公元前世界各地的黄金文化
从古埃及黄金权杖到中国四川三星堆黄金面罩,一个是太阳的化身、一个是权势的标识,黄金文化就像一条金色的血脉,贯穿着整个人类的文明和历史。因此对黄金制品的纯度、耐磨度、抗腐蚀性、装饰效果的追求,便表现在对各种黄金装饰工艺的尽善尽美和高质量标准化的追求。此外在“顶尖”、“稀缺”等这些概念也被黄金所代表,如“黄金地段”、“黄金期”、“一寸光阴一寸金”等等。而黄金装饰则不约而同的被各个文明运用在彰显宗教、皇(王)权的各种制品中。
1.1 瓦尔纳洞穴古墓
在石器时代和青铜器交替之际,距今约6600 至6000 年前,位于保加利亚瓦尔纳的洞穴古墓内,发掘出的大量黄金制品,除给现代人谜一样的黄金制作工艺之外(黄金制作的先驱工匠被视为“巫师”一般的人物),更被史学家作为第一个展现出社会等级制度的证据。在已发掘的312 个墓室里,有四个墓室里发现了占总量四分之三的黄金制品。而对各个墓所埋葬品的分析,能清晰的区分出各个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和所处的社会阶层。
1.2 古埃及新王朝时期
在古埃及文明的新王朝时期(公元前1553 至公元前1085 年),其所创造出辉煌璀璨的黄金文化中,现代常用的黄金加工工艺如:雕刻、镶接、熔铸、捶打、着色,乃至制金线、金箔、金丝,都已被这一时期的埃及工匠所掌握,并运用得炉火纯青。黄金这种物质在潜意识中,被当成唯一一种,具有和太阳一样光芒和色彩的物质,能照亮灵魂、赐予权利和地位,并具有带来生命的神奇能力,被认定是神的一种恩赐。对黄金制品的使用便成为伟大人物拥有的一项特权,广泛用于神和法老身上。例如:黄金权杖、图坦卡蒙墓穴中的黄金拂尘、阿伽门农黄金面具等等,甚至是大型的祭祀神明的建筑(如庙宇)、金字塔装饰。
1.3 中国古蜀三星堆
中国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金杖、戴金人面像、黄金面罩,其使用、持有者,被认为拥有与神沟通的神奇能力,并掌管生杀大权。这些黄金制品至今看起来依旧金光灿灿,很难想象到其居然出自3000-5000 年前的古蜀人之手,究其原因,是当时的工匠在最后一道抛光工艺做得非常好,足见承载着宗教文化的黄金制品,对工艺要求之高。
2 各种黄金装饰工艺
2.1 漆器描金
描金装饰工艺作为黄金制品装饰工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之一(亦被称为“泥金画漆”),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在漆器表面,以金色绘制出各种花纹、图案进行装饰,多用黑色作为底色,少量也有红色朱漆为底色,这点倒是和墨彩描金制瓷颇有些相通之处:以艳黑所彩黑色、矾红所彩红色为底,所描本金(高纯度金粉颜料)能被更好的衬托。陶瓷的描金工艺在手法上与漆器描金工艺有颇多相同之处。明代漆器名匠黄成所著的漆器工艺专著《髹饰录》中,便有关于漆器描金工艺的描述:“描金,一名泥金画漆,即纯金花文也。朱地、黑质共宜焉。其文以山水、翎毛、花果、人物故事等;而细钩为阳,疏理为阴,或黑里,或彩金像。”明代著名画家仇英除精通绘画,同时亦精通描金彩漆的制作工艺。
2.2 壁画上金装饰
除此之外,描金工艺也运用在绘制宗教题材的壁画上,譬如位于北京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三幅照壁,该组壁画完成于明正统八年(1443 年),由宫廷书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等十五人所绘,其艺术水准、绘制工艺以及保存至今的完整程度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最。三幅照壁中,居正中一幅高约四米半的水月观音壁画像,身披象征洁白无瑕的白色纱衣,便是以白粉勾勒出形态线条,然后在白纱上绘满每六个菱形花瓣组合成一朵花的连续图案,而每个菱形花瓣便是由约48 根金线组成。除此之外该壁画还大量的运用了沥粉堆金手法进行装饰,这种工艺早在盛唐时期便已是非常成熟,其装饰效果也影响到元代沥粉瓷以及清康雍乾三代时的描金珐琅瓷。
2.3 唐卡上的金装饰
在另一种流传上千年与宗教息息相关的制品——唐卡中,一类以颜料绘制的唐卡(称为“止唐”)便有专门的金唐(一种以金为颜料绘制底色的唐卡),亦有以描金工艺装饰的其它唐卡,由此可见黄金装饰在宗教文化中担任的重要角色。而另一类丝绢制成的唐卡(国唐),便也有纯金线的应用,比如誉为“唐卡之王”的大明永乐年御制刺绣红夜摩唐卡,在2014年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以总价3.48 亿成交(含佣金),此唐卡长3.1 米,宽2.3 米,流传至今六百余年,将金丝以平金绣针法勾轮廓,并装饰金线于背景之中,据考证应该是当时的苏州或杭州御用工匠完成,尽显皇家及宗教风范。
3 陶瓷上的黄金装饰
陶瓷上的金装饰,一般称为“金彩”,在明清之前,瓷器“金彩”装饰以金箔贴金工艺为主。唐、宋瓷均有金箔贴金工艺的出现,元代瓷器装饰也常用,发掘出土自景德镇御窑厂遗址的孔雀绿釉金彩龙纹砚盒、以及1954 年在河北保定市永华南路元代窖藏出土的元蓝釉金彩缠枝莲匜,均代表了现知较早的景德镇金彩瓷。另有资料显示:受西域大食国(阿拉伯)的铜胎珐琅器影响,当时的景德镇制瓷工匠将沥粉工艺结合金箔贴金工艺运用到陶瓷上,创烧出元代沥粉贴(描)金瓷,但元代这一时期的卵白釉沥粉贴金瓷器存世极少。
3.1 元代的沥粉贴金
元代陶瓷上沥粉贴金工艺为:在瓷器胎釉上,以矿物质的粉料为剂,以笔画线勾画出成各种图案,再进行二次低温烧成,然后再加以贴金技法,在凸起的堆料线条图案轮廓内,装饰金箔,图案多以缠枝花、云龙、莲瓣纹、摘枝花等几种,将瓷器装饰出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效果。该类瓷器存世极少,为皇亲贵室所专享。上海博物馆曾斥巨资从香港购回元代沥粉描金瓷,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表示,这种瓷器以前只在文献中有记载,而该件瓷器在内蒙古出土后,不幸流出国外,而现在通过上海博物馆的努力,已经归藏并陈列在上海博物馆,使得国人有幸看到。
但元代沥粉描金瓷器,实物甚少,文献史料更加稀缺,因此无法准确、系统的探究其历史。沥粉描金工艺与现在的描金制瓷工艺有着不小的差异,倒是类似现在另外一种以粉彩颜料(一般为玻璃白)堆砌,烤炉700 至800 度烧制后,在堆砌体上涂抹本金或者金水,再用较低的温度(一般500-600 度)烧制而成的制瓷工艺。其虽有凸起,但受工艺限制,无法做到描金工艺的细腻,且因温度较低,因而发色效果欠佳。
3.2 明代金箔贴金
元代之后,在对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永乐地层的发掘,出土了数件金彩装饰的永乐官窑器,这反映出明代早期官窑曾尝试制作过,以金箔贴金方式装饰的官窑器。除此之外,在我国台北市故宫博物院内,也有两件永宣盛世时期的无款红釉金彩器。但其中一件,所附金箔基本脱离,只剩下金箔贴金时所用的胶液痕迹;而另一件金彩部分大都还在,观察其金彩局部细节,具有明显的断接痕迹,这是当时金箔贴金工艺的一个显著特征。另外从工艺角度看,因金箔贴金工艺使用的胶液,也是以笔蘸胶进行绘制,然后再贴金箔,因此也出现流畅用笔的痕迹,有时候也会被误认为描金工艺。此外,北京故宫博物院也存有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金彩缠枝花纹碗一件。但总体来看,明代早期御窑厂金彩装饰官窑器较少,应该是与工艺不成熟,且金箔贴金工艺对金的消耗较大有关。
此后到明嘉靖年间,御窑厂再次兴起金彩官窑器的制作高峰,并波及到部分民窑领域中,这当然也有“官搭民烧”这一制度带来的原因,而这一时期,有着金彩装饰的瓷器深受海外权贵青睐,生产出来的金彩瓷绝大多被销往海外,成为“外销瓷”。其花纹样式均为海外风格,手法以开光描金居多。比如一件五彩开光描金孔雀执壶,壶面主要开光部分,以描金线勾勒孔雀及卷草纹的纹饰,其他部分以红绿蓝黄为主色绘制。嘉庆时期的金彩以红绿彩金彩、红地金彩等为主,题材以花鸟、人物居多,装饰工艺上追求细腻、华丽、繁复。这一时期所产的数量及质量都居高位。
3.3 陶瓷描金工艺
明代王宗沐所著《江西大志》第七卷中陶书记载:“描金,用烧成白胎,上全黄,过色窑。如矾红过炉火,贴金二道,过炉火两次,余色不上全黄”。该书刻于嘉庆三十五年(公元1566 年),对研究嘉庆官窑器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但是,陶瓷上出现的描金,有文字记载的却可追溯至南宋人周密,在其《志雅堂杂钞》中记载北宋定窑描金:“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随后陶瓷金彩装饰在经历元代沥粉描金瓷、明代早期金箔贴金瓷之后,逐渐形成陶瓷描金工艺的,要在明后期至清时期的景德镇御窑厂。这段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工匠常用描金工艺装饰颜色釉瓷器,如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自景德镇成为御窑厂后,创造出丰富的釉上彩陶瓷装饰工艺,尤其是清康雍乾三代盛极一时,这时期的珐琅工艺的引入并成为瓷器装饰工艺的一种——“珐琅彩制瓷”。而描金珐琅器的出现,则将描金制瓷工艺与铜胎掐丝珐琅器(如景泰蓝)的掐丝手感联系到一起,皇室对御窑瓷把玩触感需求,使得陶瓷描金工艺要求制品金线凸起,具有掐丝触感,而不再是简单的富丽堂皇、流光溢彩的金色装饰。
另一方面,清代外销产品瓷中,尤其是销往欧洲的外销瓷中,有大量宗教、贵族题材的器物,大量的需要金装饰,如在绘有教堂的建筑物上,以金装饰十字架;在贵族家族徽章上装饰金。这种需求,加上欧洲工业革命的成功,使得洋金(含一定比例金元素的液体,俗称“金水”)的很快便被引入中国。而此时中国已步入封建社会尾声,皇权逐渐衰败。描金这一装饰大量运用在各地、各类陶瓷装饰中,使得用金装饰的陶瓷,不再像以前那么珍贵。但金水这一陶瓷装饰材料的运用,无法真正的达到描金工艺对质感的要求,仅仅只是视觉上呈现出金的效果。
时至今日,陶瓷描金工艺,在各种制瓷工艺中依然处于稀少状态,真正能达到譬如墨彩描金代表人物周湘浦、夏忠勇描金工艺水准的少之又少。除去对描金线条的造型艺术要求(古人总结的线条十八描),仅在工艺方面,便要做到:立而不坍、细而不断、触如掐丝、金呈本色等,这一方面要求金色纯度较高,另一方面也需要施笔者对料性熟识,运笔不急不缓(急则薄,缓则坍)一气呵成。
最后希望当下从业者,能结合黄金文化,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文化特征的陶瓷制品。使得陶瓷描金装饰工艺不只是一个市场噱头,而是能扎扎实实高质量的代代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