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红色陶瓷作品保护和利用的新思考
——以“重现光华——‘红色’陶瓷作品修复成果展”为例

2021-01-05夏孝言

陶瓷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成果展景德镇陶瓷

夏孝言

(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江西省 景德镇,333000)

0 引言

景德镇作为举世闻名的千年瓷都,绵延不断的陶瓷烧造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庞大、异彩纷呈的陶瓷作品,这些陶瓷作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善于创新创造的景德镇制瓷匠人开拓出了一种全新的陶瓷品类,即以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红色题材陶瓷作品,这些数量众多、题材多样的红色陶瓷作品讲述了作品背后生动感人的故事,见证了那段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红色陶瓷作品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现实写照。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承办的“重现光华——‘红色’陶瓷作品修复成果展(下文简称“修复成果展”)以近百件各时期的红色陶瓷作品作为展览主题,生动再现了党的光辉发展历程。此次修复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宣传了红色革命精神,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而且为我们如何保护和利用数量众多的红色陶瓷作品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思路。

1 加强对红色陶瓷作品的保护

通过全程参与此次修复成果展的展览方案制定、展品征集、策展和布展等多个环节。使我对红色陶瓷作品保护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这类陶瓷作品目前面临的保护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针对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府在红色陶瓷作品保护中的主导作用。有针对性的为保护红色陶瓷作品完善政策制度,系统、全面地为景德镇数量庞大的红色陶瓷作品保驾护航。对红色陶瓷作品作出准确界定,尝试在景德镇将建立红色陶瓷作品名录制度,并进行相关鉴定认定、保护标识。同时,建立红色陶瓷作品名录数据库,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此次修复成果展包含不同藏家的各类珍贵作品近百件,展览筹备组成员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征集和鉴定。如果建立起一个红色陶瓷作品的信息共享数据库,将景德镇地区的优秀或名家创作的红色陶作品的作者、年代、种类、照片、制作特点等信息进行全面登记,这不仅有利于这些珍贵陶瓷作品的保护,还为以后再举办类似的展览时选择展品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帮助。此外,还应在景德镇建立红色陶瓷作品专题博物馆,目前景德镇的陶瓷博物馆中,有综合的博物馆,如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专题博物馆中有湖田窑博物馆等,但是缺乏以红色陶瓷作品为主要藏品的博物馆。在为修复成果展征集展品时,我们走访了不少作品藏家,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藏品随意放置,珍贵的藏品缺乏应有的保护,藏品暴露在开放型环境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比如灰尘、有害气体等。残损器物的修复保护比较匮乏和低级,甚至只用胶水或胶带简单固定,不能起到保护的目的。我们认为,以景德镇丰富的红色陶瓷作品藏量,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专题博物馆的建立,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加强宣传,推动专题博物馆的建立,发挥博物馆搜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教育的功能,聚沙成塔,发挥藏品的聚集展览效应,为红色陶瓷作品的保护提供优越的条件。

二是加强红色陶瓷作品专业性修复保护的力量。首先是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依托高校或特别是专业性的研究机构,以修复培训班的模式培养一批专门性的修复人才。修复成果展开展伊始,我们就确定了“修复+培养+传播”的修复推广模式,这体现在前期修复展筹备阶段和展览过程中,选择对陶器瓷修复感兴趣的在校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由老师加以严格的专业培训,达到独立修复水平后,让他们独自承担作品修复,这不仅达到了培养的目的,也加快了工作进度。在展览场地设置修复体验推广区,由老师和前期参与修复的学生值班,吸引参观者近距离了解修复工具,观看修复过程,每天设置一定的名额,鼓励参观者亲自体验陶瓷修复,通过展前和展中的反馈来看,“修复+培养+传播”的修复推广模式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组织专业修复人才有针对性的开展修复项目,优先修复一批有代表性、价值大的红色陶瓷作品,形成示范效应。

三是加强对红色陶瓷作品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在为修复成果展征集展品时,我们与不少藏家进行了深入沟通,他们发出最多感叹的就是这些红色陶瓷作品再也没有人能做出来了,这不仅道出了景德镇红色陶瓷作品制作技艺面临的困境,也为我们保护这门手工技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慢工细活逐渐被科技与机械替代,传统的红色陶瓷制作手工艺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尴尬境地。社会发展需要文化支撑,需要传统手工艺坚守,其传承与保护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也离不开自身的变革。贴近时代需求,借助现代化力量推陈出新,着重培养人才,确保传承不断档,是传统手工艺重焕生机的必由之路。相信通过多方努力,红色陶瓷作品传统制作手工艺这颗明珠会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她应有的光芒。

2 加强对红色陶瓷作品的利用

长期以来,对于如何保护文物,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对待文物只能保护,不能开发利用,一旦开发利用便会导致破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文物只有通过开发利用,才能得到更好保护。这种现实情况是在数量众多的红色陶瓷作品保护和利用过程中也存在。2021 年4 月,习近平同志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这启示我们,对待文物,保护与利用其实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实现保护与利用相统一。通过参与此次修复展,我认为对红色陶瓷作品的利用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由政府或研究机构主办不同主题的红色陶瓷作品展览,积极向大众推介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红色陶瓷作品。本次修复成果展由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承办,充分发挥了高校研究机构策展、研究方面的优势,精选了近百件作品向公众展示,取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此外,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基于红色陶瓷作品开发文创产品,我们在前期征集展品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优秀的红色陶瓷作品,即使放到现在也并不过时,仍然会获得年青人的喜爱,这一方面说明了这些红色陶瓷作品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开发文创产品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灵感。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既起到宣传的目的,又很好地利用了红色资源,带来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保护和利用的平衡。

二是要充分结合党史学习的要求,充分发掘和弘扬红色陶瓷作品蕴含的党史故事。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伟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修复成果展上的这些陶瓷作品,生动地再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物、事件等,通过一件件生动的作品,将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再现于我们面前,对参观者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党史学习教育,这次修复成果展丰富了、创新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促进了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大学生的心里。我们认为,针对不同人群,通过组织不同形式、主题的红色陶瓷作品展览可以得到很好的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红色陶瓷作品的目的。

三是丰富红色陶瓷作品的展示利用技术手段。利用比较成熟的展示技术,达到展示和利用的完美统一。受限于展览场地的硬件条件,我们在布展成果展的过程中采用了传统的静态展示方式,将不同类型的展品划分成不同的单元,深度发掘展品背后包含的故事,尽量从不同角度向参观者展示展品。值得一提的是,现场的修复展示体验区是本次修复展览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修复展示区不仅向参观者展示了目前常见的修复手段、修复工具,而且参观者可以通过申请体验修复的神奇和乐趣,修复展示区的设置取得了成功的效果,在为期1 个月的展期内,吸引了近100 人次参与修复体验,其中大多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使静态的参观和动态的体验达到了很好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进一步加强了展览的效果。在今后的展览中,我们还应该在利用新型展示技术方面下功夫,比如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新媒体技术,不断提高参观者的体验,从“给你看”转变为“我要看”从而最大限度达到展览效果。

3 结语

红色陶瓷作品作为一种类型丰富、承载了大量历史内涵的陶瓷品类,在中国现代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对于红色陶瓷作品的历史地位、保护和利用都略显不足。通过举办此次“重现光华——‘红色’陶瓷作品修复成果展”,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了红色陶瓷作品,作为展览工作组成员,我全程参与本次展览,回顾参与策划展览的整个过程,关于当前红色陶瓷作品的保护和利用,我有以下思考和认识:一是加强对红色陶瓷作品的保护,体现在三个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府在红色陶瓷作品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在景德镇建立红色陶瓷作品专题博物馆。加强红色陶瓷作品专业性修复保护的力量。加强对红色陶瓷作品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二是加强对红色陶瓷作品的利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由政府或研究机构主办不同主题的红色陶瓷作品展览,积极向大众推介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红色陶瓷作品,要基于红色陶瓷作品开发文创产品,要充分结合党史学习的要求,充分发掘红色陶瓷作品蕴含的党史故事。丰富红色陶瓷作品的展示利用技术手段,利用比较成熟的展示技术,达到展示和利用的完美统一。

猜你喜欢

成果展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乡村环境建设创新团队系列成果展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发展成果展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西海岸举办首届青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成果展
“成果展”等十三则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