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营汤治疗别嘌醇过敏致急性肾损伤一例

2021-01-05陈琦陈明廖慧妍张天奉

环球中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养阴患者

陈琦 陈明 廖慧妍 张天奉

1 病案摘要

患者,72岁,2019年8月4日因“服用别嘌醇后出现全身红疹1周”,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就诊。患者既往痛风病史5年,无其他基础疾病,平素痛风发作时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秋水仙碱治疗,1月以来开始不规律服用别嘌醇,1周前患者出现双下肢散在红疹,点状分布,遂停服别嘌醇,红斑逐渐蔓延至全身,并出现双下肢水肿,发热(体温最高达39.3℃),为进一步诊疗收治入院。入院症见:患者全身散在弥漫性米粒大小红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形态如猩红热样,伴瘙痒,发热(体温39.1℃),口腔溃烂疼痛,双下肢重度水肿,全身乏力,口干,纳差,小便量少,舌绛红,苔黄腻,脉浮细数。查体:心、肺、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精神差,意识清晰,对答切题,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大致正常,双下肢重度水肿。相关检查:血分析:白细胞9.14×109/L,血红蛋白95 g/L,降钙素原0.21 ng/mL;生化检查显示:肌酐303 μmol/L,尿素氮23.60 μmol/L,尿酸855 μmol/L,肝功未见明显异常。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西医诊断考虑为别嘌醇过敏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每日1次,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每日1次。中医诊断:血证(紫癜);辨证:邪毒内扰,邪热伤阴;治法:清热解毒,透热养阴佐以健脾祛湿;治以清营汤加减,处方:水牛角先煎20 g、生地黄10 g、金银花10 g、麦冬15 g、丹参15 g、玄参10 g、陈皮10 g、生石膏10 g、甘草10 g,4剂,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2019年8月7日二诊:患者入院第4天,全身皮疹范围较前明显减少,颜色转淡,发热情况较前明显减轻,体温波动在37.1℃~37.5℃,口腔溃烂疼痛较前好转,双下肢水肿逐渐减轻,舌苔由黄腻转白腻,舌色由绛红转淡。辅助检查:肌酐降至155 μmol/L。西医治疗方面激素减半;中医治疗方面,经四诊合参,考虑患者热邪逐渐消退,久热伤阴,减小清热药物用量,加强养阴药物使用,此时患者正气逐渐恢复,予透热养阴,在原方基础上去石膏,加用石斛20 g、百合20 g、丹参30 g,6剂,服用方法同前。

2019年8月12日三诊:患者上肢及躯体皮疹明显消退,仅下肢散在淡红色皮疹,全身乏力症状明显改善,已无发热,舌色转为淡红,舌苔明显变薄,复查患者肌酐降至99 μmol/L,中药守方继服3剂,嘱出院。

1月后随访,患者无复发皮疹,无遗留肢体瘙痒及暗斑。

2 讨论

2.1 别嘌醇过敏的诊断思路及认识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无痛风外其余基础病史、过敏史及肾脏疾病病史,不规律服用别嘌醇1月后出现全身皮疹。结合患者病史,符合别嘌醇过敏综合征(allopurinol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AHS)的诊断,AHS又称超敏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ely syndrome, DHS),病死率非常高,以皮疹、肾功能变化、急性肝损害为主要症状,以发热、白细胞总数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为次要症状[1]。有别嘌醇用药史并有两种主要症状,或有一种主要症状和一种次要症状,即可诊断为AHS[2](需排除可引发上述症状的其他药物)。其发生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由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毒性代谢产物迟发型过敏反应,可能与别嘌醇的代谢产物氧嘌呤醇致变态反应有关。

别嘌醇引起过敏反应发生率高,如救治不当或不及时,死亡率较高。陈晓红等[3]对256例别嘌醇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病死率高达14.84%。别嘌醇过敏死亡原因多以肾功能衰竭常见[4],其次为心功能衰竭(合并感染、全身或多器官衰竭),亦有报道因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或剥脱性皮炎继发败血症,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5-6]。

治疗上,早期、足量及足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控制别嘌醇过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单纯西医治疗的过程中,本病仍有治疗疗程长,预后不良等弊端。同时,对一些中老年患者及肝肾功能损害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长时间使用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易引起继发感染、消化道出血、高血压、 糖尿病、水电解质及蛋白质代谢平衡紊乱等严重并发症,或使原伴有的基础病加重,使治疗陷入困境。

2.2 辨证诊断及治疗思路

清营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7],用于治疗邪热内传营分,营热阴伤,扰神窜络的营分证。原文表述如下:“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谵语,目常开闭,或喜闭不开,暑入手厥阴也。手厥阴暑温,清营汤主之;舌白滑者,不可与也” 。“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不渴者,邪在血分,清营汤主之。若滑者,不可与也,当于湿温中求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言:“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清营汤原方中犀角咸寒,入心经,清营解毒,败血中之热,是为主药;热甚必伤阴液,辅以生地、玄参、麦冬甘寒与咸寒并用,养阴增液而清营热;佐以黄连苦寒,清心泻火解毒,丹参苦微寒,清热凉血除烦,银花、连翘并能清热解毒;使以少量竹叶心,辛淡甘寒,善清心热。又银花、连翘、竹叶心性寒质轻,轻清透泄,使入于营分之邪热有外达之机,仍转气分而解。合而用之,共奏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效,为治疗热伤营阴之主方。

本例患者初诊时舌质红绛,苔黄腻,与叶天士所言“其热传营,舌色必绛”[8]相合,舌质红绛是营分证所具有的特异性舌质变化,是判断邪入营分的主要标志。舌为心之苗,心主营,而营行脉中,温热之气入于营中,蒸腾营阴,鼓荡血液脉络,上潮于舌,从而表现为绛色。营分受热,则营阴被劫,而见口干。营阴受热,故舌苔黄腻。故治宜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予清营汤加减,方中水牛角咸寒,入于心经,清营解毒,败血中之热;生地黄凉血滋阴,增液而清营热;麦门冬清热养阴生津,使营热所伤之阴液逐渐恢复;金银花清热解毒,清宣透邪,使营分之邪热透出气分;营热耗伤血中津液,津液不足,血液瘀滞难行,故配伍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玄参滋阴降火解毒,生石膏清解气分热邪,患者年迈,故佐以陈皮补中焦之脾土,保证驱邪不伤正气,甘草调和诸药。营分证病机可转化为气分和血分,诸药配合,清营凉血兼透热转气,防病传变深入血分。《中医治法与方剂》说:“本方不仅清热解毒,应有透热转气,使营热开达转出气分而解。”

二诊患者服药后患者精神转佳,邪盛已去,余邪留恋,营分热邪已不显,故而去生石膏。热邪耗伤营血已久,营阴煎灼,营阴不足,伤阴耗液,宜加强养阴生津,以恢复阴阳平衡,故予石斛、百合,同时配伍丹参活血化瘀。三诊患者症状较前减轻,效不更方。

2.3 总结诊疗经验

回顾该患者,反复不规则服用别嘌醇1月,入院后诊断明确,辨证明确,中西医联合治疗,见效明显。本病治法基于《温热论》中所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该理论确立了温病各阶段的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指温邪初犯,可用辛凉透达之法,即治以辛凉解表佐以疏风的汗法,足以使表邪发散。到气才可清气,即表邪未解,入里化热,治以清气泄热,使邪热外达。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即邪热初入营分,正气尚有驱邪外出之功,故使用金银花、连翘、竹叶等清剂,使初入营分之邪不至于进一步入里,透达气分而解,而本例患者入院时即出现全身红斑,水肿,口干,小便量少,舌绛红等症状,此时热已入营血,应及时予苦寒泄热之品以驱邪外出,兼顾养阴,以防热邪过剩进一步耗伤阴津。随着患者热邪渐退,逐渐加大养阴药物用量,佐以活血,借鉴“温热为法,法在存阴”,“若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之训[9]。入血直须凉血散血,热毒炽盛,血络受损,出现一系列出血现象,见吐血、呕血、衄血及便血等症状,则须使用凉血散血之药。对于激素的使用,中医认为,激素为助阳生热之药,虽能改善某些临床症状,但有生热耗津之弊,日久可对机体造成“三潜证”,即瘀血证、肾虚证及正气耗伤[10]。故在治疗该病人的过程中,予中药缓激素之竣列,补激素之不足,中西药合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案例报道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推广性差,但考虑中医药治疗本身根植于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故报道该病例。本文通过对该案例的介绍,以期分享此次治疗经验,在对该类较为危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尤应当合理辨证,正确处以方药。

综上所述,毋庸置疑中医药是祖国医学的宝藏,本案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过收集本患者发病的过程、症状等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卫气营血辨证,反复斟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符合营分证营热阴伤的病机特点,故灵活运用清营汤加减,效果显著。本案例在治疗过程中,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的用量,降低了因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提高了疗效,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希望通过该案例报道,对同道在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方面有所启迪。

猜你喜欢

养阴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立秋
——养阴为上 少辛多酸
白露秋分 润燥养阴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立冬补冬 小雪养阴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冬季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
养阴宣肺汤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评价
为了患者 永远前行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