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的烧制工艺研究
2021-01-05张家忠
张家忠
(南平市建阳区宏盏堂建盏陶瓷工作室 福建 南平 354200)
建窑拥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在晚唐,鼎盛时期在宋代,符合宋人独特的审美,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国家的有力保护。建盏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能够支持文雅生活态度。建盏在建窑中完成烧制,具备独特的色彩与样式。本文结合对建盏的了解,探讨其应用的烧制工艺以及烧制要点。
1 选择胎坯
制作建盏多采用红土作为泥料,其不仅含有铁元素,同时还有长石与石英等石材类物质。实施烧制处理后,会产生莫来石材料,其具有耐高温特点,莫来石可使坯体维持更强的耐火性。铁元素在坯料中有多种作用,在发挥出着色的功能的同时,还可使釉面提升结晶速度,满足建盏严苛的烧制要求,提升烧制的建盏的实际质量水平,普通泥料无法获得同样的烧制处理效果,虽然铁元素在建盏的制作中不可或缺,但是如果实际含量超过标准,就会产生助溶的问题,会削弱坯料原本的耐火能力,坯料难以维持良好的热稳定性。烧制建盏时,必须控制铁元素的具体含量。铁坯含有较为丰富铁元素,这也成为建盏的一个典型特征[1]。
2 烧制釉面
2.1 烧制原理分析
表面釉含有的物质处于高温条件下,产生新的反应,分解出大量气泡,通过漂浮游移的方式抵达坯体表面区域,坯体形成的交互反应是持续化的,坯体中的部分成分在此过程中分解,釉面与坯体之间的作用导致交界区域更加粗糙,坯体与釉得以有效结合。盏的材料以不均匀的方式分布,基于动力热力学理论,烧制速度时快时慢,无法达到统一。建盏中具有大量的铁元素,形成氧化物之后,会产生一个温度区域,其无法混溶,尽管这个温度区域不大,但是温度宽度会被限制,必须以更加精准的方式控制温度。当温度超出预设范围,最终的烧制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当温度比较低时,无法进行正常的液相分离,不能获得饱和溶液,晶体沉积量逐渐缩减;当温度偏高时,产生液相分离现象,生成饱和的氧化铁溶液,必须将晶种加入其中,如果没有及时准备晶种,将存在晶体障碍问题。
2.2 烧制油滴釉
通过还原烧制的方式完成油滴釉的烧制工作。先进行氧化活动,温度持续升高,保持温度的稳定性;进入还原阶段,需实现形成晶粒、形成晶体与成核三种需求。
氧化活动中需注意以下要点:准备烧制工作时,坯体中不允许存在水分,如果有水分,在高温条件下,就会出现爆裂的问题,控制温度升高的速度,在坯胎能够承受的温度范围之内,以较快的速度升温,以此来缩减烧制成本。开展保温工作,在釉达到完全熔融状态时再进行处理,釉中与坯体含有的有机物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够完全溶解,因此要有充足的等待时间,否则会给最终呈现的烧制效果带来负面影响[2]。
观察釉面,在产生液化现象时,输入还原气体,优化还原效果。釉面产生一定量的气泡,带离铁离子,使其以游移的方式抵达釉面区域。当气泡破裂,形状变为井口状,晶核可在底部生长,结晶同样以随机化的方式分布。还原气体对铁的价位产生影响,使其降低,铁离子保持游移状态,为了更好地形成晶核,控制温度,使其降低,熔融釉形成标准饱和度,对核进度形成影响。配置油滴釉时,需要的铁元素数量比较多,在完成前期准备后,查看晶核的尺寸,结束成核处理工作。当前的烧制建盏的工作中,可使用预埋晶种这一类更加先进化的技术手段,完成上釉工序后,选择与预埋晶种,施加人为干预工序,按照需要确定结晶的具体位置与最终呈现的结晶效果,该方法虽然使结晶难度降低,但是也消除了随意化的结晶方式给建盏带来的独特美感,因此使用的情况比较少。
在形成晶体的环节中,需要着重控制饱和度条件与温度条件。窑温在烧制活动中存在重要影响,难以达到完全平衡的状态,因此会产生阴阳面。添加釉矿石可支持形成符合预期的饱和状态。晶体的生长体系不仅稳定,还很自由,移动晶核,加快油滴体系产生节奏,当晶粒发展到一定状态后,肉眼也能够看到。
烧制期间,形成高温还原条件,晶粒的实际尺寸随之增大,同时也会出现减小的情况,此过程的可控性较差,属于自由变化阶段。晶粒具有不一致的尺寸,受到窑温的影响后,通过游移的方式进行组合,以此形成建盏的艺术效果,按烧制要求来调节窑温。晶粒以成组的方式聚集起来,产生过晶界;如果温度偏高,晶粒会更多地聚集,对晶界进行突破,最终形成烧糊的烧制效果,晶粒叠加形成油滴图案,将美观度缩减,为了达到建盏的审美要求,必须高度精准地控制窑温。
油滴盏满足烧制标准后,将窑的整体温度降低,同时调节其熔融度,维持稳定的烧制状态。通过及时进行控温,产生油滴晶体,强化立体感,如果降低窑温的速度慢于标准值,油滴将变为平面图案,减弱建盏的艺术表现力。
2.3 烧制兔毫釉
兔毫釉在当前的建盏中是比较常见的,兔毫的釉纹形状与兔毛有较高的相似性,均匀细密。其属于稳定晶型。基于热力学原理,晶体形成的晶型最终的稳定性与自由能之间有直接性的关联,在预设温度条件下,需要对自由能进行控制。当自由能降低到最低的程度时,可形成稳定的晶型,改变控制条件,其他不同的晶型也能够向稳定晶型转变。烧制建盏的温度为1 275 ℃~1 345 ℃之间,曜变、油滴这种稳定性较差的晶型会发生改变,最终直接转变成稳定晶型,或者接近稳定晶型,因此兔毫盏在建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烧制兔毫盏时,同样要对窑温实施精准控制,以提升兔毫盏的质量,兔毫盏的最终烧制质量还由温度、时间、饱和度与窑压等因素决定。
兔毫釉与油滴釉在成核过程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兔毫盏需要更长的结晶时间,熔融釉与有机氧化物共同构成其成核壁垒,可省略还原的环节。重力带给兔毫盏的影响比较大,使其产生独特的结晶形状,具体为条状。如果创造失重条件,将重力给结晶活动带来的干扰消除,获得圆形的结晶体。
2.4 烧制曜变盏
曜变盏具有极为特别的结晶,釉面多为黑色或者灰色,周边还有银蓝色斑点。设置光照条件后,其结晶体能够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结晶形状是圆环形。不同价位的铁元素形成相互作用,使釉面形成光泽感,顺延井口区域,产生圆环状的结晶体。曜变盏的实际数量极少,极为珍贵,晶型晶体表现出的稳定性由自由能决定,晶型保持更高的稳定度,必须获得极低的自由能。形成曜变的概率很低,其成晶体系控制难度高,主要是因为其稳定性比其他类型的建盏差。
3 结语
建盏从古代存活到现代,在传承古法工艺的同时,技术人员不断地创新烧制技术,消除烧制期间的各种不良影响因素,缩短烧制时间,强化烧制过程的环保性。本文从烧制建盏的工艺本身出发,对几种常见釉面的烧制事项进行了阐述。建盏烧制技术人员需要继续推陈出新,加强对建盏质量的关注,烧制出更多具有艺术美感的建盏,保持建盏市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