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民间文物传承红色文化
2021-01-05陈洪梅
陈洪梅
(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景德镇,333000)
0 引言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是历史文化呈现的核心。红色文物作为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红色文化,是先辈们在建设国家时期积累的时代精神的集中展现,其种类丰富,年代不甚久远,内容涵盖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蕴含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与优良传统,具体内容为名人故居、会议旧址、文献资料历史陵园等[1]。它伴随着国家的成长而存在,以生活用品为常态分散在中国各地的民间。
但这类具有重要意义的红色文物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护,例如流散在民间的红色标语瓷器,这类具有典型历史意义的红色文物,常常会因为民众的忽视、保存不当而产生严重冲线、断裂、剥落等现象,以至于信息缺失。在这次的展览中就有一枚原料公司的印章,字体部分缺失,釉面剥落,不容易看到其原来的样子,造成文物这个载体的信息传达不准确,这很难使人认可其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因此要使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笔者认为首先必须重视红色文物的保护,只有“保”下来,才能“传”下去。如果没有文物实物本身作为的前提条件,红色文物的利用和传承自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 民间红色文物如何“保”下来
红色文物的全面保护一直以来都是较困难的问题,因为在建设祖国的初期,为了一些纪念活动、文化宣传的需要制作了这类反应红色文化的产品和艺术品,其产量巨大,且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可以说我国所有地区都有一定的红色文物,其中有将近半数是不可移动类型文物,如何在这么大范围内做到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红色文物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由于历史时期较近,我国许多民众对什么是红色文物概念不清[2],甚至是因为存世量巨大,比较普遍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以至于忽略了文物本身的价值,不甚爱惜的置之一旁。为了使这部分文物保存下来,提高民众的红色文物文化的保护意识势在必行。应当以建党100 周年为契机,开展红色文物文化知识普及和教育活动,使民众清晰的认识红色文物的概念,对家中是否存在红色文物进行区分,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民众对文物保护传承的参与度,激发民众对文物保护传承的责任感。
其次文物机构要加强监管,在建国初期,我国就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文物的保护、管理、使用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但是部分可移动文物可作为私有财产私人收藏,这就导致所建立的法律法规缺乏监督,具有不可操作性。出现一些红色文物使用不当的现象,如切割改装成其他生活用品,这对红色文物的损害也是巨大的,笔者认为首先政府相关机构应当对流散在民间的红色文及时的鉴别、定级,使珍贵的红色文物纳入政府保护范围,实施科学的保护手段;其次应当在村镇一级设立相关的监管文物机构,提高民众与红色文物之间的互动,并起到对民众进行监督的作用,规范民众对文物不当操作的行为,减少文物损害。
最后向普通民众普及基本文物养护知识,使文物更持久的保存。红色文物存世量巨大,流散在民间的数量十分惊人,不仅博物馆的要保存好红色文物,民间的更要保存好红色文物,所以民众是文物保护大军,它们保护文物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我国文物保存的水平,政府部分应当组织相关的单位,定时开展普及工作,利用好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致使文物生命得以更长时间的延续,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文物实物,才能保护好文物故事,才能将党和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传承下去。
2 红色文化如何“传”下去
在充满浮躁的当今社会,如何让红色文物保持它的“发言权”,使其有效的与民众进行对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往往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发展过程,公众在面对使其感官受刺激的文物信息时,在本能上会受到感觉、思维、记忆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而产生不同的行为,接而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反思,所以笔者认为尽可能的传递使民众感官受刺激的信息,是其有利途径。
2.1 整合红色资源
红色文物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比较分散的分布在民间,这不利于红色文化的解读以及红色教育的实施,挖掘各区域红色文物,整合红色资源,将信息归纳,使红色文化展现的更加饱满,这是一项打基础且长远有利的工作。在这次的红色陶瓷展中,征集了全国各地瓷器上百件,以瓷器纹饰图示化的形式,将二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探索时期、发展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时间序列,纹饰内容涵盖了当时人们的政治方针、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生活景象等。这种方式同不可移动红色文物利用片区分县,逐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理论相同,文物资源全盘整合能够增强其逻辑性,传递的信息更加系统完整,从而使民众更容易了解红色文物所蕴涵的红色文化。如山东省博物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开展“让党旗永远飘扬”的主题展览,整合了山东省内530 余张图片、210 余件文物、500 余条音视频,充分展示了山东人民在组织的领导下的自身建设史、不懈奋斗史。以完整的信息链条展示给观众,以便于民众理解山东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2.2 编撰相关文献
笔者认为不仅要对各区域的文物分布进行挖掘,对红色文物本身的挖掘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文物研究中,常常出现“厚古薄今”现象,十分重视古代文化遗产的研究利用,总是认为红色文物“年份较浅”,所包含的历史、艺术、科学,有一定的史料记载,不需要人们过多的研究,实则不然,每一件红色文物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历史背景。编撰文献,丰富其内容,这是红色文化传承最为基础、最为必要的工作,信息的完备可以使民众更加了解文化背景,以至于理解文物所蕴含的红色内涵,以这次的红色陶瓷展览为例,其中第二师团第二九联队酒盏、近卫骑兵除对纪念盏、辎重十四除对纪念酒盏等瓷器,这类二战时期缴获日军军官所使用的瓷器,相关资料较少,这很难使民众认识到这类瓷器的特殊性。
2.3 应用互联网
互联网的应用是红色文物展示宣传其文化价值的一种有力手段,是提高民众认可度的最佳途径。截至2020 年3 月,仅短视频自媒体行业日活跃人数高达8亿人口[3],如此庞大的使用人群,无疑是红色文物宣传科普的重要媒介,相关单位可以在微信、微博等流量较大的平台上利用官方账号,编写红色文物及其相关背景历史故事,在新兴的短视频软件中,注册官方账号,投放关于红色文物的历史事件,把过去的影像重现在其他民众面前,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宣扬其文化价值及时代内涵,从而拉近民众与红色文化的距离,提高民众对红色文物的认知。
2.4 文化市场的推广
文化市场是推广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这种传播方式在国内由来已久,例如在文革时期,有类被树立为文艺榜样的戏剧曾风靡一时,其利用戏剧的方式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展现出来,人物故事形象生动,使民众感官与红色精神更容易达到情感上共鸣,在现代的今天,文化市场依然是不可缺少的宣传手段,例如文创产品,其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其特点是利用艺术的方式把过去的艺术特色呈现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打破过去的文化是属于“过去的”这一观念,使文化“活起来”。如搪瓷缸类型的茶杯上印有具有时代风格的图案漫画,但却标注“活着就是折腾”“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打工人,打工魂”等具有现代意义的标语,用当代的“语言”讲述红色故事,即保留了过去产品的特色又具有实用性,这也使文物从“神坛”走进寻常百姓家,很大程度的增强普通大众与红色文物的互动,耳闻目染的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2.5 学校的宣传教育
学生时期是个人思想意识形成及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将红色基因深植于学生的脑海中,是一种成效较高的红色文化“传”的方式。学校应当向当地征集民间红色利用好本校的博物馆、美术馆,将红色文物作为常设展览,来展示本地区的红色文化,学生长时间在本地区生活,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省内可整合一部分民间展品做流动性展览,使学生对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产生整体的文化认知,这是普通教材所不能比拟的。就如陶大建党100 年红色陶瓷修复作品展,将民间红色文物进行征集整合,引进高校,用展览的方式将课堂搬到展厅,既科普了学生对文物保护、修复的认识,同时也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播,增强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3 结语
民间的红色文物也是祖国和人民在奋斗时期留下的红色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精神力量,在辈辈相传中依旧焕发着光芒,其对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21 世纪物欲横流的今天,仍是我们所追求的对象。只有我们提高传承和保护意识,把文物“保”下来,才能使文物所承载的红色文化得以传承,才能发扬革命时期老一辈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昂扬精神,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